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漂亮女人韩剧电影 > 第三十八章 当选市人大代表(第1页)

第三十八章 当选市人大代表(第1页)

李冬梅在家休养期间,非常乐观,经常到对门隔壁窜门。www.Pinwenba.com一天上午,同隔壁的俩老坐在门口晒太阳。老头向明宣七十多岁,瘦长个子,平头长脸,在市棉花公司离休。老伴闵文菊也是七十多岁,中等身材,短发圆脸,在市百货公司退休。三人边晒太阳边聊天,李冬梅好奇的问,向老是解放军南下到芝江?向明宣微笑着说:“我是河北保定乡下人,1945年参军,部队南下负伤留在芝江。”李冬梅又问,只十几岁参加革命?向老若有所思的讲:“参军那年才17岁,记得那年我帮地主放羊,初春的一天,把一群羊赶到山坡上吃草。忽然一只狼跑进羊群,我们几个放羊娃大喊大叫赶狼,狼含了一只我放的小羊羔跑了。晚上回家,差一只小羊羔,我说是狼含跑了。地主不相信,他说放牛娃连牛就敢宰杀吃,莫说小羊羔。怀疑我把小羊羔宰杀,烧烤的吃了。狠狠打了我一顿,要扣一年工钱抵损失,我又气又恨夜晚偷偷跑了,在去保定路上参加八路军。”

李冬梅哈哈大笑的说,“坏事变好事,地主逼您参加革命队伍。”向老又说,“地主说放牛娃宰杀牛吃的事,后来我在部队里,听人讲过这个故事。传说少年朱元璋帮高员外放牛,有一天十几个放牛娃聚在一起,有人提意在一起好好吃一餐,放牛娃个个穷的叮当响,能弄什么东西吃,都难住了。忽然朱元璋说,“杀我放的水牯牛吃。”众放牛娃不顾后果,高兴极了,把水牯牛牵来杀了。剥皮的剥皮,生火的生火,很快把牛肉烧烤,煨火锅等等,十几个放牛娃把牛肉吃的一干二净。吃完后大伙问,“朱元璋,你回去怎么交待?”朱元璋胸有成竹的说,“你们把牛骨牛皮都埋好,把这里收干净。”

他慢慢捡起水牯牛尾巴,端直走到山坡庙旁,那庙墙角地面有道裂缝,他把牛尾巴往地缝一插。然后要几个放牛娃跑去向高员外报信说:“朱元璋放的水牯牛钻进地里去了。”高员外急匆匆赶来,看见朱元璋揪着牛尾巴狠狠往外拉。朱元璋边拉牛尾巴边对高员外说:“你听,牛还在地下‘哼’。”果然地下传来牛的“哼”声。高员外信佛,他认为是庙里菩萨想吃牛,要朱元璋不拉尾巴了。慷慨的说,“佛菩萨想吃牛,让他们拖到地下去吃吧,只当我给庙里菩萨上贡品。”朱元璋立即松手,刹那间露在外面尾巴入地了。这只是民间传奇故事,十几个放牛娃,吃不完一头大牯牛。少年朱元璋,也没胆量宰杀员外的牛。高员外也不会信牯牛钻地,仔细想这种事不会发生。“李冬梅赞同地说,“地主明明知道小羊羔是被狼含去,他故意说是你宰杀吃了,想借口扣你一年工钱,好狠毒。”

向老忽然长长叹了口气说:“现在老了,虽然不愁吃喝,过着幸福的晚年。但疾病缠身,我患风湿性关节炎,吃药有副作用,擦香港黄道益活络油蛮有效。但黄道益药当地买不到,广州药店有卖的,想要药店寄几盒,巷子里房屋没门牌号药店寄不来。”李冬梅轻轻一笑说,“向老,这个问题好解决,您写信要药店寄民主路远大商行,我再转交您。”向明宣立即高兴地说:“那太好,您帮了我大忙,只是太麻烦您。”十天以后,商行收到广州寄来“黄道益”药三盒,李冬梅转交给向老,向明宣感激不尽。

同住在一条巷子里李冬梅远房亲戚,杨尚珍五十多岁,短发瓜子脸,虽然年过半百,风韵尤成。一个月前,有人给儿子吴海山介绍女朋友,约定星期日女方到家同儿子会面。介绍人告诉男方家庭地址,红星巷,进巷子左边第十五栋屋。那天女方母女来看人,从南面团结路进巷,数到第十五栋屋,母女两人慢慢走进屋,母亲微笑着问,是吴老板家吗?女主人看见有客人进屋,满脸堆笑回答,“是的。”她立即热情招待母女俩坐,泡热茶两人喝。双方还没来得及讲话,忽然儿子回来,瘦个子,黄头发,长脸形,尖嘴,小眼睛,一幅猴像模样。母女俩瞧见喑自吃惊,非常不满意,女方母亲忽然问,是儿子小吴?女主人回答,“是我儿子,他长的瘦,但他聪明伶俐——”她滔滔不绝夸奖儿子,母女俩不想听,两人忽然站起身。

女儿说,“大妈,麻烦您了,我们有事去找人,不坐了。”女主人有点莫名其妙。心想:不认识她俩,她俩大大方方走进屋,刚坐下什么话没谈就要走。她立即说,“你们的事情还没讲就走。”女儿回答,“不必讲了。”

几天后介绍人忽然给杨尚珍回话,女方不同意。她疑惑地问,“她要求见面,那天我和儿子在家等,她没有来,现在忽然又不同意,什么原因?”介绍人说,“听母女俩口气,像是看见过你儿子,她们不满意。”女方回话不同意,男方也放弃了。

前几天,吴海山在商场碰见介绍人,客气的叫姨妈,面对面站着讲了几句话。吴海山离开后,介绍人对身旁妇女说,“这么英俊小伙子,你们母女俩瞧不起。”妇女惊呀地说,“哪青年我没见过。”介绍人说,“我上次给你女儿介绍哪人就是他,你说到他家见过面,瞧不起别人,不同意。”妇女吃惊地说,“我们上次碰见不是他,把人对错了。”介绍人疑惑地说,“怎么会对错人,难道你俩找错屋。”妇女一口咬定没找错屋,两人重新走进巷子,介绍人引她从北面迎宾大道走进巷子,在左边找屋。妇女忽然说,“错了,我们上次从南面走进巷子,靠左边找屋,找错屋了。”那家在杨尚珍房屋斜对面,男人也姓吴。那天母女俩进门坐了会,什么话没谈起身就走,把哪户女主人弄的莫名其妙。现在明白了找错屋,对错人,而女儿却在同别人谈恋爱,两人悔之晚矣。

前几天哪个介绍人遇到杨尚珍,唉声叹气地说:“那天女方找错门户,把斜对面哪户猴像青年当成你儿子,不满意拒绝的,两人错过了认识机会,没有缘分。”杨尚珍听了直摆头,感慨万分地说,“巷子里没门牌号,竟然耽误儿子婚事,害人不浅。”

一天上午,李冬梅从杨尚珍屋门口路过,她喊李冬梅进屋,诉说心中不愉快。赌气地说,“我不想住这鬼巷子里,比住深山老林都不如,没门牌号,书信报纸递不进来,儿子找对象都不好找,我想搬到别处去住。”李冬梅听她诉说,想到自己住房也没门牌号,原来不在乎没当回事,又联想到向老买药寄不到家的事,感觉到门牌号事虽小,但作用却大,同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忽然也重视起来。她笑盈盈地说:“姨妈,值不得烦,哪女子同吴海山无缘分,吴海山长的英俊,不愁找不到女人,有相宜的我介绍。住房无门牌号,确实给人带来许多不方便,向政府反映,要求解决,比搬家好。”杨尚珍忽然拍手说:“好办法,向政府反映。不过,不是我一人的事,我不想去找当官的说好话。”李冬梅却说,“你不去反映,我去反映,只是比芝麻还小的事,他们理不理睬,管不管,没把握。”杨尚珍忽然说,“你代表大家反映情况,如果能把问题解决,算做了件好事。”下午,李冬梅给市政府写了封信反映情况:

市长,你好!

向您反映一件事,一件比芝麻还小的事,但它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落到百姓头上是件大事。现在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市区大街小巷还是几十年前门牌号,街面上门牌号虽然稀疏,但绝大多数门面有招牌,寄来书信好投递,人们凭招牌还是容易找到住户。可是巷子却不同,一条巷子住几十户人家,无门牌号,邮局无法投递书信报纸,外人不容易识别住户。如我住的红星巷,无门牌号,曾有人在外地买药邮寄,无法邮寄回来。巷子里还发生过,来谈对象女子找错屋,看错人,婚事没谈成。这些虽然是微不足道小事,落到百姓头上是大事。全市有几十条巷子,住有几千户人家,我代表他们向政府要求,把住房门前挂个门牌号。

写信人李冬梅。

九月二十日。

地址:红星巷,从迎宾道进巷子左面第五栋屋。

赵市长收到李冬梅写的信,认为门牌号涉及到几千户人家日常生活,不是小事,立即派办公室覃主任,去调查了解情况。一天上午,覃主任一行三人,到红星巷子找李冬梅。瘦高个子,长脸颊,带着一幅眼镜覃主任。微笑着说,“市长收到你写的信很重视,要我们来调查了解。”市长收到信派人来调查,李冬梅非常高兴,立即把覃主任一行引到向老家,引到吴海山家了解情况。还把部分住户请到自己家同覃主任座谈。覃主任一行三人在大街小巷调查了二天,在市长办公会上回报。四十多岁的高个子,园脸形的赵贤达市长非常重视。认为门牌号不是小事,是城市建设的一个螺丝钉,关系到市镇建设,关系到人民生活,关系到户籍管理。会议决定抽调公安局的人,建设局的人,社区的人组成门牌办公室,重新编排大街小巷门牌号,限期一个月完成任务。

半个月后,社区干部上门登记姓名编门牌号,不到一个月全市大街小巷,屋门面钉上新门牌号,理顺了市民房屋位置。市民称颂政府为人民办了件实事,也称赞李冬梅为市民办了件好事。

一天下午,几个邻居到李冬梅家串门,瘦长身材张天秀,忽然说,“晚上街上灯火通明,巷子里却伸手不见五指,黑天黑地。单身女子上下夜班不敢走黑巷子,家里男人接送,把男人拖的十分疲惫。冬梅,你再做一次好事,给政府写封信,要求把巷子按上路灯。”身体微胖王光英轻轻一笑说,“装路灯不同挂门牌号,挂门牌号政府花点小钱。装路灯却要一大笔钱,而且用电每晚要出钱,政府能拿得出哪些钱,不要痴心妄想。”

闵婆婆却说,“同住一个城市,街上有路灯,巷子里无路灯,政府对我们不公平。要反映情况,不是痴心妄想,也不是无理其闹。”李冬梅思考片刻,皱着眉头说,“巷子里无路灯,人们晚上进出不方便,向市政府反映情况还是应当的。只是解决路灯问题,几十条巷子,政府要拿一大笔资金,不是小事情,也许难解决。”张天秀急不可待地说:“我们现在提出要求,政府可以拿入议事日程,今年不解决,明年解决。若不提出来,没有人操心巷子里路灯事。”李冬梅欣然同意地说,“行,写信向政府反映情况,不过这次写联名信,我写信,红星巷住户都签名。”三人不约而同地说:“哪好,是大家的要求,都签名。”第二天李冬梅起草了一封信:

市长,您好!

我们又向您反映一件事,这件事有灯泡样大,不小也不算太大。芝江市是一座美丽城市,繁华城市,尤其是夜晚街上灯火辉煌,掉一根针在地上能捡得起来,人们生活在这里感到舒畅。但是城市大小巷子却漆黑一团,伸手不见五指。居住在巷子里人,女人上下夜班不敢单身进出巷子,都是男人陪伴,一人上夜班拖累一家人。晚上老人小孩也怕外出,居住在巷子如同住乡村一般。人们盼望巷子里装上路灯,盼了很久很久。有个七十多岁老人疾病缠身,快要离开人世,晚上坐在门口叹息,“我死之前,若能看到巷子路灯亮,没白活在巷子里,死也瞑目,死无遗憾。”我们要求市政府满足这个老人的要求,也是我们的要求,把所有巷子装上路灯。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