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见过各种液晶、投屏电视甚至是电脑的梅志超来说,一台8o年代的黑白电视机,真的没什么可好奇的。
但他却想去凑凑热闹,主要是分享在场所有人的快乐,以及亲身体验一下这种后世再也没有出现过的场景。
“我们也下去看看吧?”
梅志超刚有这个念头,在一旁的小高,就对大家发出提议。
“走,”小陈立即附和道:“看看是什么牌子的。”
其实6o年代初,一些大城市就已经出现了黑白电视机,不过大多数都是单位购买。
像海城这样的小城市,即便是单位购买,也是在7o年代末期,而且电视都是凭票供应的,一个单位最多只能买到一到两台,私人购买的比较罕见。
即便是跨入了8o年代,孙亚军家的这台电视机,不仅仅是整个航运大院里的第1台,恐怕也算得上是整个海城市第1批私人购买的电视机,而且数量绝对不多。
所以回去凑热闹的,不仅仅只是小孩子,许多成年人家里也想添置电视,一是电视票很难找,二是家里的储蓄也不会很多。
想要买一台电视的话,如果不借钱,恐怕全家人也要紧衣缩食好长时间。
他们五、六个人从平台上下去,来到球场后,看到孙亚军家里买的那台电视,是本省出的井冈山牌,42o块钱一台。
说是12寸的电视,那是指屏幕的大小,整个电视机外壳是木质的,显得特别臃肿和庞大,屏幕周围的面板的宽度,差不多宽出了一倍,差不多有24寸了。
而且特别重,要两个成年人抬着走,才会感到放心。
很多人都在争论,有的说是12寸,有的说18寸,更多的人都说是24寸。
电视上面摆放着自带的天线,就是可以伸缩的两根,呈倒八字形左右分开的,经常要移动天线的方向,才能清晰地收看到电视节目。
电视一共有两个频道,一个是央视,一个是海城省台。
电视里正在播放《新闻联播》。
虽然围观的人太多,周围的温度一下高了许多,但大家还是不停地晃动着大蒲扇或者折扇,没有一个人离去。
这倒不是因为大家都关注《新闻联播》,而是都喜欢图个新鲜。
因为刚刚节目预报了,《新闻联播》之后是《为您服务》节目,最后是两部电影,一部是《春苗》,一部是《侦察兵》,所以一大群孩子围在前面,即便是浑身大汗也没人离开。
他们就是等着看《侦察兵》。
这时有人说道:“这电视里播放的电影,都是演过了的,要是那些没演过的电影在里面演就好。”
另一个人说道:“你真是想得好,电视里要是播放了新电影,谁还到电影院里去看呀?”
又有人冒出一句:“话也不能这么说,电影都是从大城市开始放映的,等到我们这里来了,快的是一两个月以后,慢的差不多半年。说不定电影在京城放过之后,央视又搞不清楚我们这个小地方放没放,就把电影放了出来呢?”
“拉倒吧,真要是那样,那电影公司还不打电话到央视去告状?”
有一个人说道:“不过我看报纸说了,这是咱们国内,人家国外专门针对电视,拍摄了一种叫电视剧的东西,那种东西等于也是电影,只不过专门在电视上放,却不能到电影院里去放。”
“怎么可能?电影可以在电视里放,电视剧为什么不能到电影院去放?”
“这个我也说不清楚。对了,我看了今天的《海城日报》,下面介绍说,这个星期六央视要播放从外国进口的系列片《大西洋底的来人》,想必一定很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