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时,梅母从厨房走了进来,看到戴勇和曹玲两人换上新衣服后,也是眼前一亮。
梅志超知道母亲担心自己,所以没有接曹玲的话,而是问道:“你们今天晚上跑来干什么?”
“哦,”曹玲说道:“我们请了个电工过来准备走线的,要不你过去再给我们看看,提供一些建议?”
“好吧。”
“对了,兄弟,”曹玲又说道:“这大晚上的,我们身上没带那么多钱,明天我们来的时候,再把衣服的钱给你。”
梅志超笑道:“没事。”
梅志超跟着他们来到房间后,听他们的介绍,仅仅只是准备多按几个开关和插座,而且走的还是明线,只是外面再盖上一个白色的线盒。
梅志超立即说道:“既然整个房间重新布置,我建议你们走暗线。”
电工师傅一看他是个学生,就像之前的木匠师傅一样,完全不把他放在眼里。
“我们已经准备安装线盒了呀!”电工师傅说道。
“不是,”梅志超解释道:“我的意思是在墙体里挖线槽,把电线放进去后,再用水泥糊上。”
他们三个同时愣住了。
电工师傅看了梅志超半天才说道:“你这种说法我还是第1次听到,别说是我们普通的家庭,就连高干家我都帮助走过线,包括市政府机关的办公室,不都是走明线吗?
过去是木质的线槽,现在有一种塑料线槽,既便宜又好看。
而且我是做电工的,只管铺线,你这又是挖槽又是埋线的,最后还要用水泥糊起来,这究竟算是电工的活儿,还是泥工的活儿呀?
再说了,一旦电线要是烧了,到时候还不得把墙给挖开吗?”
真是什么时候的人,说什么样的话。
7o、8o年代,还没有什么专业装潢人员,像这种电工的事,一般就是走走明线,安安电灯泡、开关和插座之类,相当简单。
电工大多数就是带一个电笔,一把螺丝刀和一个老虎钳就oK了。
正常情况下,一个上午就能完成。
被帮忙的人,也不存在付什么工钱,一般就是拿两包大前门的香烟表示感谢。
关系特别好的,最多就是留在家里吃顿午饭。
梅志超笑着解释道:“再漂亮的线槽,安装在外面总是别扭,线路只有埋在墙里,才能让整个家庭美观。
至于说到用线,发现肯定不行,必须要买两个平方以上的铝芯线,如果有可能的话,最好是换上三到四个平方的铜芯线。”
戴勇和曹玲一听,完全云里雾里,他们只知道电线,根本不知道还有什么花线、铝心线和铜芯线之分,更不错电线的承载量居然还论平方的。
电工师傅愣住了。
他没想到,看起来还是个大孩子的梅志超,居然懂得这么多?
梅志超接着说道:“如果仅仅只是点电灯泡,花钱是足够,可戴大哥和曹玲姐是新婚,我估计将来吊扇、台扇和落地电扇都不会少,除了收音机电唱机,录音机之外,肯定还要买电视机,现在听说有些大城市都开始有洗衣机了。
如果把这些电器都算起来,恐怕只能用铝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