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走动后,沈沫雪就在医院里看受伤的将士,每个病房,每个伤员都会去看一看。
特别是少年军的孩子,兴冲冲跟她出来救商队,结果却个个带伤地躺在医院里。
而有些兄弟,永远都回不到泰安了。
牺牲的战士和百姓,在清河举办祭典,安排在当月十五清河边上。
战士会在泰安的陵园立碑,百姓无名无姓,只在清河立了一个万人大碑。
详细记载这一场残酷的战争。
当天,清河所有人皆立于河边,听戚将军诵读祭文。全场无人不落泪。
那些死里逃生,平安过河还未到泰安的百姓,更是哭的泪如雨下。
他们为惨死的同伴哭泣,也为自己能活下来而庆幸。
祭文读完,士兵击鼓为歌,击剑为音,摇旗为幌,为英灵送行。
这一天,乌云密布,河对岸寂静无声。但大家仿佛都能看到那边匍匐着,一只只饿狼,露着绿森森的目光。
沈沫雪一身白衣,为牺牲的战士烧纸钱,她将每个人的名字都高声喊一遍。
她记得每一个亲卫的名字,她记得每一个少年军稚嫩但刚强的脸。
然后,她亲自击鼓,和少年军一起高声朗诵,他们在泰安晨课时必读的‘少年说’。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鹰隼试翼,风尘翕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
……”
以此歌,为牺牲的少年军,送行!
最后,她又和削北军一同合唱军歌‘团结就是力量’,唱着唱着,清河的士兵也加入了进来。
再之后,百姓也跟着唱。直到那声音响彻天地,天为之伤,地为之泣,远去的英灵在歌声中得到安息。
不知河对岸的饿狼有没有恐慌?有没有开始思考,他们的对手,不是像小周国一样的懦夫。
而是一支打不倒,如钢如铁一样的泰安军!
是她削手魔女沈沫雪的兵!
史书上对百姓之死,多是一句‘死伤逾万’‘饿俘百万’‘屠城三日’……
诸如此类一个数字,就代替了一场惨绝人寰的祸事。
泰安还未有史官,但沈沫雪要替这些死去的百姓记下来。
他们或许无名无姓,甚至都没有像个人一样活一天。
但是他们不能这样默默无闻地死去!
“将碑上刻文,详述此战前因后果。
择录下来,印刷成文,让商队带到天南地北地发。
要让天下百姓知晓,与北蛮子一战,无人可幸免。求饶求和,是换不来平安的。”
张浩领命而去,现在泰安最不缺的就是纸。
至于印刷这么难这么麻烦的事,在城主去了一趟印刷作坊。
回来与几个工匠玩起了泥巴,再之后,那泥巴烤成带字的胶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