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真逸微笑道:“竹静斋的老板说很欣赏大哥,想跟大哥交个朋友。”
真琦继续发问:“竹静斋的老板,是什么样的人呢?”
宁真逸露出一个微妙的表情:“怎么说呢,如果你哪天看见一个男子,会感觉好像看见下凡的天仙,那多半就是他了。”
宁真逸刚说完这句话就感觉不妙:真琦和真泽,他们都是外貌协会资深成员,一听说竹静斋的老板长得好看,肯定……
果不其然,一大一小两个兴致勃勃地凑到宁真逸身边,开始连珠炮一般轮流发问:“天仙是什么样子的?他眼睛大不大?是不是长得很白?他穿什么颜色的衣裳?戴什么样的发冠?”还坐在宁真逸腿上的小宁馨也凑热闹似的“哦!哦!”叫了起来。
啊,真琦,虽然为兄很高兴你变开朗了,但是不必开朗至此吧……头大。
最后还是吴妈拯救了眼冒金星的宁真逸。
“开饭咯~”
……
穿过来两年,宁真逸在两堰县已是声名在外。尤其是城南的赵家村、李家村、白家村三村,对宁真逸的话不说深信不疑,总也有八、九分的信任。宁真逸估摸着附近的村民,已经缓过了秋收的劳累劲,应该是有精力修水库了。
古人种地,收成好不好三分靠努力,七分看天气。
宁真逸始终没忘记,自己穿过来的这个时间点,处于小冰河时期。
小冰河时期的特点呢,是平均气温低,夏天大旱与大涝相继出现,冬天则奇寒无比。即使是大昭最南端,冬天都狂降暴雪。
昭太祖不就是这么累死的吗?
建元帝登基后这十几年,气候没有那么冷了,但宁真逸知道,这样的情况不会持续太久。谁也不能保证,明年或者后年,又或者再过几年,仍然能风调雨顺。
两堰县已有泗中、浦门两堰,普通水灾对两堰县没有什么大的影响。若是极大的水灾,那就只能组织乡亲躲到高处去。
想到这里,宁真逸喊来晏懿轩,他天天在后山捕猎,对后山的地形必然比自己了解。
宁真逸问道:“我们后山,可有地势较高的洞穴?”
晏懿轩用不解的目光看了宁真逸一眼,答:“有的。”说着他摸过来一根树枝,在地上跟宁真逸比划。
“城南三村的地形,是一个山字形。山字形中间这一竖的左右两边,分别是赵家村和李家村,白家村在山字形的右边位置。山字形的左边则是绵延的群山。”
这个宁真逸知道,事实上,在山字形的下方,也是绵延的群山。
晏懿轩用树枝指了指山字形的下方,道:“越往深山走,地势越高。我曾经在靠近山顶处,见过一个巨大的岩洞。岩洞洞口不大,然而很深。我点燃火把进去探查过,里面有很多岔路,分别通往大小不同的石穴,最深的那一条路,地下有完全干透了的蝙蝠粪便,可石穴顶端却一只蝙蝠都没有。里面有人工开凿过的痕迹,但……地上的尘土非常厚。”
宁真逸大喜,当即提出让晏懿轩带路,自己要去看看。
两个人去柴房背了背篓,一人摸了一把柴刀。跟晏懿轩带上一大包包子便走了——晏懿轩饭量大,活动量也大,动不动喊饿。吴妈习惯在灶上留一口锅,专门蒸包子,以备不时之需。出门前,宁真逸跟家里人交代了一句:“不知几点回家,大家自己先吃。”
此时已是申时二刻,也就是下午四点。大家虽然很担忧,不知兄长主人这么晚出去做什么,但显而易见,宁家没人能做宁真逸的主,只能跟宁真逸道一句“平安”,默默在家里等。
这个山洞的入口就在半山腰再上去一些。从宁真逸的家走到山洞入口,需要足足两个时辰。主要是山路不好走,若把村里到山洞沿路都铺上青石,就能走快些。
宁真逸跟着晏懿轩举着火把进去看了看。这个山洞入口处确实不大,只能容两个人并排走进去,个头高的人还得弯腰。但是往里走上十来米后,山腹内就是一个很高很大的天然洞穴。确实有人工修整过的痕迹。岔路也是,应该是天然形成的,但有人把这些岔路的入口凿宽了。形成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石室。最妙的是,山洞内所有的路都是往上方走的,石洞里很难积水。
宁真逸大略看了看,石室里面积都不小,甚至有些还是套间。
石室数量相当多,宁真逸大略数了数,容纳全村人绰绰有余,甚至还有地方安置一些牲畜。
洞外不远处就是宁真逸家附近那条小河的源头,河水清澈见底,非常干净。
真是完美的避难所。
回程的路是下山,虽然天黑,但有功夫在身的宁真逸和晏懿轩都走得很轻松,紧赶慢赶,终于在子时之前到了家。
前来开门的是吴妈。真琦真泽坐在正屋的前厅等宁真逸,可是他们年纪小,熬不住,趴在桌子上睡着了。
宁真逸也困得不行,赶紧让人把弟弟妹妹分别抱回房间,自己回屋洗洗睡了。
第二天早上差点没爬起来。有了挂念的事情,宁真逸也没心情上课了,临时让晏懿轩挨家挨户通知停课一天,自己跑去找李老汉说山洞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