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不管文人还是武将,鲜少有不爱喝酒的。
哪怕是王维这种受母亲影响终日修禅的“居士”,那也是劝人喝酒的一把好手,比如他那句有名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就是给人送行时写的劝酒诗。
唯独三娘和萧戡两个小孩儿对此不太感兴趣,离她们上次到庄子上玩耍已经是一个多月前的事了,难得到了嵩山脚下,他俩自然又开始遍地撒野。
要不是绕梁眼疾手快地拦着,萧戡差点就用他的小剑去捅草丛里藏着的蜂窝。
既然不让捅,两个小不点就蹲在那儿远远地看蜂窝,有蜜蜂回巢她们也不动,就那么眼也不眨地观察了半天
也不知到底在观察什么。
光是这么东玩玩西看看,竟也叫他们玩到了日落时分。
眼看快开席了,郭幼明出来把他俩捞回去吃吃喝喝。
三娘这才注意到席上多了个人,是个三四十岁的落拓中年人,他穿着一身粗布衣裳,通身没半件东西是贵重的,坐在席间却怡然自得,仿佛自己也是遍身锦衣似的。
这应当便是李颀那位琴师朋友了。
李颀、王维都是好琴之人,酒过三巡便请对方弹奏一曲。
三娘悄悄跑到王维身边,小声问王维此人是谁,这才晓得此人名为董庭兰,在家中排行老大,所以朋友们都喊他“董大”。
董庭兰少时不事生产,到处拜访擅琴之人相互切磋,但凡知道谁家有琴谱便死皮赖脸央着别人给他看看。
这种一心扑在琴技上的结果就是他人到中年依然家徒四壁、穷途潦倒,路上没钱了甚至直接当乞丐,偏他自己一点都不在意,依然我行我素地沉浸在自己的音乐世界里。
说话间,董庭兰已经抚上了底下人送来的琴。三娘当即坐直了身体,不再凑到王维那边说小话。
都是朋友相聚,席上没那么多讲究,董庭兰随手试了几个音,便开始弹奏他最擅长的《胡笳》曲。
董庭兰所弹的《胡笳》曲虽名为“胡笳”,实际上却是琴曲。
董庭兰今日便是弹奏《胡笳十八拍》,琴音婉转哀切,如泣如诉,叫人仿佛置身于茫茫塞外,听见了那颇具胡人风情的胡笳声。
这琴曲起源于汉末时期的蔡文姬,讲的是她既想早日归家又舍
不下自己孩子的矛盾心情,无数文人墨客曾为之唏嘘。
三娘向来是很容易共情的,听这曲子听得鼻头酸酸。等到一曲罢,她才问王维这叫什么曲子。
王维如实相告。
三娘一听“蔡文姬”就想起来了,那是东汉末年有名的才女。
汉末天下大乱,诸侯各自为战,北方各族见你们自己打来打去,时不时就趁你内乱过境烧杀掳掠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