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启送来的奏章,是一道有关邢狱的。
大意是扶风郡当地,有豪门欺辱妇孺,一个名叫佾白游侠拔剑相助,打抱不平把那人杀了。这游侠认为自己做的事情无错,并没有逃跑,反而坦然被抓。
这样的刑事大案,当地官吏不敢做主,将案件递解入京,交由大理(刘启把廷尉改为大理,后来刘彻改了回来。)发落。
大理认为他虽然有错,罪不至死,应当法外施仁。把事情写成奏章,送入宫中,请刘启定夺。
刘荣起身走到刘启案牍旁,摊开两卷后站在一旁,静候刘启评判。
刘启着眼看了一会儿,不动声色抬起头,问道:“你的意思是,这个佾白触犯律法,应与惩治?”
点点头,刘荣正色道:“是的父皇。”
“说说,你的理由。”
“禀父皇,侠以武乱禁,朝廷自有法度。他虽是打抱不平,儿臣以为不该自行杀戮。”
“因为若是人人效仿,皆以为可以用私刑处置,长期以往,朝廷大法不存。”
“法之所以立,皆因让犯法者受到相应的惩罚,让百姓明白何为对,何为错。”
“律法的作用,就是让知法者得到警醒,约束己行,抑制心中恶念,不敢稍忘。”
“所以,儿臣以为,应惩凶手。”
刘荣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现在的大汉,对于游侠确实太过纵容的缘故。
说的好听点是行侠仗义,说的难听点就是办事全凭个人喜好,随意肆意杀戮。
结果就是,百姓一旦有事,想到的不是请官做主,依法而行,而是托人私派游侠,任意处置。
游侠盛行,私斗不断。
而百姓碰到真正的侠士也就罢了,若是碰到那只顾收钱,不顾对错的,枉死者,便不知几何。
更有甚者,私自包庇纵容犯法者,蓄养为幕宾。这样的人,还有另外一个名称,那就是豪强。
所以,如果不严惩,朝廷大法必然不立。国内,反而更乱,难以治理。
关于此点,武帝刘彻干的最为彻底。
游侠只要敢闹事,抓住一个就惩治一个。而对于豪强,更不会客气。直接把他们全部迁往茂陵,看管在自己眼皮子底下。
想要斗私仇,那就全都聚到一块,让他们斗个够。
(可以想象当时的情景,绝对老热闹了!)
刘荣的话讲完,刘启略微思索片刻,笑道:“你这小子,就不怕别人以后说你用法太严吗?”
听到刘启的调侃,刘荣一脸认真道:“父皇,律法虽严,却是大爱于民。”
“私斗成风,于民于国,都是百害而无一利。至于后世评判,儿臣自当坦然接受,也就是了。”
“哼!”
刘启轻哼一声,白了他一眼:“就你这个还没及冠的小家伙,还想被人评判?”
“朕在,还轮不到你小子!”
刘启袒护之心,让刘荣无比感动,喃喃道:“父皇,您…”
满不在乎挥挥手,刘启道:“这点罪名,朕还是担得起的,无需多言。好了,天色已晚,回去吧。”
刘荣真诚的朝刘启长揖一礼,躬身退出殿内。
刘荣走后,刘启拿起朱笔,在大理送来的奏章上,批复上一句话:侠以武乱禁,依律处置!
批复完,起身离榻,推开门对春陀道:“传命下去,朕今夜前往栗妃那。”
“诺。”
春陀低头传命,眼中惊讶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