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上的,你是不是没有在京城任职?”
“兄台慧眼!我只是外放的一小吏而已。”
“那你就有所不知了,这样说话在官样文章里可是大忌!”
“惭愧惭愧,在下是真的不清楚,那么既然如此,苏东坡是否就危险了?”
“恐怕引来杀身之祸!”
“这么严重?官场好可怕,我要回农村!”
“这些话被新党利用,说他“愚弄朝廷,妄自尊大”、“衔怨怀怒”、“指斥乘舆”、“包藏祸心”,又讽刺政府,莽撞无礼,对皇帝不忠,如此大罪可谓死有余辜。”
“他们从苏轼的大量诗作中挑出他们认为隐含讥讽之意的句子,一时间,朝廷内一片倒苏之声。”
“七月二十八日,上任才三个月的苏轼被御史台的吏卒逮捕,解往京师,受牵连者达数十人。这就是北宋著名的“乌台诗案”。”
苏轼面露难色的看着陈羽对此事的介绍,连他当时也想不到,自己的一篇上奏文章会引起如此滔天大祸。
王安石也在一旁解释:
“当时我派人说东坡的过失只是因为东坡不支持我变法,在朝中颇有影响力,我怕陛下不够坚定所以才出此下策调离东坡。”
“但没想到,这些小人面前一套背后又是一套,吕惠卿此人是我一手提拔而上,但没想到在我离开后会做出如此行为。”
“真是惭愧呐,东坡,连累你了。”
苏轼摇了摇头,他对王安石所做的事情并不记恨,又示意继续听陈羽讲下去。
“乌台诗案这一巨大打击成为苏轼一生的转折点。新党们非要置苏轼于死地不可,救援活动也在朝野同时展开。”
“不但与苏轼政见相同的许多元老纷纷上书,连一些变法派的有识之士也劝谏神宗不要杀苏轼。”
“王安石当时已经退休,也上书说:“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在大家努力下,这场诗案就因王安石“一言而决”,苏轼得到从轻发落,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苏轼下狱一百零三日,险遭杀身之祸。幸亏宋太祖赵匡胤时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他才算躲过一劫。”
真正得知自己躲过一劫后,苏轼才算是彻底的喘了一口气,心底的那块大石头终于落了下来。
不过他此时的确与历史轨迹相同,对朝廷变得心灰意冷,也不想再去搅这趟浑水,所以在王安石问他时,才有了“不变耳”的回答。
不过有陈羽的视频存在,此时事情稍微发生了些变化。
“圣旨到!”
二人听到这尖锐的一声,立刻开始接旨。
圣旨的内容很简单,苏轼官复原职,任湖州知州。
但是没有即日启程等字样,二人也在官场混了挺久了,知道这是要继续加旨的意思。
“恭喜东坡升职,果真被我一语中的!”
王安石大笑,他个人是很满意这个结果的。
苏轼原本被贬黄州团练副使的历史轨迹被改变了!
“我还想再问一遍东坡,东坡日后有何打算?”
苏轼心情复杂的看着面前比他大了一轮的王安石,虽然两人政见不合,但他能保命全靠弟弟苏辙和王安石两人拉。
他私人也对王安石为人印象不错,面对王安石再次提出这个问题,苏轼低头沉思了许久,这才一字一句郑重的回答王安石:
“唯不变耳!”看小说,630book。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