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钊带来的,几乎全都是坏消息。
根据赵钊的反复询问,那支残兵的组成五花八门,有来自潼关的溃兵,有运输船上的水手,有延川渡口的卫兵,有长安城新征召的“良家子弟”……
这支残兵来自许许多多不同的行伍,其中的校尉、都尉大多已经战死,马高义和葛福这两个人,已经算是最高官职的将领了。
残兵手中的武器不多,弓箭、弩矢的配备不齐,战马几乎是完全没有。
而且这支残兵没有多少口粮,亟需车队腾出一部分口粮供应他们。
赵林甫静静听着儿子的诉说,心中举棋不定。
赵林甫也不知道,该不该留下这支残兵。
或者说,干脆放弃这几千人,赶紧逃往蜀中。
赵钊禀告完了之后,又向赵林甫低声说道:“父亲,左藏库被抢了,贼人还放了火,烟柱烧得半天高呢。”
赵林甫仰天长叹,心情无比沮丧。
左藏库,是存放钱财的皇家库房。
这是长安城最富庶的所在——由于匆匆起驾避祸,左藏库内的金银、铜钱、绢帛、香料等等各种物资还没来得及转运,此时正静静躺在府库之中。
赵林甫经过权衡之后,留下了三百士兵,让他们看守左藏库,并想办法征集民夫,转运那些财物。
想不到刚离开长安城半天,左藏库就已经被烧杀抢掠一空。
赵林甫整理了一下衣冠,来到老皇帝的车驾前,向皇帝禀告大大小小的事务。
即便在赵林甫跪在车栏边上禀告的时候,马车也依然在缓缓的向前行驶着。
老皇帝听着赵林甫的禀告,眼神悲哀的老皇帝迟迟没有开口说话。
赵林甫偷眼看了看神情黯然的老皇帝,心中很矛盾。
以他对皇帝的了解,知道老皇帝已经暂时忘记了潼关大败的事情。
毕竟,潼关之战的责任,赵林甫不可推卸。
而朝堂的崩溃、长安城的混乱,与赵林甫也有莫大的关系。
赵林甫想方设法将话题转到其他方向,老皇帝的心中来不及去思考其他。
片刻之后,老皇帝无力的叹息道:“罢了,左藏库被抢,长安城必然已经大乱。朕连夜西巡,有负长安百姓,这一点点的罪责,就不过问了。”
赵林甫更咽着说道:“陛下仁义爱民,实在是一代仁君。”
仁君?
老皇帝自嘲的笑了笑,心想赵林甫改口很快啊。
往日,赵林甫口口声声说着“圣主、明君、陛下圣明”。
而现在,诸如此类的话,赵林甫统统不提。
这位善于见风使舵的赵林甫,非常聪明的给皇帝冠以一代仁君的称呼。
老皇帝自己,都开始觉得自己是悲天悯人却时运不济的仁君了。
心情惆怅的皇帝坐在车上不再说话,他苍老混浊的眼睛看着车窗外的一草一木,似乎想要把沿途的一切看在眼里,留在心里。
马车摇摇晃晃的向前行驶,赵林甫低声向皇帝说起了那支残兵的事情。
将近五千人的残兵,在兵力匮乏的皇帝眼中,是一支非常宝贵的兵力。
但这些刚刚败下来的士兵,同样也是非常不稳定的因素。
而且五千士兵,还要消耗大量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