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项目,时间短的话要一年,时间长的话六七年也说不好。谭知秋之前就参与过一个项目,那个项目整整六年过去了,才成功上市。
一个人的一生有几个六年,一个企业又能有几个六年。成功皆大欢喜,不成功就所有人心血付之东流。
当然她不是只跟一个项目,通常哪个项目忙就去哪个项目,忙完之后就到另一个项目上去。
项目开始之初,大家都是按照最顺利的预想去排时间表的,比如按照现在排的时间表,就是想要半年内完成第一阶段的股改工作。
总体上,这样的项目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重组和股改,也就是对公司进行规范,把公司改为适合上市的股份公司。第二阶段才是向证监会等监管机构提交申请材料。
高轻排完时间表,向谭知秋投来一个质疑的眼神:“律师这边,今天能把尽调清单拿出来吗?”
尽调清单,就是中介机构发给公司的问题和文件需求清单,要求公司按照清单的要求回答问题、提供文件,从而调查公司的情况。
这种清单基本上都是现成的,只要根据公司的行业情况加一些特殊的问题就可以了。
谭知秋笃定道:“可以的,没问题。”
高轻旁边的券商现场负责人孟令彤道:“我们前期已经拿到了公司提供的部分资料,请你们先核对完已经提供的资料再给公司发清单,已经有的资料就不要再找公司重复要了。”
什么?已经有了部分资料?那岂不是要一个个文件核对吗?那文件要是多的话,恐怕对不完啊……
这两人真能给她挖坑啊,让她先表态了才说已经有资料了,核对资料是挺费时间的。
她只好硬着头皮道:“好的,我们先看一下资料。”
陈兴华看她一个人应该是搞不定的样子,补了一句道:“尽快发给我们,刚才你也说了,不会拖项目后腿的。”
雷董事长看了一眼陈兴华,脸上没有什么情绪,淡淡道:“如果之前已经提交了很多资料,那么尽调清单也没有那么急了,毕竟已经回答过一次了。”
陈兴华忙点头称是。
会议结束之后,高轻和另一位保代已经走了,留下孟令彤和两个小年轻分析师。
谭知秋去找他们要之前公司已经提供的资料,孟令彤不冷不热道:“要材料应该去找公司呀,我们是相互独立的机构,要做独立调查的。”
谭知秋被气得半死,虽然说各机构是相互独立的,但通常是互相合作的关系,她这样不合作的态度实在不太可取。
看来还是之前竞标留下来的阴影,刘律师也告诉过她,券商也向公司推荐过律所,可能各家都没有想到最后是鑫恒中标,所以都没给她好脸色。
第十二章
会议结束之后,高轻和另一位保代已经走了,留下孟令彤和两个小年轻分析师。
谭知秋去找孟令彤要之前公司已经提供的资料,孟令彤不冷不热道:“要材料应该去找公司呀,我们是相互独立的机构,要做独立调查的。”
说完给她发了一份《点亮项目通讯录》。
由于项目具有一定的保密要求,所以通常都会起一个代号。项目代号有的跟公司所在的行业有关系,比如有的公司业务跟船舶有关,可能就把项目叫“扬帆项目”;有的项目跟飞机有关,可能就叫“翱翔项目”。
谭知秋曾经做过一个项目,叫“顶峰项目”,后来那个项目失败了,大家都说是因为“顶峰”这个词不好,毕竟“顶风作案”不是什么好兆头。这些当然是枯燥的项目中无聊的玩笑。
如今这家公司,是做发光屏幕的,所以这个项目的代号就叫“点亮项目”。
谭知秋被觉得孟令彤的做法十分幼稚,虽然说各机构是相互独立的,但通常是互相合作的关系,她这样不合作的态度实在不太可取。
看来还是之前竞标留下来的阴影,刘律师曾告诉过她,券商也向公司推荐过律所。可能他们和陈兴华一样,没有想到最后是鑫恒中标,所以都没给她好脸色。
她想还是要慢慢相处,把关系搞好了,才能轻松把工作做好。
她刚开始工作的时候,特别容易生气,对那些脾气不对付的人,要生气半天。后来她明白过来,人在上班的时候不一定能够做自己,很多时候只能戴上面具,然后在安慰自己说刚才受气的那个不是我自己。
有时候我们在工作中讨好别人,或者说投别人所好,并不是什么没有尊严的事,毕竟你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工作更舒服更顺利。
再后来,她也慢慢圆滑了,学会用一些灵活的方式去对待这些人。这也可能是律师工作的一个好处,只要你专业能力扎实,把自己手头上的事处理好,别人不能拿你怎么样。
谭知秋拿通讯录看了看,发现公司跟她对接的人,竟然是方庭信。
入职第一天就进项目组了,看来贵公子真是打算亲历一次ipo啊。
她去董办敲门,董办负责点亮项目的有三个人,董办主任陈兴华,行政主管何明艳,还有新来的方庭信。
董办原来的办公室只有两张大桌子,坐了陈兴华和何明艳,没有方庭信的座位。
何明艳是个声音宏亮的微胖阿姨,见谭知秋进来,大声招呼道:“你是谭律师吧?刚才券商那边说,他们希望有独立的办公室,叫我给你们律师另外安排一个办公室。你们有几个人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