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朵认真地点了点头,朗声道:“好,我记下了,你快去京城吧,为皇上办事可不能耽搁。”
鲁铁杵粲齿一笑,又瞧了瞧自家一对金童玉女,欢喜说道:“泰哥儿,淑姐儿,你们俩在家可不许淘气,好好给你娘帮忙,爹月底之前就能回来。”
两个孩子乖巧地应了,摆摆手,目送父亲离开。
怔愣的人群好一会儿才缓过劲儿来,议论之声此起彼伏。一个砚台八十两,这简直是天价呀。会有人订吗?能卖得出去吗?
东峰县本地人自然是不敢下手,不过人群中也有专门来收货的外地客商,他们明白在京城一方好砚台的价格绝对在一百两以上,拔尖的甚至超过三百两。这石匠把砚台献给皇上,不管他手艺如何,他的砚台都不愁销路。
“我要订五个。”一个胖乎乎的中年客商走出人群。
云朵一喜,看来这一招果然奏效。“每个砚台订银二十两,拿您要交一百两银子。”云朵朗声说着,心里却有点忐忑。
没想到那客商十分豪爽地掏出一张银票,正好是一百两银子。
云朵仔细检查过银票,还是不放心,趁着看热闹的韩山还没走,请他验验真假。
韩山自是见惯了银票的,看过之后表示没有问题,让云朵收好。
这个客商的订货文书还没写好,另一个人也交了四十两银子,定了两方砚台。云朵努力克制着脸上的欢喜,给人家写好了收据,这才拿出三十两银子交给帮忙的县尉大人。
韩山自然不肯收,只说那三十两算是恭贺店铺开张的礼金了,说完便骑马而去,云朵哪能追的上。
为了防止招贼,特意云朵特意把钱存进钱庄,在鲁家众兄弟的护送下回到鲁家河。日子还是一样的过,不过再也不必省吃俭用了。她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进京的男人,人们都说伴君如伴虎,可见在皇上面前出现是很危险的,万一哪句话说错了,那可就是掉脑袋的罪。
这个道理鲁铁杵自然明白,所以到了京城之后,他并没有贸然闯进皇宫送砚台。而是先找了一个客栈住下来,到皇宫附近溜达,打听最近京中可有什么大事。
这日官员们下朝,走出皇宫之后还在议论纷纷,说是皇后娘娘快要临盆了,皇上似乎有些担心。
鲁铁杵一想,皇上心情紧张的时候,肯定不适合去碰钉子,还是等两天吧。第二日,他又去宫门外的墙角晒太阳得时候,发现出来的官员个个满脸喜色,估计是有喜事,难道是皇后娘娘生了?
鲁铁杵觉得皇上今天心情肯定好,适合献砚台,就特意选在午后以后,黄昏未到之际去宫门口叩头,说明来意。
“圣上去年在凌封关大捷时曾召见草民,知道我是石匠,并要求草民回家刻一方砚台送来。草民不敢怠慢,日夜精雕细琢,并焚香供奉,如今尽现盘龙砚给陛下,请各位大人通传。”
那些宫门口的守卫本都是狗眼看人低的家伙,见一个穿着朴素的老百姓来了,刚打算轰走,却听他说是皇上口谕,命他来送砚台,便不敢怠慢了。
“你的意思是……这盒子里的东西,是陛下亲点的?在凌封关一战的时候,他见过你?”领头的侍卫说道。
“是,草民不敢说谎。”鲁铁杵不卑不亢地说道。
“哼!晾你也不敢说谎。”侍卫头领拿过红木盒子检查一番,见并无危险,这才交给旁边的人拿着,他亲自跑进去报讯了。
跪在地上的鲁铁杵心情忐忑,不知这一下能否成功。他的手攥成了拳,手心里全是汗,额头的汗也顺着鬓角流了下来。仿佛这并非春寒料峭的二月,而是流火一般的七月。
并未过多久,那侍卫头领一路小跑着出来了,大手一挥:“石匠,快随我进去,皇上召见你。”
鲁铁杵心中一喜,赶忙站起身来,抱着自己的红木盒子进宫去。他不敢乱看,也不敢乱走,垂头进了一见十分宽大的书房。
见到了面前明黄色的身影,鲁铁杵拜倒在地,口呼万岁。
皇上呵呵一笑,朗声道:“起来吧,朕记得你,你是个石匠,在凌封关一战出了不少力的。”
“谢皇上,草民出力报国是分内之事,只有打退敌人,老百姓才能过上好日子。皇上爱民如子,我们老百姓自然也要忠君报国,使上自己所有的力气。”
“好!朕就喜欢你这一点,卖力气,却不贪功。如果普天之下的老百姓都能像你一样,何愁江山不稳啊?今日见到你也是缘分,皇后昨晚刚刚诞下皇长子,朕正在给他取名字。写了几个都不满意,瞧见你忽然想起了凌封关大捷。嗯,就取一个捷字吧,希望这孩子保家卫国,连战连捷。”
“陛下圣明。”侍卫赶忙拍马屁。
鲁铁杵也不傻,趁皇上高兴的时候,他也赶紧跟了一句:“陛下圣明。”
皇上哈哈大笑,心情好的不得了,索性手中御笔一挥,写了三个大字:“御砚坊”。
“告诉宫正司,天黑之前雕刻好这块牌匾,让石匠带回老家去。朕不白要你的砚台,赏三百两银子,带他下去吧。”皇上悠悠开口。
鲁铁杵喜出望外,原指望皇上能留下砚台,不要责罚就达到目标。却万万没想到圣上竟然赏赐银两和牌匾,关键是牌匾呀,这可是御笔亲书,还要宫里做牌子。天哪……鲁铁杵简直不敢往下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