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华靠在榻上闭着眼睛,似乎睡着了。但吉祥刚放下托盘,他就出声道:&ldo;召千牛备身唐喧来。&rdo;
&ldo;是。&rdo;吉祥依言出去了。
如意将筷子递给彰华:&ldo;陛下,您一天没吃东西了。&rdo;
彰华终于放下了手心里的布条,拿起筷子用膳。他吃得依旧不多,如意在一旁看得两眼汪汪。
&ldo;陛下,您得多吃点啊,这两年吃得少睡得少,便是铁打的身子也熬不住啊。&rdo;
彰华看他一眼,笑了笑:&ldo;没事,别担心。撤了吧。&rdo;
如意没办法,只好噘着嘴巴拿走了托盘。而这时,唐喧到了。
彰华吩咐道:&ldo;你派一队人去万毓林巡戒,这些天任何人没有朕的手谕,不得入林。然后,你亲自去一趟风府,告知小雅,三天后,朕要带个人去陶鹤山庄。&rdo;
唐喧面无表情,应声道:&ldo;是!&rdo;
&ldo;还有,调一队千牛卫来,在殿旁随时候命。&rdo;
&ldo;是!&rdo;
&ldo;去吧。&rdo;
唐喧走后,如意犹豫地问道:&ldo;陛下,那、那给红茧的回复呢?&rdo;
彰华拿起几上已被揉得不成样子的布条,扔入了一旁的火盆中,火光点缀了他的眼睛,至此也照亮了他的疲惫与柔软。
&ldo;好。&rdo;他只说了一个字。而这个字,是在忙碌一天强行将之搁置在旁、不去深思、不去惦念后的最终回应。
一朵十五年前开始酝酿的云,终于攒够了令天地变色的重量,滂沱而下。
眼见它就要疯狂肆虐,冲垮一切。
而他也只能说一句&ldo;好&rdo;。
好的,允你所求。
来吧。
我们一起来处理。
孟不离赶着巨型马车,走进了万毓林。
坐在车中的谢长晏掀起车帘,只见暖日阳光下郁郁葱葱的树木,像个熟悉的老朋友,对她的回归摆出了欢迎的姿态。
三月底的京郊,姹紫嫣红地渲染出春的气息。自玉滨大运河开后,北境缺水的窘迫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呈现出一种朝气蓬勃的新生。
马车一直驰到溪边才停下,溪水潺潺,果然也比走时涨了许多。
谢长晏下车,走到一棵胡桃树下,挖了个坑。然后,从车中取出一件狐裘。
郑氏的尸体,她在滨州时海葬了,让娘亲的灵魂和爹爹一起永远安息在了蔚蓝色的大海里。
而此番回京,每到一城,都会埋一件娘亲生前用过的物品,以做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