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o;自然是好事!若是加盟了,技术自然会教给他们,而且你爸妈就不用为后期销售发愁了!而且,你也有钱拿!&rdo;于当归道。
&ldo;是吗?那这自然是好啊!&rdo;于枫一拍大腿,&ldo;哎呀,你可不知道,我还在发愁这事儿该咋整呢!我拿不拿钱到是其次,若是他们真盖这大棚,倒时万一陪了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安慰他们呢!&rdo;
第185章填报志愿
同于枫爹娘有同样想法的自然不止一家,张春兰自从被自家闺女刺激后,便一心想着要去盖造大棚,她就不信了,那于当归能发财,为什么她张春兰就不能!
于是,就在于当归出去跑代理这段日子,掌控家中财政大权的张春兰最终还是督促了于保国开启了建大棚之路。
而作为这件事最初始作俑者的于娇娇则完全做了甩手掌柜,在她看来,不就是一个大棚吗,不就是种菜吗,这种是人都能做的事怎么可能会难倒跟黄土打了半辈子交道的父母。
只不过,家中财力有限,而张春兰又不可能有于当归的魄力去贷款,所以,便也仅是设计了一座,不敢也没有多余资金去投资更多。
不过,即便是一座也够于娇娇在于当归面前挺起胸膛了。
几天后,填志愿的日子终于到了,这个决定众人未来的日子让原本破旧的教室顷刻间燃起了那么几分激情。
众人在拿到高考志愿表后纷纷聚首讨论,都在想着自己要怎么填才不至于落选,才会有一个美好将来。
于当归倒是谁也没问,就连于成海和于红沙也没有干预其报志愿这件事。毕竟,她从最开始时便已经锁定了目标,而众人也皆知晓。只不过,京都大学的医学系那几乎是一个神一般的存在,几乎没有一人看好于当归。
在众人印象中,像他们这样的乡下小镇是压根就不可能出现那般天才的。然而,最后一次模拟考试,于当归的成绩又是那么突出,两相矛盾之下,他们也不敢对于当归的未来妄加揣测了。
作为班主任,闻红心自然是对于当归填报志愿最为关注的,既担心她填得过高落选,又怕她填得太低错过了更好的发展机会。因此,在于当归低头填写志愿时,闻红心再没忍住便从讲台上下来来到了于当归身边。
&ldo;当归啊,你填报的是京都大学?&rdo;闻红心一边问,一边低头瞅着于当归手底下那张薄薄的纸。
&ldo;嗯,是的闻老师。&rdo;于当归抬头回道,&ldo;这个学校是我最开始便锁定好的。&rdo;
&ldo;啊,对,对,这个老师知道,老师知道……&rdo;闻红心说话顿了一下,表情似有纠结,于当归看到后手下动作也跟着顿了一下,问道:&ldo;闻老师,您这是有事?&rdo;
&ldo;啊?没,哦不,有,有!&rdo;闻红心抿了抿唇后,最终还是道:&ldo;那个,当归啊,老师是担心,担心你填报的会不会……太高?&rdo;
&ldo;啊?&rdo;于当归眨眨眼。
闻红心见状赶忙解释,&ldo;你别想多了,老师就是觉得,你实力非常好,许多大学其实你都可以选择。只是,只是这京都大学在全国排名第一,虽然你这次估分不低,但老师只怕……若是中间有什么差池,到时你便生生错过许多不错的大学了!当然,老师并没有说不让你去填报京都大学,老师只是想让你多考虑考虑。&rdo;
&ldo;这个……&rdo;于当归眉头轻轻蹙了蹙,但很快便再次舒展开来,唇角勾笑,对闻红心道:&ldo;闻老师,您放心吧,这次若是同京都大学擦肩而过,那我明年再来一次就是了!&rdo;
话说这样说,但于当归对自己还是有信心的,说这些不过是为了安慰闻红心罢了。
&ldo;啊,这个,你确定?&rdo;于当归既已这般说,闻红心知道自己再说多少也是没用了。轻轻叹了口气,闻红心微笑着在于当归肩头轻轻拍了拍,道:&ldo;那好吧,你心中有谱就好!&rdo;
闻红心走后,于当归便再次埋头,最终在高考志愿表上填上了京都大学的名字。
其身旁,于枫在三个学校当中反复甄选了后最终桌子一拍,确定了其中一所。
&ldo;当归,我还是觉得跟你报考一个城市比较靠谱,这样以后有啥事你就能带着我了!&rdo;于枫冲于当归兀自点头道。
&ldo;这个随你,只要你开心就好。&rdo;对此,于当归不做评价。
于娇娇这次考试并没有发挥好,估分时要比平时成绩低了十多分,没办法,保险起见她只能选择了一个较为稳妥的大学,不过学校同于当归一样,都在京都。
填完志愿,于娇娇回头看了眼正在同齐巧说话的于当归,牙龈紧咬间,眸底闪过一层憎恶。
继上次退婚风波之后,张春兰同于保国最终还是架不住于娇娇的坚持,同意了她的退婚,但这件事闹得也的确有些大,毕竟,李成志是不想退的,为此,还在于娇娇家门口大喊大叫了几天,闹得人尽皆知。
自然,于当归也是知晓的。不过,她对于于娇娇退不退婚已然不放在心上,对方爱咋折腾咋折腾,反正不再关她的事。
然而,这仅是于当归自己心中所想,于娇娇心中是怎样一个因因果果,这便不能由于当归决定了。
虽然自高考重新开放后大学录取的人数每年都在增多,但参加考高的人也随之增多,所以,高考这条独木桥依旧是独木桥,自始至终都未曾改变过。也因此,班里,真正能有机会上大学,哪怕是个三流四流大学的,也不过是寥寥几人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