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会儿,大太太才回过神来。
她看见沈穆清站在自己的身后,微微一怔,然后笑了起来;&ldo;走,去看看我让人给飒儿做的坎肩。&rdo;
这东西到时候也要托王大人一起带去的‐‐沈穆清想着,点了点头。
两人重新回到卧房,大太太让银杏拿了一个包袱进来,打开来,里面是件玄色的粗布坎肩和一套护膝。
&ldo;你看看这针脚,怎样?&rdo;
沈穆清拿起来看了看:&ldo;很jg细。&rdo;
大太太就送了一口气:&ldo;我请了最好的裁fèng做的‐‐我十四岁以后就没有拿过针线了,手脚早就不听使唤了。&rdo;
沈穆清想到她说要学女红,要给萧飒带孩子的话‐‐&ldo;每个人所长不一样啊!&rdo;她安慰着大太太,&ldo;比如说,有人用一个月的时间绣幅绣品出来,能卖十两银子,可您只用一天的功夫,就能赚十两银子回来。这样一算,自然是qg愿用您的一天去换别人的一个月。&rdo;
这个是成本问题‐‐大太太听着,露出感激涕零表qg。
她紧紧地握住沈穆清的手:&ldo;真的吗?你真的这么想吗?&rdo;
女红针线本来就是衡量一个女子德行的重要标准‐‐也难怪大太太心里会觉得不安了!
沈穆清很真挚的点头:&ldo;我真是这么想的!&rdo;
大太太的眼里就有了些水光。
她拉了沈穆清道炕上坐:&ldo;我让丫鬟们把东西都收好‐‐我们坐下来说说话儿。&rdo;
反正等着也是白等。大太太这段时间为了萧飒的事肯定是担惊受怕的,身边又没有一个让她觉得贴心的人,自己能安慰安慰她也好!
想到这里,沈穆清安心地坐了下来。
丫鬟重新给两人上了茶,都蹑手蹑脚地退了下去。
大太太喝着茶,和沈穆清聊天。
&ldo;听说你们家太太是四年前去的,不知道现在家里是谁在主持中馈?&rdo;
沈穆清和大太太谈家常。
&ldo;姨娘帮着管家‐‐太太在的时候,她一向谨守本份,老爷就让她当了家。&rdo;
毕竟是自己家的事,有些话能不说就不说了!
大太太点了点头:&ldo;那你在家里往的习惯不习惯?&rdo;
是想问姨娘管家有没有克扣自己吧?
沈穆清笑道:&ldo;我在白纸坊也有自己的宅子,因为姨娘待我不错,所以我就一直住在松树胡同。&rdo;
大太太就叹了一口气,道:&ldo;要是飒儿不把柏树胡同的院子卖了,我们如今也离得近一些。&rdo;
松树胡同和柏树胡同只隔着两个胡同,都属于集善坊。
沈穆清但笑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