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追由最开始的惊讶和愤怒,逐渐变得平静了下来。
无论王永奇问什么,怎么问,男孩都以直截了当的沉默来应对。
最后,教导主任仰头看着面前比自己高了许多的男孩。男孩身形挺立开阔,脊背笔直,他什么都没有回答,又好像什么都说了。
王永奇无奈地摆了摆手,让陆追出去了,随后拿起了办公室的电话,翻开了家长联络本。
等陆追出来以后,这个隐秘的消息像长了腿似的,已经在整个里掀风播浪。
-哎,你知道吗?
-七班那个篮球队队长,他居然是同性恋。
-什么意思,他喜欢男的?!
-我操,真的假的?
-好恶心啊。
……
在十年前国内的中学校园里,乃至在当时的整个社会之中,“同性恋”都是一个相当禁忌的词汇。
人们获取信息渠道的匮乏、校园对于性教育的不完善,以及大众对于少数性取向群体的“误判”,使得大多数的人们,都认为这个群体是“病态的”,是“违背常理的”,是“污秽的”。
他们极尽一切侮辱、贬低的词汇,誓要将“异类”踩踏在肮脏的泥泞里。
在那个时代,自由与平等的保护伞,还尚未笼罩在这个群体之上。
一个多月的时间里,陆追把他前十七年没尝过的指责、排斥和恶意都品了个遍。
攒锋聚镝、千夫所指,站在他身后的人却寥寥无几。
他没有表现出哪怕一丁点儿的软弱和逃避,也不觉得事到如今有什么困惑之处。
从他在德育办公室里看到聊天记录的那一秒开始,他就知道,这件事,在这种环境下,一定会引起腥风血雨。
无论他愿不愿意,他的私事儿都已经被摆在了台面上供人议论。
他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除了不再住校以外,他依旧顶着那些惧畏、惊诧、好奇的目光和议论,旁若无人地继续上学。
林予慈、李卫、卢晟和祁阳,也纷纷要求换到了他座位的前后左右。
在那一个月里,无论他走到哪里,他们几个都跟着,形影不离得像是五个亲兄弟。
即便陆追面上不显露,但心里还是好受许多。
直到一个月后,陆追的父母执意要送他出国。
从传统观念上讲,陆教授和谭女士作为大学教师,常年接触一些“新鲜血液”,他们的想法和主张远比其他人要开明,当然并不认为同性恋就是一种“病”。
然而,他们却很难接受自己的儿子就是这个群体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