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敦煌四百多个洞子中还有更了不起的东西,对于这些古代文化,我们必须像对待生命一样地把他们很好地保存下去。
像对待生命一样保护敦煌石窟,对于常书鸿率领的一代人来说,可以说无愧地做到了。为了做到这一点,他们把一生都放在灼烧的沙子上,放在罕无人迹的大漠中,放在永不退却的神圣的文化信念里。
(叙述中出现如下画面:整修古代窟檐,全面抢修洞窟的工作,大规模临摹复制,对河西走廊与新疆石窟的相关性考察,出版的著作与画集,等等)
幽静的中寺。浓荫匝地的古槐。阴暗而失修的房舍。简陋的室内陈设。粗糙的家具。布围墙。破书桌和老式的手摇电话机。
(字幕:常书鸿故居)
书桌的玻璃板下放着常书鸿生前的墨迹‐‐
敦煌苦,孤灯夜读草蘑菇;
人间乐,
西出阳关
故人多。
九十叟常书鸿题
一九九三年九月二十一日
关于这草蘑菇还有一段往事。
我常常想起1943年张大千即将与我分手时,送给我那个纸卷。我等他乘车走了,打开纸卷一看,原来是他亲笔绘的一幅弯弯曲曲在树林水渠边一个隐蔽处找到食用蘑菇的路线示意图。在敦煌莫高窟戈壁之中,没有什么蔬菜,天然的食用菌菇更难发现。如有谁发现都尽力保密。我循着大千先生的这卷地图,果真发现了蘑菇生长地,在日后生活中还真的解决了一些问题。
超出牵连着二位画家这珍罕的草蘑菇之外,便是:
敦煌千古事,苦乐两心知,一次,日本创价学会名誉会长池田大作,向这位把一生都献给敦煌的常书鸿,提出一个追问心底真实的问题:&ldo;如果你来生再到人世,你将选择什么职业?&rdo;
下面是常书鸿的回答:
我不是佛教徒,不相信转生,但如果真的再一次来到这世界,我还是&ldo;常书鸿&rdo;。
悠远而深情的音乐。
莫高窟第130窟大佛。巨大的佛头沉默不语,隔过敞开的楼窗,他面对着对面一马平川的戈壁大漠。
那边极远的地方有个小小黑点,孤单又清晰。斜射的夕照把它照得深沉和明媚。那便是常书鸿的墓碑。他的骨灰就埋在那里。他真的永远属于敦煌了。
(字幕:1994年6月23日常书鸿先生逝世)
但他的英灵却难以长眠,而是要永远警醒地守护着他身后的这个全人类的艺术宝库。
佛国的存在,本来是要给世人的一时的抚慰,然而常书鸿们的存在,却使浩瀚的佛国得以永远的安宁,莫高窟洞窟中所有的神佛都知道,在天国之外,在这里,还有一个真正恩泽于他们的神‐‐
那就是世人对常书鸿的称呼:
敦煌的保护神。
这保护神又不仅仅是对常书鸿个人的尊称,而是充满对所有把青春和一生都放在敦煌石窟中的人崇高的敬意。
在大漠的墓碑上定格。
第16章永远的敦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