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百家讲坛马瑞芳讲聊斋 > 第2章(第1页)

第2章(第1页)

第2节:科举失利的痛苦

科举失利的痛苦

蒲松龄一生科举不得志,这不得志又恰好从少年得志开始。

清顺治十五年(1658),19岁的蒲松龄参加科举考试,在县、府、道三试中名列榜首,成为秀才。录取蒲松龄的是山东学道大诗人施闰章。清初诗坛号称&ldo;南施北宋&rdo;,指的就是安徽的施闰章和山东的宋琬。施闰章给童生道试出的第一道制艺题是《蚤起》。&ldo;蚤起&rdo;这两个字出自《孟子》&ldo;齐人有一妻一妾&rdo;。科举考试的八股文形式上有严格要求,写多少字,分哪些段,都有具体要求,更重要的是,内容要揣摩圣贤语气,代圣贤立言。既然题目是&ldo;蚤起&rdo;,顾名思义,就应该模仿孟子的语气,阐发《孟子》&ldo;齐人有一妻一妾&rdo;的文章本义,阐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蒲松龄却写成了既像小品,又像小说的文章。文章开头写了一段,是文言文,用白话说出来就是:&ldo;我曾经观察那些追求富贵的人,君子追求金榜题名的功名,小人追求发财致富,有些人自己并不富贵却迫不及待地伺候在富贵者门前,唯恐见晚了。至于那些悠然自在睡懒觉、无所事事的人,不是放达的高人,就是深闺的女子。&rdo;这段话不像八股文,是描写人情世态的小品文。接下来,蒲松龄走得更远,干

脆虚构起来,他写齐人之妇如何夜里辗转反侧,琢磨着追踪丈夫,而且想&ldo;我得起来了&rdo;。写到妻子决定跟踪丈夫时对妾说:&ldo;你关上门吧,我走啦。&rdo;有人物心理,有人物独白和对话,很像小说,怎能符合八股文要求?但是,蒲松龄遇到的是大文学家施闰章,爱才如命的施闰章。施闰章欣赏蒲松龄对人情世态栩栩如生的描写,他加批语说蒲松龄&ldo;将一时富贵丑态毕露于(蚤起)二字之上&rdo;,还写个批语:&ldo;观书如月,运笔如风。&rdo;大笔一挥,蒲松龄,山东秀才第一名。

范曾题词

蒲松龄三试第一,名气很大,踌躇满志地走上了求仕之路。但他接连参加四次乡试(举人考试),都名落孙山。追根究底,施闰章对蒲松龄的赏识实际是误导,蒲松龄用写小品和小说笔法写八股,虽然得到施闰章的赞赏,其他考官却不会认可。他们都是用刻板的八股文做敲门砖取得功名,只会写这样的文章,也只欣赏这样的文章。可以说,蒲松龄最初参加科举考试就偏离了轨道。

蒲松龄31岁时到江苏宝应县给知县孙蕙做幕宾,幕宾就是代写公文书信的秘书。孙蕙的家离蒲家庄很近,蒲松龄三试第一后颇有些名气,孙蕙邀请了他。南游是蒲松龄平生惟一一次混迹官场,他观察了官场的方方面面,也坚定了进入官场的决心。有一次孙蕙问他,你想仿效古时什么人啊?他回答:&ldo;他日勋名上麟阁,风规雅似郭汾阳。&rdo;有朝一日我的名字能上凌烟阁,气派像汾阳王郭子仪。这似乎很滑稽,明明是县官请来处理文稿的文字秘书,却说将来要做郭子仪那样比县官大得多的官!其实不难理解,蒲松龄如果不想青云直上,他数十年如一日参加科举考试是为什么?

蒲松龄做了半个多世纪秀才。秀才是最低的功名,却最辛苦,总得考试。各省学道任期三年,学道一到任先举行秀才考试,叫&ldo;岁考&rdo;。岁考决定秀才的等级,考得不好降级,考到一等,才有了做廪生的资格。所谓&ldo;廪生&rdo;,就是享受朝廷津贴的秀才。廪生有名额限制,即使岁考一等,也得有了空额才能&ldo;补廪&rdo;。岁考第二年举行&ldo;科考&rdo;,成绩分六等,考前几等可以参加乡试,考五、六等降级。乡试三年一次,纳税多的省可以录取百名左右举人。蒲松龄到底参加了多少次乡试?从有关资料看,大约十次左右。也就是说,蒲松龄为了求区区&ldo;举人&rdo;功名,用了不少于30年时间反复参加岁试、科考、乡试。实在太可怕也太可惜了。我们现在旁观者清,当年蒲松龄却当局者迷。因为,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科举制度是下层知识分子改变人生命运的惟一出路。蒲松龄一直希望有朝一日金殿对策,光宗耀祖。他反复练习,挖空心思琢磨写八股文。现在传下来的《蒲松龄集》里有大量这类文章。40多岁时蒲松龄写的八股文跟当年施闰章欣赏的文章已经很不相同。可是,他还是考不上!一方面,科举腐败,金钱和权势越来越起作用;另一方面,蒲松龄很没运气。我们从他写的词看到他乡试失利的具体情况。

乡试考卷

康熙二十六年,蒲松龄48岁那年参加考试,拿到考题,觉得很有把握,写得很快,回头一看,天塌地陷!原来他&ldo;闱中越幅&rdo;了,违犯了书写规则。科举考试有严格的书写规范,每一页写12行,每一行写25个字,还必须按照页码1、2、3连续写。蒲松龄下笔如有神,写完第一页,飞快一翻,连第二页一起翻过去,直接写到第三页上了,隔了一幅,这就叫&ldo;越幅&rdo;,而越幅不仅要取消资格,还要张榜公布,是件很沮丧很栽面儿的事。蒲松龄写了首词《大圣乐》描写闱中越幅的感受:&ldo;得意疾书,回头大错,此况何如?觉千瓢冷汗沾衣,一缕魂飞出舍,痛痒全无。&rdo;他痛心疾首,无颜见江东父老。

蒲松龄虽然被乡试折磨得如痴如狂,却仍然不肯放弃,又为下一次乡试做准备,写了这些拟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