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偷偷立国,同样的殚精竭虑,然地处四面被围的荆南虽左冲右突,发展数十年也只有三州之地;而在后蜀当皇帝的孟知祥盘踞天府之国,四面山川围绕,气候适宜,形成天然屏障,不但冷风吹不进去,而且敌人打不进来,发展数年,国富力强,日后不几年,孟昶甚至有了和柴荣叫板的资本‐‐只是高季兴死得早,否则得空了研究一下历史,对比自己和孟知祥一样的奋斗、相异的结果,一定会长叹一声: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啊。
可惜孟知祥运气虽好,却不长寿,刚当上皇帝半年就在明德元年七月患脑溢血死去,第三子孟昶即位,年仅16。
应该说,当上皇帝的孟昶,在其后很长时间里都面临了一个极为有利的国际环境,因为中原地区纷争不休,皇帝正像赌场上的庄家换个不停:后唐闵帝李从厚跟表兄李从珂的战斗已经分出胜负,李从厚被推翻;李从珂称帝不久,又被石敬瑭借契丹兵打败,石敬瑭建立后晋;几年后,石敬瑭的侄子石重贵又被契丹军队俘虏,后晋大将刘知远乘机建立后汉;刘知远刚死,儿子刘承祐又被郭威推翻,建立后周。趁着没人管,孟昶还可以偷空打几场主动出击的战争,抢几块地回来。日后柴荣对后蜀发兵,占领的东北秦、成、阶、凤四州之地,就是这段时间孟昶发兵从刘知远手里抢过来的。但对孟昶来说,抢人家的东西又被柴荣抢走,倒也不是多么严重的事情,略加伤心,写几首诗安慰一下自己也就过去了。
孟昶治理后蜀的近三十年里,中原皇帝自顾尚且不暇,哪有精力照看后蜀,再加上进入四川的路实在不好走,我们很快就会见识到‐‐不然李白也发不出&ldo;蜀道难,难于上青天&rdo;的叹息了‐‐因此孟昶的后蜀本土一直非常安定,没有遭受战火肆虐,不光老百姓,皇帝本人的日子也一直过得很舒坦。可惜那时候的军工业不够发达,否则孟昶还可以趁着别国打仗的机会,贩卖些火箭筒之类赚点外汇,发他几笔战争财。
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个远近,从时间上讲得通,从空间上看,似乎也对。即位之初的孟昶,虽然国际环境一片大好,国内却是一团糟,准确地说,是朝廷上下一团糟。
就像日后刘知远死后给儿子刘承祐留下了杨邠、郭威等五位顾命大臣一样,死前的孟知祥也给儿子留下了几位顾命大臣,大将军李仁罕、御林军首领张业、藩镇大将军李肇。看来这两位开国皇帝的名字取得不好,知远者所知不远,知祥者也未必祥。
因为这三人压根不把年幼的孟昶放在眼里。
他们倒是没有杨邠等人那么粗鲁,在朝廷上公然禁止小皇帝开口说话,但是完全把蜀国当成了自家的菜地,想种白菜就种白菜,想挖萝卜就挖萝卜,李仁罕、张业舅甥俩干的主要事情是盖房子,而盖房子免不了征地,在这个过程中夺人良田,毁人坟墓无数,毫无顾忌;藩镇大将李肇,则是天天拄着拐杖,见到皇帝就拱一下手,对孟昶说老臣有病在身,不能下拜,鞠个躬算了,陛下你就将就一下啦。
孟昶很生气,后果同样很严重。
与刘承祐主演的《少年天子杀人事件》故事情节相同,孟昶同样采取了干净利落的手段,即位后数月就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抓住李仁罕问斩,杀其全家。不过与刘承祐的鲁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16岁的孟昶此时显示出了极为老练的一面,杀完李仁罕之后怕引起动乱,而没有找此时掌握御林军的张业的麻烦,反而任命其为宰相。
可惜这位新宰相对前车之覆视而不见,舅舅刚刚因为目无法纪被诛,他这外甥坏事做起来更加变本加厉,竟然在自己家里开起了监狱,更以严酷治人闻名四川,史载&ldo;蜀人大怨&rdo;。于是过了几年,等大家都把李仁罕忘得差不多的时候,孟昶又同样干净利落地把张业也逮来杀掉了。
杀人给人看,很明显比杀鸡给猴看效果更为显著。
闻知李仁罕等人被诛杀信息的李肇,突然像吃了新盖中盖的钙片,腰不酸了,背不疼了,腿也不抽筋了,再见孟昶时老远就扔掉拐杖,跪伏于地,大气也不敢喘。
从诛杀权臣的经历来看,史书上对孟昶的评价&ldo;资质端凝,少年老成,果敢刚毅&rdo;,果然是恰如其分。此时近忧已除,远患未至,颇有追求的孟昶开始了自己的治国之旅,其随后治国的表现,也无愧明君之名。
孟昶为了告诫官员严谨理政,不要贪赃枉法,曾亲自撰写了24句、96字的《官箴》颁布国内,字字珠玑,句句中肯,爱民之心,溢于言表。全文曰:
&ldo;朕念赤子,旰食宵衣。托之令长,抚养安绥。政在三异,道在七丝。驱鸡为理,留犊为规。宽猛得所,风俗可移。无令侵削,毋使疮痍。下民易虐,上天难欺。赋舆是切,军国是资。朕之爵赏,固不逾时。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为人父母,罔不仁慈。特为尔戒,体朕深思。&rdo;
当然,仅靠为官者的自律,就算把《官箴》熟读到背下来也是不够的,孟昶还在朝堂设置举报箱,以听取民间意见,百姓有冤情苦楚的,可直接向皇帝上访告状,孟昶根据举报,查实处理。史书上说孟昶&ldo;于朝堂置匦,以通下情&rdo;,开创了让百姓监督政府的先河。
在励精图治、勤政爱民的孟昶的治理下,后蜀国富民强,官场廉洁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宋朝张唐英《蜀梼杌》称&ldo;昶……自袭位,颇勤于政,边境不耸,国内阜安&rdo;,境内一派繁荣富庶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