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听之下,徐清便明白了儿歌里的意味,&ldo;两人&rdo;&ldo;余&rdo;,是徐,&ldo;水&rdo;和&ldo;青&rdo;是清,加起来就是徐清了。如果第一首儿歌还有牵强附会的意思的话,那么下一首,就肯定是说徐清了。
又听见那群儿童唱道:
&ldo;徐公子,是宿星
下凡来,把田均
肚饱力足安耕田
家家户户机杵声&rdo;
这几句话一出,牛吃草也明白了,是说徐清来了之后,吃得饱了,力气也足,耕完田地还能做些别的手工活儿,牛吃草咧嘴一笑:&ldo;少爷,他们在唱你呢!&rdo;
徐清倍感欣慰,这就是民心啊,看来我做的事情还是有作用的。这也许就是成就感吧?
可这些儿歌是谁传唱的?难道是百姓有感而发,徐清摇摇头,心道沧州这些地方还是有人才的。
在被几首儿歌刺激了一下后,徐清忽然这个刺史当得挺有味道的,于是愈加有兴趣去思考如何开发海兴了。
围着几天的打探下来,徐清瞧出来了一些端倪。
农业社会嘛,制约经济发展的无非就是土地,种粮食不能多产,那个地区就会穷。徐庄在没有徐清的大改造之前,也是贫困得不行,一旦修了渠,挖了井,立即改天换地。
海兴海兴,依海而兴,有了这个名,却不副那实。
海兴由于近海,境内三分之一的土地是滩涂,还有三分之一的土地是盐碱地,剩下的可耕之地不多,还是比较贫瘠的土地。从而出产就少得可怜,果腹也很勉强。
那有人问,怎么不搬迁出去呢?要知道,在后世,还有些贫困村庄的人,有许多&ldo;乡土情节&rdo;的人,穷到穿开裆裤也不肯迁移。
徐清想的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海兴面对着这么一大片富饶的海洋,就算是靠着捞海货也不必如此贫困啊。
只是徐清不知道,因为交通和保鲜技术不行的,加上下海风险太大,宋以前,华夏古代海洋渔业一直不发达,偶尔有几个渔夫,也只是比弃民好不了多少。
思量片刻,徐清觉得,海兴县的出路还是要从海洋上找。因为有一种安全易得的东西,在这一片海取之不尽,且利润颇高。
骑着驴,徐清慢慢行近海边。
事实上,徐清还是挺激动的。来唐之前,他还没见过真正的大海呢……
看电视里面,那个海边:细沙碧浪,阔远无边,咸风徐徐……捡贝壳,拾海螺,听海的呼唤!多美……
可……徐清问清了路线,跟着指引到海边一看,傻了眼:&ldo;牛吃草,你看见海了吗?&rdo;
&ldo;没有……&rdo;牛吃草摇摇头。
&ldo;你给了那指路人多少钱?&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