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看徐清手书判词,眼睛不停,口中发落,耳边听判,断案无有任何失当之处。任何疑难的案子,到了徐清口中,三言两语立解。
就算被告人是已经消失的盗匪,还是出走的世族,徐清也能安抚一下原告,判一个原告能接受的结果。
恩威并施,张弛有度。但见徐清每审一案后,听判的老百姓无不心悦诚服,连连叩头而去。
詹增等人唯有惊奇,徐刺史真乃奇才!三国演义中庞统决案,也不过如此吧……
不消多久,但见徐清公案旁如山高的卷宗,如冰融雪化般消解,最后余下几卷,徐清抬头一看,天色尚早。门外的百姓们早已经看得目瞪口呆,双腿都已经站的麻木,也不肯稍移一步。
最后一个案子审完,众百姓齐齐跪下,呼道:
&ldo;万岁,青天大老爷!&rdo;
徐清微笑一下,摇摇头心道还好唐朝时候,&ldo;万岁&rdo;一词不算皇帝专用,不然就真要出大事了。
案子审完了,可审案子的影响还在继续传播。随着从沧州一队队出去的商队,&ldo;沧州刺史日审百案&rdo;的故事被绘声绘色的散播到河北各地。而且,传得越远,就越传奇,都说徐清是星宿下凡,能上问天庭,下寻地府,手下三千鬼差察人间,八百仙巡导清明。
不然,怎么能一断一个准,一判一个服呢?
百姓们把徐清捧得高高的,自然就有人不高兴了。刘墨听了手下一人的禀报之后,重重的将手中的笔拍在桌子上:
&ldo;哼,一个黄毛小儿,也敢玩弄刑法,简直是扰乱地方教化!&rdo;
刘墨是贰佐官代属正印事,所谓名不正言不顺,他也是憋着委屈的。本想趁着开张三把火,赚一些名气,证明自己的,却没想到这风头都被徐清抢了去,根本就没百姓想到他的功劳。
没赚到风头也就罢了,他这一个&ldo;挖坟&rdo;行为还得罪了不少下属,可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这让他恼火得不行……
主子不爽,狗子自然要出歪主意给主子消气了:&ldo;刘大人,要不要发文去……&rdo;
他的意思是要发文责难徐清。一文责难,若是放在一般人身上,可能就升官难望了,政治污点嘛……
&ldo;唉~他总归做了实事的,还是我先提出来的,要是我责他不周,未免让冀南同僚笑话。&rdo;刘墨也是官场老人,贪名好利却也头脑清醒,知道不好凭此事朝徐清发难,徐清现在在百姓心中可大有声望啊。
狗子一计不成,又生一计:&ldo;幽北局势紧张起来,兵员增加,食盐已是不足,上面摊派下来的份额不少,既然徐刺史这么能干……&rdo;
刘墨微微眯眼,思考道:&ldo;你是说……&rdo;
狗子接着上面的话,继续道:&ldo;可以让徐刺史去办这件事,上面只要五千斤,咱们可以问他要一万斤,如此一来……&rdo;
刘墨听了眼前一亮,要一万斤,交五千斤,还有五千落在他手里,五千斤盐,那可是宝贝啊,刘墨又问道:&ldo;可他能凑出难么多盐吗?&rdo;
&ldo;大人有所不知,沧州地界有一处盐山!若是凑不齐,不正好让大人你……&rdo;
&ldo;有个盐山?!那正好……他能学庞统审案,我看他能不能再学诸葛亮借箭!&rdo;刘墨恶狠狠地道。五千斤盐的份额,搁在刘墨手里也的确很难完成,沧州有盐山,如此一事,不推卸给徐清,还能推卸给谁?
一万斤白盐!五天时间!看徐清怎么借的来!
以前盐山的产量,一天也不过百斤,加上销量展开不了,沧州的存量也就三千斤。按照这个数据,五天时间四千斤都凑不齐!
凑不齐就是渎职,渎职就得被罚,如此一来,刘墨就有了机会借徐清上位了。官大一级压死人,刘墨的命令有理有据,合情合理,徐清也无力拒绝。
破家的县令,灭门的府尹这话放在同是徐清的身上,竟然也同样印验。当然,前提是徐清真的像刘墨心中所想的那般普通。
可这天难的盐供任务,放在徐清身上,不和凑齐一万斤泥巴一样简单?
海盐的生产早已进入了量产阶段,日产五百斤,一直在攒着呢。为什么攒着?一则不想和黄家争利,二则欠李渊的盐,总要想办法攒起来还了不是?
沧州商队有所增加之后,徐清才放出一部分以稳定盐价,如今还有六千多斤放在库房里头。加上盐山的产量,徐清白得了三成,一万斤的数,只消一天时间运筹,就能凑得齐。
问题是,徐清这一次送的盐,算不算在李渊的账上呢?
恰如此,徐清接到了刘墨发来的文书时,就是如此想的。纠结了半天之后,那送信之人要徐清给个回信,说是徐清若有难处,可让他回报副总管大人。
徐清暗笑,一万斤盐,放在别的地方简直就是下了死手,回报有用的话,就根本不会全部摊派在他头上了。
也不知道,这个素未蒙面的副总管大人为何对徐清如此。
总之,这件事徐清想接也得接,不想接也得接。徐清沉吟一下,对那求回信的人道:
&ldo;你回禀刘大人,就说一万斤盐没问题,我三天之内必送到……&rdo;
&ldo;什么?三天?&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