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o;徐大人,我们能得到什么?&rdo;
&ldo;噗……&rdo;徐清一口老血没喷出来,叹了一口气,心道我这种好官还是少之又少啊,他道:&ldo;每人在找一块盐碱地改造,要盐少,地平,水足,肥多,改造出来的盐碱地你们本乡优先承包,不在本乡的,你们乡白得半成租子,连得十年。&rdo;
里长们低着头计算,不一会儿,又有人问:&ldo;徐大人,这盐碱地就没有上限?&rdo;
&ldo;圈地没有上限,但谁能得到多少,就按照最后改造成功的实数为准。&rdo;
&ldo;我明白了,我乡里有好几百亩地,只算斥卤,放在平时是下等田,没人种,可是那地方水好地平,改造出来少说也是中上的田哩。&rdo;
&ldo;俺也懂了,唔,刺史大人,小人先行告退了……&rdo;一个老里长精明的说到,随便拱拱手匆匆离开,跟冲食堂一般。
后面的人忙喊:&ldo;哎哎哎,你这老倌,吃相太不雅!&rdo;
也追了出去。
徐清摇摇头,华夏农民最实在,有奔头的事,干得比谁都起劲。一个村,要是能白白多几百亩地,简直就是暴富一次。官府不管买卖田地,但黑市会买卖,一亩中等田二到四两钱,三百亩就是一千两啊。一个村多少户人家,十户一保,十保一里,那就是一百户,每户十两银子的入账,三年的收入!
而这一切,只不过是去查看土地成色,画个圈圈,让灾民去改造罢了。灾民的工钱,还是官府出!忽然,沧州百姓有一个想法,灾民太有用了,不是累赘,不是包袱,是致富的希望!他们甚至觉得,官府给灾民的工钱太低了。
于是,沧州百姓一个个自发的&ldo;公益&rdo;团体起来了,给灾民送吃的喝的,虽然只是简单的慰问,但就是这简单的一碗浑酒,一个白面蒸饼,让灾民们顿时感到不是寄人篱下,而是家里遇到难过了,在亲戚家里住一段时间!
过路的商贩,暗访的监察和巡御史,看到沧州这一幕幕,全都感动得不行。
商人们走南闯北,提到沧州,那都是先竖一个大拇哥,然后道:&ldo;沧州人都是这个,仗义!我是沧州收货,不砍价,卖货,打八折!徐大人,沧州刺史,天下最好的官!&rdo;
巡御史感动得立即写下奏折快马加鞭送到长安,他这样道:&ldo;臣苟活六十余年,今日竟见盛世之启……沧州百姓教化醇厚,安居乐业,友善待人……与接收灾民一事中了可见矣!此皆沧州刺史之功也……臣以为,朝闻道,夕死可矣,今日臣之所见,具表以闻,若有偏差,臣可赴死。&rdo;
巡御史并非谄媚之徒,而且还是朝廷上公认的较为刚直的人,好几年不说赞美的话,而这次大加溢美之词,不由得引起了朝堂哄动。又加上陆续进入长安的旅人,游客,商人,士子传来的消息一整合,得出一个结论‐‐徐清把沧州打造成了一个古贤之境。
李渊从他特有的情报机构得到了不少别人得不到的信息,会心的笑了笑,自顾自道:&ldo;徐清那小子,什么时候才肯用我的圣旨呢?&rdo;
旁边的袁天罡拂尘一扫:&ldo;皇上,徐清此子名望以泰,可召还长安了。&rdo;
&ldo;唔,我也怕他不懂守拙,被人嫉恨啊。&rdo;李渊从一堆情报中抽出来一份递给袁天罡:&ldo;你看……&rdo;
袁天罡取来一瞧,即便是如他这种修为高深的老道也不由一惊,不过马上又镇定下来道:&ldo;圣上英明,以看破此信中的诡计。&rdo;
&ldo;哈哈哈……&rdo;李渊大笑,取回信,点燃了,付之一炬。
原来那信上写着:&ldo;徐清取民心,建军队,意欲谋反。&rdo;真是诛心之言。
沉吟一下,李渊道:&ldo;那就让他明年春试之前回来吧?&rdo;
&ldo;春试?&rdo;
&ldo;对,我要再开一次科举,再给他徐清种下一次门生种子!&rdo;
一封诏书从长安发出,与平时不同的是,这次送诏书的人似乎不急着送达,而是慢悠悠的在走。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而徐清呢,忙着派人告诉那些里长们,不允许打架斗殴,不允许私吞田产,不允许借机收受钱财。
还要忙着养好身子,再展一次雄风。这些天来,他都被动过好几次了,虽然爽但是不&ldo;爽&rdo;。更有一件事情让徐清上了心,那就是第一个州学的学期结束了,沧州的学生迎来了第一次期末考试,也就是徐清所说的&ldo;季考&rdo;。
季考之时,徐清需要出一道题目,看一些优秀的卷子,最终评定分数,发给奖励。
出一个什么题目好呢?州学的学生都是小学生,是写&ldo;难忘的一天&rdo;,还是&ldo;我的第一次&rdo;,还是&ldo;我的爸爸&rdo;?
不行,还是写&ldo;我心目中的徐大人&rdo;比较好!
2017111410:56:38|45231784
第九十八章季考
第九十八章季考
既是季考在即,徐清说什么也不躺在床上了,借口,活动活动,就悄悄窜到了白露书屋。荀小二就在白露书屋读书,上一次被劫了之后,心有余悸,过了好久都不敢出门,最近才重新回到了学校。当然,徐清也给他配了护卫。
到了白露书屋,徐清&ldo;视察&rdo;一番,听学生们背《弟子规》,还写了对联。然后他心想:既然是我出题,那我得看一看学生的水平,出的题目才恰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