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o;三百名后嘛,就无甚作用了……&rdo;
徐清看着杜如晦悠然自得的神情,暗暗咂舌:想不到这第一次的科考,就能将各种利益均衡到如此地步。说道:&ldo;小弟受教了……&rdo;
杜如晦老奸巨猾的一笑,拿起煮好的茶汤自饮起来。
作为主考,自然不会亲自去监考,放题。徐清坐在贡院屋子里面,安心的烤火,拿着一本架上的书读起来了,是《论语》。
话说他到了唐朝之后,还真没怎么好好看书,现在一读起来,许多繁体字都要好好想起才能知道意思,又是断句,又是从左读到右的,不一会就头昏眼花,脑袋直点桌子。
杜如晦见此,不由得笑了笑。他不知道这个负有盛名的大才子,怎么读起书来这般不认真,可能大才之人一目十行,过目不忘,看起来无聊?看清楚徐清拿的是论语,他倒是有几个读书的疑问,想要和徐清相互印证一番,于是道:
&ldo;徐大人,你是长安第一才子,我倒是有几个读《论语》疑问要请教你,不知可否?&rdo;
第九十一章民可,使由之
第九十一章民可,使由之
徐清猛然坐起,不好意思起来,他连句子都没读通顺,哪里还能帮人解答疑惑?此时徐清手中的《论语》正好翻到了&ldo;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rdo;的那一页,徐清灵机一动,说道:&ldo;杜大人说笑了,这读书要结合自身的生活去理解才有用,也能将读的书运用出来,我是没法解答杜大人的疑惑的……&rdo;
&ldo;嘶,徐大人所言甚是啊,不过……&rdo;
&ldo;不过嘛,小弟倒是从《论语》里面读出了一个小趣味,可以与年兄分享一番……&rdo;徐清摊开《论语》给杜如晦看。
&ldo;徐老弟既是有心得,快快与我说说看……&rdo;
&ldo;你看这一句,该如何读?&rdo;徐清指着书上那一句&ldo;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rdo;
&ldo;哦?这是平常的一句啊,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如此读,不然如何?&rdo;杜如晦疑惑的问到。
徐清见此,大笑一声:&ldo;错了错了……圣人重教化怎么会说&lso;不可使知之&rso;呢?&rdo;
&ldo;对啊,这么一说,却是不对……&rdo;杜如晦不愧是饱读诗书的士人:&ldo;难道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rdo;
徐清摇摇头道:&ldo;此一句,能有六种断句之法!&rdo;
&ldo;六种!?愿闻其详……&rdo;杜如晦显得很是惊讶,《论语》对于士族来说,最多是开蒙就已经学了的,他没想到居然能这么多弯弯道道。徐清缓缓将六种断句说了出来:
&ldo;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rdo;
六种断句说完,徐清又将六种断句的意思也说了出来,然后看着一脸不可思议的杜如晦问道:&ldo;论语上一句话,就能断出如此多不同的句子,杜大人,你是户部尚书,每日定是要看无数公文的,要是下面来的公文,也是这样一番,不知……&rdo;
&ldo;徐老弟啊,别说了,我已然明白……&rdo;杜如晦听了徐清的话,后怕一阵,又道:&ldo;盛名之下无虚士啊,徐大人大才,随意拈出一点,也让朝廷百姓受益无穷!&rdo;
&ldo;不敢不敢……&rdo;徐清连忙摆手。
中午时候,徐清拿了一个铁壶,就着炭火煮点茶喝,只不过不是杜如晦和的那种。前些日子,徐庄的人送过来些干货,干红枣,酸枣糕什么的。
炭盆里的水壶烧的咕噜咕噜响,徐清往里面丢了些干红枣,又抓了一把枸杞,好茶都要煮一会儿。
泡好这红枣茶后,冷了一下,直接对着壶嘴喝,暖暖的,一丝丝清甜,红枣的香味顿时渗透进五脏六腑里。
红枣茶可补脾胃,在这寒冬腊月喝一壶热腾腾地香茶,倒也是难得享受。没想到监考还这么轻松,不错不错……
&ldo;徐老弟,我们出去巡视一圈吧,总得露露面不是?&rdo;杜如晦说着,戴着帽子邀徐清往外走。
&ldo;也好……&rdo;
考场上静悄悄,芸芸学子手不停笔,听来都是笔尖摩纸,乍听来如春蚕食桑,沙沙有声。徐清巡视考场,也不由得屏住了气,那些监考的官员见了主考,也只是远远行礼。再看考生们,一个个蹙眉运笔,殚精竭虑,将半生所学尽诉于纸上。
孙伏伽巡视了半场,重新走到正前之时,一名学子递上了考卷,三篇策论已经写完,而此人徐清看了一眼,正是孙伏伽!孙伏伽拿了第一篇递给徐清,两个人就地将卷看起来,
第一篇策论的题目是:&ldo;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rdo;此语于今何用……
这其实算是一篇高考常见材料作文,材料的意思是子贡想不在使用扬来举行告朔,孔子说:阿赐,你爱这羊,所以可怜它,我却爱惜礼法,不能坏了礼法啊。然后请你认为这句话在&ldo;当代&rdo;的现实中有什么作用,字数不少于多少字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