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上灶膛里头的,一共扒拉了两大陶碗,有大有小,独有的香味很是吸引人,厅婶笑眯眯地说道:&ldo;大人和夫人先挑,一个个来。&rdo;
古青娅瞅了下,选了个小芋头,而姜荣安直接挑了个黑乎乎的苞谷棒子,一轮过去,还剩下一碗。
往旁边瞅了一眼,古青娅就看见姜荣安将那成黑炭的苞谷叶子给弄开,露出下面黑黄夹杂的苞谷,也不知道能不能吃。
见古青娅盯着自己手上的苞谷棒子,姜荣安以为她想吃,就用手掰了几粒下来,递到她的面前,&ldo;尝尝。&rdo;
古青娅犹豫了下,伸手捏了一粒,尝了下,软中带硬,很有嚼劲,带着苞谷特有的香味。见其他人都看着自己等着评价,古青娅想了想,总结了几个字,&ldo;很适合磨牙。&rdo;
听古青娅这么说,其他人也有点兴致,一人掰一点,很快就只剩棒芯了。
每个人就分一点儿,也就吃个新鲜,完后洗了黑乎乎的手,大家就各玩各的去了,去拜年或是玩耍什么的,毕竟是大年初一的。
这边没什么认识的人,姜荣安和古青娅没出去,在屋里看书下棋,特别的日子,将那些烦心事都给扔到脑后。
刚吃过那点闷熟的苞谷,古青娅就想起了用苞谷做的各种食物,其中就有一个爆米花的说明,她突然嘴馋了。
跟姜荣安说了下这个东西的做法,用现有的锅也是能做出来的,除了苞谷,还有大米小米都能做。
这回没买什么年货,那就做一点这个,大家吃个喜庆,且在锅里爆开的声音,也可以充当下那炮竹声,应下景。
说做就做,古青娅去找厅婶,厅婶倒是听人说过,手脚利索就准备起来,飞飞无意间听到,马上把兄弟姐妹全部喊过来,蹲在厨房里等着,这个年纪的孩子,大抵都是嘴馋的。
锅里噼里啪啦地响着,一种特有的香甜味飘了出来,几个孩子不由咽了咽口水,飞飞还催促道:&ldo;婆婆,可以吃了没,好了没?&rdo;
&ldo;哎呦,小少爷,别催啊,很快就好了。&rdo;厅婶笑眯眯地说道,即使是第一次做,但到底是整日在厨房里打交道的,对温度和时间的掌控还是差不多的。
一点的苞谷就能炸出一大盆的爆米花,厅婶给几个小姐少爷们留了一盆,也让古青娅带一些去给姜荣安尝一尝,然后她开始准备炸第二锅。
孩子们喜欢吃这种香甜的东西,只那一盆是不够的,而且其他人也会想尝一尝味道的。
这段时间不用忙什么,但也没别的事来分散注意力,姜荣安和古青娅索性就专心地读书,他们是不想在这个地方待一辈子的。
过完年的时候,这边因为更靠北方一些,雪还没有化,大概还要等半个多月,但到了惊蛰的时候,姜荣安和古青娅又到地里去查看了。
没有其他工具辅助,紧紧靠肉眼,能观察到的东西并不多,有的时候只能等发展到中后期才能有所察觉,到这个时候要防治就没那么容易了。
这给庄稼治病跟给人治病并不同,毕竟给人治病有古人留下来的各种智慧结晶,而作物防治却只能靠自己摸索,在没有独特异能情况下,也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
开春后,庄子上的学堂也开学了,但主要是给人启蒙的,并没有更深一步地教学,面面想要学习更多的只是只能靠父母教导以及自学。
而姜荣安觉得他自己也是自学来的,自己的儿子肯定是随了他,自学能力不差。
面面聪明早慧,学东西也不局限于一点,什么都看什么都学,然后根据情况来专精,小小年纪表现出来的,已经不输姜荣安少年时的风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