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常驻本地的男性;
2年龄在28~35岁之间;
3受过高等教育,未婚,有洁癖,经常因为纠结于不必要的小细节而影响工作进程,受到领导指责;
4身体强壮,独来独往,言辞木讷、不得志,因为工作岗位次要,长期被同事或亲人忽略,近期可能有重大挫折,例如被解雇、降级、调离原工作岗位等;
5有英雄妄想情结,可能进行过心理咨询;
6喜欢穿有四个以上口袋的外套;
7有一辆使用期五年以上的黑色三厢轿车。
诚然,犯罪心理画像只是刑侦工作的辅助手段。它是推理,但不是严谨的科学,是通过各种资料、线索,进行分析、总结,得出的一个可能成立的结论。完全否定这种手段,显然是无知的;但如果全盘尽信,自然,也是危险且草率的。
厉果给出的嫌疑人画像,尽管让人看到了一个轮廓,但于细节之处仍有很多模糊的地方‐‐就像看到飞驰而过的车里的某个人‐‐即使如此,也足以让实习生姚静曼产生强烈的好奇心。
&ldo;犯罪心理画像的特殊性在于,它用来推理的线索不仅仅是类似一枚指纹之类的证据。要精确锁定嫌疑人,还要搜集现场的心理痕迹,进入罪犯的内心,通过心理画像来推测嫌疑人的种种特征。&rdo;厉果解释,&ldo;除此之外,还要参照以往同类案件的罪犯的共性。
&ldo;幼年时期遭受挫折,被亲人轻视或女友抛弃,从而埋下深深的自卑感‐‐
&ldo;彰显自我价值的渴求与这种自卑感长期&lso;针锋相对&rso;‐‐
&ldo;却因为孤独、缺乏与人沟通而导致这种矛盾愈演愈烈‐‐
&ldo;由于外界的诱因而逐步沉浸于自己的幻想,不能自拔‐‐
&ldo;恰当的时机,&lso;成就&rso;杀人行为,宣泄长期以来的压抑和焦虑。究根溯源,我觉得本案嫌疑人依然未能逃脱长期自卑和孤独的困扰。另外,此案嫌疑人想通过这种形式来证明自己的价值,用《马拉之死》来表现自己的意图,就画的内容而言,他很明显有英雄情结的妄想。此类妄想的初级阶段,会有很明显的行为或言论变化,一定会被旁人觉察,他受过高等教育,周围的人一定也具有相同的素质,因而极有可能懂得送他去接受心理咨询。
&ldo;之所以推测他受过高等教育,是因为《马拉之死》是一幅在中国并非家喻户晓的世界名画,不管嫌疑人想要借此来表达些什么,起码他选择这幅画来为自己&lso;代言&rso;,说明他具备一定的知识面。
&ldo;25至40岁的男性,正是妄想型心理障碍的高发阶段;鉴于妄想的程度以及在作案时所需的体力与精力,所以我初步给出的结论是在28至35岁。
&ldo;现场的布置一丝不苟,不留痕迹,很明显是经过精心打扫的,那些整齐的受害人的衣物,更说明他像一个完美主义者一样布置了现场,不容许任何瑕疵。完美主义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强迫症,自然会在工作中因为吹毛求疵,与领导和同事发生争执。
&ldo;28至35岁未婚的男性,有严重社交障碍,一般不会在称心如意的工作岗位上工作,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也符合整个心理画像的逻辑。
&ldo;如果他苦心经营却始终得不到期待的工作岗位,那么极有可能产生极端的报复心理,以此来证明自我价值,而目标正是他梦想成为,但始终没能成为的城市中产者。
&ldo;至于为什么喜欢穿有四个以上口袋的外套,有一辆使用期五年以上的黑色三厢轿车‐‐&rdo;厉果没有作出解释,他只是吩咐姚静曼,&ldo;也许你可以通过自己的分析,看看会不会与我得出不同的观点。&rdo;
刑侦大队被分成了两队,一队按照常规继续深入走访有关此案的嫌疑人的家属与知情人;另一队则由何鹏涛带领,加上厉果与姚静曼,负责缩小侦查范围,根据画像内容进行全城排查。
然而,这工作量依然不小。
全城符合以上描述的男人不在少数,而且散落各地。要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判断出谁是凶手,看来实在无从下手。好在描述中还有&ldo;心理咨询&rdo;这一条,倒可以作为切入点。桐城不大,注册的心理咨询公司不超过十家,有精神科的医院只有一家,可以对此进行初步的排查。
很快,摆在何鹏涛面前的,是三年内因为有妄想倾向而接受过心理咨询的病人案例,一共三百多例。
&ldo;难道这三百多人,不管是不是本案凶手,都有可能转变成变态杀手?&rdo;面对高高堆起的资料,何鹏涛皱起眉头。
&ldo;理论上他们都属于高危人群,假如一定要追个究竟,基数还要比现在这个大得多。我们仅以妄想倾向作为排查对象,而且国人向来没有心理咨询的意识,这其中应该还包括很多有问题但从来没有进过心理治疗室的人。不过‐‐&rdo;厉果顿了顿,&ldo;也不必悲观,当然不可能所有人都要通过杀人来实现自己的幻想。实际上,其中会&lso;升级&rso;成杀人犯的只占极少数,&lso;升级&rso;成我们今天遇到的这种案犯,更是屈指可数。多数人还是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把焦虑宣泄出去的。&rdo;
重大杀人案当前,他们调动了一切能够调动的行政力量。经过对年龄、性别、职业和心理障碍类型等相关要素的交叉调查,最后落入警方眼中的一共有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