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治年代,日本国内电气事业的发展,仅限于家庭用电需要的增加。从明治末期到大正初年,各种工业用动力,渐渐由蒸汽动力转换为电力,导致电机工业发展。为配合时代的需要,电气事业内部实施技术革新,建设大型水力发电厂,完成高压及远距离输电线路。1914年 ,&ldo;猪苗代水力发电厂&rdo;修建竣工,最大发电量为3、5万千瓦,并以11、5万伏特的高压电线输电到225公里的远距离地方。此后,日本政府的巨大送电网计划,终告实现,奠定了日本电力技术革新的基础。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战时经济景气的背景下,以化学工业为中心,各类工商企业一时出现了百花竞放的局面,对于电气及机械两种工业,也充分具备了发展的条件。
电机制造业规模一天比一天扩大,产品种类五花八门,争奇斗胜,于是形成了日本一巨大工业部门。及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停战以后,在日本国内,仍有数家电机生产机构诞生,如芝浦制造厂、日立制造厂、三菱财阀属下的神户电机制造厂等,其发展之快,令人瞩目。这些企业机构,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展,产品种类也呈多样化,尤其是逐渐倾向于家庭电气化产品的研究,并取得显著成果。
家用电气器具正式与世人相见,以1914年11月京都电灯股份有限公司供给一般家庭使用的电热器为滥觞。不过当时电气器具售价昂贵。另一方面,人们对于电气的知识也没有像今天这样普及,所以它的需要只限于一些有钱阶层及教育程度较高的家庭。虽然如此,从1915年起到1916年止,已有两三家规模略大的电机制造工厂开始少量地生产这类器具。
一般家庭用的电化产品,主要是电热器和电风扇。创业初期,遭遇危机的松下电器工厂,即以接受川北电气器具制造厂定制电风扇的底座,才得以转危为安。川北电气器具制造厂是在1911年由川北电气企业公司投资创办的生产单位,厂址设在大阪市浪速区芦原街,开始时以修理发电机、变压器、马达等为主要业务。明治末年在西门子公司大阪分公司担任技师长的川北荣夫,于1909年辞职后,在大阪市濑户物街设立川北电气企业公司。这个公司所经营的业务,以从德国西门子公司输入机械建设发电厂为主。至于该公司投资设立的川北电气器具制造厂,于1914年开始生产小型马达与电风扇,从1915年起,使用&ldo;kdk&rdo;商标大量生产销售。
松下幸之助经由阿部电器商店介绍,答应川北电气器具制造厂订购电风扇底座的样品之后,赶紧向铁工厂定制模型,约一个礼拜功夫造好模型,随后一心一意着手制造,做出样品交予阿部电器商店。该商店感到满意,向他正式签订1000个底座的订单,希望于年内交货。这时,松下电器制造厂规模极小,设备简陋,在两坪多一点的操作场地里,仅有少年井植岁男帮忙,而所要求的电风扇底座又是初次制造的一种东西,松下一家人,苦心经营的状况,我们不难想象。
但是,松下幸之助生来心灵手巧,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学会了作业的方法与程序。大约10天的光景,交完了全部订货。不久,他收到货款日币160元,底座的成本连模型在内,每个是8分钱上下,所以这一批生意共赚毛利日币80元。第二年初,他又接到2000个底座的订单。他独立创业时,本来计划制造新型灯头,后来由于推销失败,业务无法打开,正在进退维谷之际,竟以在生产灯头过程中学得的烧炼灯头外壳的技术,做出了电风扇底座,并且借这根本没有想到的生意,赚了一些钱。在他开办工厂半年之后,事业已有了相当的基础。
不过,尽管电风扇底座销路看好,事业根基稳固,松下幸之助始终没有忘记他的本来目的是生产和销售电气器具。等到1918年,他预料要有大量的电风扇底座订单相继而来,这时下定决心,再一次试制电气器具。为生产电风扇底座也好,或为制造新电气用具也好,不得不从房屋狭窄、设备简陋的大孤市鹤桥的旧宅迁出,另找一比较理想的地方,才能应付眼前的业务。
他迁往的地点是大阪市大开街,向人租赁一座新建的两层楼房。楼上住家,楼下撤掉全部地板,充作工厂,比鹤桥的老宅宽大3倍。此外,这栋房子的前面对着大街,店边有一个六坪大小的栽植花木的庭院,优点甚多。每月房租为日币16元5角,押金是日币49元5角。
松下幸之助搬进新居之后,挂上一面&ldo;松下电气器具制造厂&rdo;的招牌,开业的日期为1918年3月7日。这一天就是松下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的成立纪念日。从这天算起,大约15年后的1932年5月5日,松下幸之助念及创办事业的本来使命,对全体员工发表谈话,强调该公司成立的最高方针,并将1918年3月7日以后到事业发展成功的一段期间,称为该公司的创办时代。
松下幸之助以1918年3月7日为他创办事业的纪念日,简单言之,因为在这一天他迁入大阪市大开街正式开始工作,并在生产电灯灯头、电风扇底座之余,又钻研改良插头获得圆满成功。到此地步,作为一个企业家,自然满怀喜悦,观测前途,愈发充满信心。
这种改良插头,是使用旧电灯泡上的金属废物制造,在材料节用上具有若干优点,而且售价比当时市场上的同样产品要便宜三成,销路旺盛,信誉极佳,几乎有供不应求之势。松下电器制造厂人手不够,便设法雇用了女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