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大宋王朝赵匡胤 > 第33章(第1页)

第33章(第1页)

而王安石信任重用者,许多都是奸臣小人。如邓绾为人鲜廉寡耻,趋附新党就为升官发财,其乡人笑骂他,他却声称:&ldo;笑骂由他,好官我自为之。&rdo;官员王岩叟曾列举其变法派集团中的小人:曾布&ldo;强悍而险刻&rdo;,邓绾&ldo;善柔而阴谗&rdo;,薛向&ldo;剥下附上&rdo;,韩绛&ldo;苛佞&rdo;,李定&ldo;藏奸包慝&rdo;,蔡确&ldo;狂诞轻狡&rdo;,章悖&ldo;阿谀辩巧&rdo;,程昉(宦官)&ldo;暴横凶忍,荼毒一方&rdo;,吕惠卿&ldo;奸邪之才,又冠其党&rdo;。还有练亨甫、吕嘉问等,不一而足。安石引荐这些人担任要职,支持其有关活动,乃至主持变法的重要方面。以致许多人都认为,王安石变法的失败主要就是&ldo;排斥君子,任用小人,败坏政纲&rdo;的结果。以后大奸臣蔡京(其弟弟蔡卞还是王安石的女婿)一伙,从总的政治倾向上看,仍属于变法派,其继承着王安石变法的敛财路线,直到北宋亡国。

如何解释上述现象呢?如果说王安石是&ldo;君子&rdo;,那为什么要与这么多&ldo;小人&rdo;为伍?如果说其变法是一件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好事,那为什么主要是依靠一些&ldo;奸臣小人&rdo;在操作呢?总之,王安石是&ldo;君子&rdo;还是&ldo;小人&rdo;,你能分辨吗?

《辨奸论》是谁写的在宋代攻击王安石个人品行方面的文论,影响最大的,就数苏洵的这篇《辨奸论》。然而到清代,有学者提出质疑,认为是时人伪作,信者不少。到&ldo;文革&rdo;尊法批儒运动中,王安石变为法家,该文的&ldo;伪作&rdo;观点便成定论。&ldo;文革&rdo;结束,这一问题才又被提起重新讨论,真、伪二派观点针锋相对。你想参与评判吗?

宋仁宗嘉祐后期,王安石由三司度支判官迁知制诰,其在官场上的声誉日隆。当时只任秘书省试校书郎的苏洵,却在极为冲动愤慨的情绪下写就《辨奸论》,文章为士大夫不能&ldo;辨奸&rdo;而发。而其所说之&ldo;大奸&rdo;,就指王安石。全文围绕着&ldo;误天下苍生者必此人也&rdo;展开讨论,先提出晋、唐时两位奸人:王衍、卢杞,作为开场白,希望人们冷静地观察,然后能见微而知着,终不使坏人逞奸,以维护社会之正道。

让我们来读一段其中最为核心的部分,它不点名地影射王安石:今有人口诵孔、老之言,身履(伯)夷、(叔)齐之行,收召好名之士、不得志之人,相与造作语言,私立名字,以为颜渊、孟轲复出。而阴贼险狠,与人异趣,是王衍、卢杞合为一人也。其祸岂可胜言哉!夫面垢不忘洗,衣垢不忘浣,此人之至情也。今也不然,衣夷狄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丧面而谈诗书,此岂其情也哉?凡事之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奸慝,竖刁、易牙、开方是也。以盖世之名而济未形之恶,虽有愿治之主,好贤之相,犹当举而用之,则其为天下之患,必然无疑者。

苏洵在其中谈了三个问题:一是指责王安石为人表里不一,口诵孔老之言,身履夷齐之行,自比颜孟复出,实际上&ldo;阴贼险狠与人异趣&rdo;。二是认为王安石做人不近人情,面垢不洗,衣垢不浣,&ldo;囚首丧面而谈诗书&rdo;,而&ldo;凡事之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奸慝&rdo;。三是指出王安石恶未形而名盖世,这样治君贤相会&ldo;举而用之&rdo;,从而必为天下之患害。文章最后表示,希望自己的话不要应验。其言不中,人们仅仅以为他的话说过了头;其言不幸而中,他虽然&ldo;获知言之名&rdo;,&ldo;天下将被其祸&rdo;。

文章问世后,张方平的《文安先生墓表》,苏轼的《谢张太保撰先人墓碣书》,邵伯温的《邵氏闻见录》,朱熹的《五朝名臣言行录》等书,包括苏洵的《嘉祐集》,都载其全文或摘录。此外,方勺的《泊宅编》,胡仔的《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叶梦得的《石林避暑录话》等,也均记载有苏洵写此文的有关情况,颇为可信,没人怀疑。

然而到了清代,李绂的《穆堂初稿&iddot;书(辨奸论)后》提出质疑,认为张方平的《墓表》与苏轼的《谢书》,包括《邵氏闻见录》中的这篇文章,都是邵伯温为攻击王安石变法而创作的&ldo;赝品&rdo;。他以这样的逻辑进行论证:马贵与《经籍考》列苏洵《嘉祐集》为十五卷,而世传所刻多至二十卷,书名也不同,有的又增附录二卷,意必有他人赝作阑人其中。近访得明嘉靖壬申年太原守张镗翻刻巡案御史澧南王公家藏本,确为十五卷,其中独无所谓《辨奸论》之文,可证此文为邵伯温伪作。

有学者指出,上述论证是不可信的。欧阳修《苏允明墓志铭》就说:苏洵&ldo;有《文集》二十卷。&rdo;曾巩《苏允明哀词》也说:&ldo;明允所为《文集》有二十卷行于世。&rdo;张方平《文安先生墓表》还是说:&ldo;所著《文集》二十卷&rdo;。可见苏洵最早的文集就已为二十集,后来有人编的十五卷本,定有不少遗漏。其实,除十五卷本以外各种版本,包括南宋绍兴年间刊刻的十六卷本等,都收有《辨奸论》。

李绂还以为,《辨奸论》一文始见于《邵氏闻见录》,该书编于绍兴二年。到绍兴十七年,婺州州学教授沈斐编苏洵文集,才载有张方平的《墓表》和苏轼的《谢书》。由此认定&ldo;三文皆赝作&rdo;,&ldo;疑《墓表》与《辨奸》皆邵氏于事后补作也&rdo;。尤其是《墓表》中有如此表述:&ldo;嘉祐初,王安石名始盛,党友倾一时,其命相制曰……&rdo;李绂驳论道。荆公命相制辞在熙宁二年(1069),而苏洵卒于治平三年(1066),&ldo;皆非其所及闻也&rdo;。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