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史书的原话,相信大家都看得懂,这个计划跟裴仁基的差不多,都注重拖垮对方。这应该是一个万全之计,但李密没有料到自己的话音刚落,会议上就出现了不同的声音。
在各类经典历史剧中(比如《三国演义》),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敌人攻到城下,诸将士纷纷请命,要求杀将出去,打对方一个人仰马翻,关键时刻,主公脸色凝重,进退两难。
李密就面对这样的情况,许多军将表示王世充屡次被我们打败,已经吓破了胆,现在我们数倍于对方,哪有退守之理,应该趁机出击,再说,新降了不少江都兵马,这些新兵都等着这个杀敌立功的机会。
面对请战的声音,李密陷入了困惑。
作为一名领袖,他不但要制定远景规划,提供解决方案,还有一项重要的职责:决策。在每个重要的转折口,都有无数不同的声音指向不同的道路,只有头脑清醒,才能找到这其中唯一正确的道路,从而避免跌入深渊。
是主动迎击,还是固定城池,或是绕路奇袭?
以智慧闻名的李密动摇了,最后,他选择相信群众。
群众的智慧大多是值得称赞的,但我们必须承认,真理有时候确实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尤其群众的队伍也不纯洁。请战的人很多,他们中的大多数的确是立功心切,但有一些人的动机就不那么单纯了,比如力主出战的飞将单雄信。
裴仁基苦苦争辩,无奈没有舌战群将的技能,最后,他痛惜地说了一句断言:&ldo;魏公一定会后悔今天的决定!&rdo;
顺便提一句,此时也有一个人提了一个建议,从内容来看,跟坚守疲敌之计差不多。这个人地位不高,没进入决策圈,甚至列席参加会议的资格也没有,其计也没有得到采纳。此人是后来以直谏闻名青史的名臣魏征。
【周公托梦】
为了应对王世充的进攻,李密做了分工,王伯当留守金墉城,他自己率领一部驻扎在北邙山上,在他身边的是程咬金的内马军。单雄信率领外马军开拔到偃师城北。
来到前线之后,李密发现了一个奇怪的事情,对方的军旗上绣着的不是王字,也不是隋字,而是&ldo;永通&rdo;二字。这&ldo;永通&rdo;是什么意思?紧接着,李密又发现,对面军旗遍布,军容强大,士气旺盛。
这不是李密以前接触的萎靡不振的隋军,而且对方的士气颇为奇怪,这些人的脸上露出让人胆寒的神气,近于一种被麻醉后癫狂的状态。隐隐地,李密总觉得这异样的士气跟那不同寻常的&ldo;永通&rdo;二字有关联。
确有关联。
在隋军出征之前,有一个叫张永通的人号称梦到了周公(三次),周公一向解梦,但这一次,周公改行托了一回梦。梦里,周公指令王世充必须马上出兵击贼,如果出击,就能立下大功,不出兵,那就不要怪我老人家不客气了,营中马上会流行瘟疫。
张永通就此成了周公的代言人,所以旗上绣上了&ldo;永通&rdo;二字,以后大家就算周公的兵马了。周公托梦的故事在军中很快传开了,又据记载,王世充的兵多是楚人,文化水平不高,有严重的封建迷信思想,对此深信不疑。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没想到封建迷信可以害人之外,也可以起到鼓舞人的作用。
现在周公都说要出战,不信老王总要信神仙吧,这些士兵一扫畏战的情绪,纷纷请求出战。
我们知道这是王世充的鼓动之计,翻开王世充同志的档案,就会发现他精通龟策、推步,活脱脱就是半个阴阳先生,属于失业了,戴个墨镜就能在街角重新上岗的主。
自从来到东都之后,王世充几乎是完败,但在这最后一战,王世充没有保留,他使出了浑身解数,与李密做这最后一搏。
跳大神玩周公托梦只是他所有的计策中的第一步。
第一天。
龙战于野,天地玄黄。
李密再聪明,也算不出对方已经是周公附体,但他还是发觉了不对劲。
对方士气高涨,不可等闲视之,再仔细审视了自己的排兵布阵,李密发现了一个漏洞,单雄信那边的力量太薄弱了,要是对方发起攻击,只怕顶不住。
战局的进展证实了李密的担忧,王世充在河上搭建了三座桥,迅速渡河,直接扑向了单雄信的大营。
李密紧急做出调整,他叫来了裴行俨与程咬金,下令两人马上前去支援单雄信。程咬金大家很熟,这里介绍一下裴行俨,此人是裴仁基的儿子,作战十分勇猛,在军中有个外号叫&ldo;万人敌&rdo;。在隋末,有数人享有万人敌的称号,这样的称号都是用血从沙场上争来的,裴行俨的同样如此。
接到命令后,他率先冲杀了出去。
流箭面前,人人平等,万人敌也不免于难,因为太过勇猛,拼杀靠前,裴行俨不幸被流箭击中,摔下马来。
掉马那一刻,隋兵的心里大概要欢呼出声,按照周公之梦,在交战之时,周公会显灵帮助他们。这不就是神助吗?
曾经怯懦的江淮劲卒在&ldo;神灵&rdo;的照耀下恢复了当初他们纵横江南的骁勇,纷纷扑上前来擒拿裴行俨。
有几名跑得快,冲到了最前面,这一次周公没有帮他们,冲着冲着,就冲到了地府里。
北邙山上,一员猛将驰奔而来,铁枪扫地,立毙数人,然后翻身下马,扶起裴行俨,将其放到马背上,复再上马,往邙山撤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