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秦崩从秦始皇到刘邦 pdf > 第25章(第1页)

第25章(第1页)

始皇帝驾崩,过于突然,除了始皇帝身边负责侍候的数名近侍宦者外,知情者只有始皇帝的少子胡亥、丞相李斯和中车府令赵高三人。由于事关天下安危,丞相李斯当即作出决定,秘不发丧,封锁消息,将始皇帝的尸体置于通风良好的轀輬车(卧车,有窗,闭之则温,开之则凉。)中,由始皇帝的近幸宦者驾御,定时奉献饮食,百官奏事如常。饮食的摄取,政事的处理,都由隐藏于车中的宦者秘密代行,一切完全如同始皇帝在世时一样。作此安排以后,车驾迅速西行,直奔首都咸阳。

二、赵高的机会来了

〈前言〉决断敢行,鬼神尚且退避,行事定然可以成功。赵高宛若出笼的猛兽,浓浓地嗅到了猎物的生鲜气息。

十五年来,秦帝国像一辆构造精密的巨型马车,在始皇帝的一手驾御下高速奔走。始皇帝的突然去世,使这辆马车顿然失去了驾御,留下了巨大的政治权力的空白。冥冥昊天之下,不安开始浸润,人世间对于这种不安的感受,基于距离皇帝身边的远近,自有早晚和深浅。早早的三位知情者中,最感不安的是中车府令赵高。他在不安的同时,更感到一种机遇的诱惑和渴望行动的兴奋。仔细而迅速地计虑之后,他将遗诏截留下来,暂不交付使者。他开始行动,决定首先去谒见公子胡亥。

赵高是胡亥的老师,多年来一直教导胡亥书法和法律,很得胡亥的信任和亲近。赵高知道,要想成就大事,必须说动胡亥。根据自己与胡亥多年的交往,他对说服胡亥有自信。赵高谒见胡亥说:「皇帝驾崩,遗诏单独赐予长子扶苏,对其他诸子完全没有提及。扶苏奉遗诏到咸阳,马上立为皇帝,贵有天下,公子同为皇子,却无尺寸之地的封赏,岂不有些过于悬殊无奈?」

胡亥的回答乾脆俐落:「父皇的做法是当然的事情。明君知悉臣下,明父知悉儿子。父皇去世,不言封赏诸子,我作为儿子没有多话的馀地。」

赵高说:「臣下以为不然。方今皇帝已经去世,天下的权位,悬而未定,以臣下之见,其取捨定夺在于公子、在下以及丞相三人手中,望公子计虑图取。」

胡亥回答道:「废弃长兄而立幼弟,乃是不义;不奉父皇的诏令而畏死,乃是不孝;才能浅薄而勉强因人求功,乃是不能。行不义、不孝、不能的事情,违背德行,不仅天下不服,更将带来自身的倾危,社稷国家也会断绝不继。」

赵高继续说道:「臣下听说商汤王、周武王杀了自己的主君夏桀王和商纣王,被天下称颂为义行,并不认为是不忠。卫国国君杀了自己的父亲,卫国臣民蒙受其恩德,孔子著录其事,不认为是不孝。大行不必拘泥于小节,大德不应谦让退避,地域不同有不同的应对,官职不同有不同的职司。所以说来,顾小忘大,必有后害;狐疑犹豫,必有后悔。决断敢行,鬼神尚且退避,行事定然可以成功,恳愿公子顺势而动。」

胡亥动摇了,喟然歎息道:「眼下先皇未葬,丧礼尚未完成,此时此刻,如何能以这样的事情去惊动丞相呢?」

赵高等待的就是胡亥的这句话。他知道,只要胡亥心动,事情就成了一半。在夺权的布局中,胡亥是关键居中的棋子,说动了胡亥,有了王者的棋局就可以启动。启动后的棋局之展开,在于丞相李斯的参与。到了这个时候,赵高益发感到时间和事情的紧迫。他知道,成败的关口到了,他必须说动丞相李斯。他忍不住出声喊道:「时机时机,迫在眉睫;整装出击,唯恐延误。」赵高宛若出笼的猛兽,浓浓地嗅到了猎物的生鲜气息。

三、赵高不是宦官而是全才

〈前言〉赵高是第一流的书法家、文字学家,也是精通法律的专才。他体魄高大强壮,骑术车技精湛,武艺非同寻常,是秦帝国宫廷中不可多得的文武双全的人材。

赵高是沙丘之谋的主谋,也是未来毁灭秦帝国的主要人物。有关赵高的身世,两千年来了解甚少而曲解甚多。东汉以后,赵高被丑化为宦阉,其家族也被丑化为宦阉家族,不实的成见一直延续到今天。

我们知道,赵高是有儿女的人。他的女儿嫁与阎乐。阎乐任咸阳令,曾经参与望夷宫政变。这是赵高不是宦阉的明确证据。实际上,司马迁从来没有说过赵高是宦阉,不仅司马迁没有说过,东汉以前的所有史籍中都没有赵高是宦阉的记载。说赵高是宦阉的误解,一是出于对「宦」字理解的错误,二是基于错误的文字「隐宫」所作的丑化曲解。

《史记?李斯列传》记载说赵高是「宦人」,有「宦籍」。这是赵高被误解为宦阉的一条材料。然而,根据新出土的「张家山汉墓竹简」,「宦」,就是在宫中内廷任职的意思。宦人,就是任职于宫内之人,相当于王或者皇帝的亲近侍卫之臣。宦籍,就是用来登录出入于宫门者的登记册。秦汉时代,不管是「宦人」、「宦籍」,还是「宦官」的用语,都没有指被去势的男人出仕宫内官职,也就是后代所谓的「宦官」的语义。当时,被去势后的男人被称为「奄(阉)人」,在宫中任职的阉人被称为「宦奄(阉)」,定义非常清楚。根据这个最新的材料,赵高是任职于宫中的宦人,也就是皇帝的亲近之臣,而不是被去势的宦阉。

《史记?蒙恬列传》说「赵高兄弟皆生隐宫」。这是赵高被曲解为宦阉的另一条材料。「隐宫」一词,本来语义不明。东汉以后,一位为《史记》作注解的刘姓人士借题发挥,他将「隐宫」之「宫」解释为去势的宫刑,进而衍申说赵高的父亲受宫刑去势,母亲与他人野合生下了赵高兄弟。赵高兄弟冒姓赵,也受宫刑被去势成了宦官。谎话越编越大,越编越痛快,于是以讹传讹,到了唐代以后,赵高一家都是宦阉的不经流言,就逐渐固定下来。秦史专家马非百先生早就根据「睡虎地云梦秦简」指出,「赵高兄弟皆生隐宫」的「隐宫」一词,是「隐官」的误写。「张家山汉墓竹简」出土以后,隐官的意义更加清楚明白。隐官,既用来指称刑满人员工作的地方,也用来指称刑满人员的身分,与宫刑和去势完全没有关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