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明朝北京城平面图 > 第6章(第1页)

第6章(第1页)

朱能地下犹护主(4)

八月十三日,朱祁镇带领明军败退到土木堡(今河北怀来县西)。瓦剌骑兵突然从四面冲击过来,明军溃不成军,互相拥挤践踏,死伤数十万人,尸体横堆,惨不忍睹。随军大臣、武将英国公张辅、驸马都尉井源等五十多人战死身亡。作恶多端的宦官王振也死于乱军之中,昏愚荒淫的朱祁镇被瓦剌军俘虏,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ot;土木堡之变&ot;。  土木之变后,于谦等人认为朱勇损兵折将,有罪于国,建议削夺爵位。直到1457年,朱祁镇复辟,这才追封朱勇为平阴王。  朱勇以后,朱仪、朱辅、朱希忠等先后袭爵并主持中央军务,至明末朱纯臣,一共传袭了13代,均葬于北泽山下。朱氏陵园建国初期保存尚好,&ldo;文革&rdo;中石人石马等建筑被炸毁殆尽,只剩下一些残余扔在田间地头。当地的阮氏家族据称世代为朱家守墓,或许是朱能当年讨伐安南时的俘虏,可惜没有充足史料可资证明。(张金奎)

风华当年寻郑和(1)

2005年是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明朝永乐三年至宣德六年(1405-1433年),郑和率领庞大船队七下西洋,规模之大、技术之先进、组织之严密,均达到了当时世界前列,是中华民族走向海洋的伟大壮举,成为古代中国强盛的标志。  一般来说,人们都知道郑和航海是自南京宝船厂开船,龙江关出水,到太仓刘家港出海,七下西洋始命于南京,历次也均从南京出发,到后来郑和又在南京担任守备,地位显赫,家住南京马府街,他在南京留下了很多遗迹。相对而言,郑和在北京似乎就没有南京那么多的遗迹可寻。然而,如果我们想一想,郑和自小入宫后,被带到北平燕王府邸,他自幼至长的青少年时代,是在北平度过,并在北平建立了功勋,才成为永乐皇帝的亲信;有了这样的经历以后,才被任命统帅千军万马下西洋,出使海外的。如此说来,这位伟大的航海家是在这里,也就是今天的北京起家,他的事业开始在这里,他的成长历程也在这里,他和北京的关系可谓至深。当然,起初这里还不叫北京,而是称为北平。  郑和,原姓马,他是云南昆阳州(今云南晋宁)人,出身在一个世代信奉伊斯兰教的回族家庭。洪武十五年(1382年)明朝大军统一云南战争中,他被俘带至南京,成了一名宫廷内侍,随即派到皇四子燕王朱棣的北平府邸里。建文元年(1399年)燕王以反对建文帝削藩为名,于北平起兵,号称&ldo;靖难&rdo;,意图夺取他的侄子建文帝的皇位。进行了四年&ldo;靖难之役&ot;以后,才登上了皇位。如果我们以郑和13岁入明宫算起,他年青时代的十几年都是在北平度过的,也就是说,他成长在北平,而在事业上暂露头角,也是在北平。&ldo;靖难之役&ot;时,建文帝派李景隆率领各路军马50多万人来攻打燕王,燕王朱棣与李景隆大战于郑村坝(今北京东郊东坝村),燕军出奇兵直捣李景隆大营,李景隆大败而逃。在这场战役中,马和表现英勇异常,建立了奇功,因此他被赐姓郑,从此有了郑和这个赫赫有名的名字。今天的东坝村属于朝阳区,今天留存下来的是&ldo;东坝村&rdo;的界石,古战场早已渺无踪迹,郑村坝地名也已成为遥远的过去,惟有郑和以他的不朽英名,印证着那场战役的存在。  那么,北京与郑和直接有关连的地方,除了郑村坝,还有哪里呢?在北京德胜门内,有个三不老胡同。胡同不大,也不长,在北京星罗棋布的大街小巷中并不起眼,可就是它与明朝伟大航海家郑和联系在一起。  据说郑和在北京时,他的府宅就在三不老胡同。  今天,我们知道郑和这个名字,是由于他是明朝伟大的航海家,他曾经率领规模庞大、人员众多的宝船队七次下西洋,与海外亚非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和平友好的外交和贸易关系,成为世界大航海时代的先驱。可是与他有联系的胡同为什么称作三不老胡同呢?这就涉及到郑和有个名字叫&ldo;三保&rdo;,或者&ldo;三宝&rdo;这桩公案了。  说来有意思,从明朝后期开始,就有了&ldo;三保&rdo;和&ldo;三宝&rdo;的不同说法和用法。当时人对于郑和叫做&ldo;三保&rdo;,还是&ldo;三宝&rdo;,已有种种猜测之说。有一种说法是&ldo;三保&rdo;是郑和的旧名,有一种说法是&ldo;三保&rdo;是郑和的小名;有的说郑和下西洋多次,所以称作三宝太监;还有的说郑和信奉佛教,佛教有&ldo;三宝&rdo;一词,就是佛、法、僧,所以被尊为三宝太监;我们知道郑和船队中的大海船称作&ldo;宝船&rdo;,顾名思义,&ldo;宝船&rdo;就是取宝的船。郑和下西洋携带大量的中国丝绸、瓷器、铜钱、铁器等各种珍贵物品出使,从西洋换回来的奇珍异宝也都在船上。明朝有部著名的小说,就是罗懋登的《三宝太监下西洋通俗演义》,用的是三宝,是宝贝的&ldo;宝&rdo;。后来现代辞典上干脆出现了一种调和之说:&ldo;郑和小字三保,保一作宝&rdo;。  其实郑和的名字是三保。明朝时候在北京皇宫中曾经上演郑和下西洋的戏剧,有两种,一种是杂剧,还有一种是傀儡戏。现在流传下来的内府杂剧钞本《奉天命三保下西洋》,用的就是保护的&ldo;保&rdo;,而不是宝贝的&ot;宝&ot;。剧中郑和角色一上场,就说&ldo;小官姓郑名和,又名三保&rdo;。因此我们知道&ldo;三保太监&rdo;就是郑和的又一个名称。既然不是宝贝的&ldo;宝&rdo;,就与佛家的三宝没有关系。太监是明朝宦官的官名,不是一般的宦官。明朝宦官有&ldo;二十四衙门&rdo;,包括十二监、四司、八局。在明初,内官监的地位最高,郑和就是内官监太监,也就是内官监的主管官员。他下西洋又有&ldo;钦差正使太监&rdo;,&ldo;总兵太监&rdo;的头衔。宫中演出戏剧的下西洋时间,是在郑和下西洋的后期,他已经不年轻了,所以剧中人称他是&ldo;三保老龟龟&rdo;、&ldo;老太监&rdo;。这个戏剧不仅在北京皇宫里上演,后来也流传到社会上,由明朝人编辑出来,保存了下来。郑和当年居住的地方,起初叫做三保老爹胡同,也就是今天西城区德胜门大街西侧三不老胡同这个地方,再以后叫白了,清朝以后,就成了三不老胡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