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说论语的于丹 > 第14章(第1页)

第14章(第1页)

26(310)

子曰:&ldo;谛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rdo;

【译文】孔子说:&ldo;对于行禘礼的仪式,从第一次献酒以后,我就不愿意看了。&rdo;

【解析】禘礼是国君祭天或者祭祖的大礼,灌就是向先祖献酒。之后就是按照祖先们的先后顺序祭祀。为什么孔子看到灌之后就不看了呢?因为后面的仪式是孔子不愿意看的。为什么不愿意看?孔安国的说法,是因为祭祀的顺序错了,把鲁僖公提前了,这一点《春秋》上有记载。按何新的考证,是说灌之后有男女交合之戏,孔子认为这不合周礼。在这点上,采用孔安国的说法比较合理。

鲁国这个时候礼崩乐坏,确实有些乱七八糟,孔子看不下去也是正常。而礼崩乐坏的最根本原因,恐怕还是公室衰微,养不起公务员,导致大量人才流失,剩下的也是混日子,自己也搞不懂周礼是怎么回事了。所以,还是管子那句话是真理:仓廪实则知礼节。国家穷了,就没有什么礼节可讲了。

【现实解说】跟朋友吃饭,第一次敬酒之后就赶紧走,否则就可能醉驾。就算你不醉驾,你朋友也可能醉驾。不管谁被抓进去,你都有责任。

27(311)

或问禘之说。子曰:&ldo;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rdo;指其掌。

【译文】有人问孔子关于举行禘祭的规定。孔子说:&ldo;我不知道。知道这种规定的人,对治理天下的事,就会像把这东西摆在这里一样(容易)吧!&rdo;(一面说一面)指着他的手掌。

【解析】孔子认为,在鲁国的禘祭中,名分颠倒,不值得一看。所以有人问他关于禘祭的规定时,他故意说不知道。但紧接着又说,谁能懂得禘祭的道理,治天下就了如指掌了。这就是说,谁懂得禘祭的规定,谁就可以归复紊乱的&ldo;礼&rdo;了。

【现实解说】掌握了大的原则,其余的问题往往就迎刃而解。

28(312)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ldo;吾不与祭,如不祭。&rdo;

【译文】祭祀祖先就像祖先真在面前,祭神就像神真在面前。孔子说:&ldo;我如果不亲自参加祭祀,那就和没有举行祭祀一样。&rdo;

【解析】孔子并不过多提及鬼神之事,如他说:&ldo;敬鬼神而远之。&rdo;所以,这一章他说祭祖先、祭鬼神,就好像祖先、鬼神真在面前一样,并非认为鬼神真的存在,而是强调参加祭祀的人,应当在内心有虔诚的情感。心诚则灵,就是这个意思。

当今人们去烧香拜佛,不是求财就是求色,丝毫没有诚意,所以神仙也不愿意帮你。如果再去烧香拜佛,最好默念&ldo;祝佛菩萨万寿无疆,永享香火&rdo;,这样,神仙们感到你的诚意,随便赏赐你一点什么运气,说不定就够三辈子用了。

【现实解说】如果空有仪式,而内心没有诚意的话,还不如没有仪式。搞那么多的竞赛,却不是为了彰显公平,还不如不搞。

29(315)

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ldo;孰谓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rdo;子闻之曰:&ldo;是礼也。&rdo;

【译文】孔子到了太庙,每件事都要问。有人说:&ldo;谁说此人懂得礼呀,他到了太庙里,什么事都要问别人。&rdo;孔子听到此话后说:&ldo;这就是礼呀!&rdo;

【解析】孔子的意思并不是谦虚,孔子对于周礼的实践,基本上也就是婚丧这一块了,太庙这样的地方,不是他寻常可以去的,对这一块的知识,都是道听途说来的。因此,进了太庙,很多不明白的地方要问,这不奇怪;另外,很多知道的也需要进一步印证,这也不足为奇。孔子认为,不懂的就要问,这就是周礼的体现。

这当然是孔子年轻的时候的事情,而且是第一次进太庙。在鲁国,大致士以上阶层才有资格进太庙,逢年过节之类才能去。

【现实解说】不懂就问,这一点并不容易做到。

210(318)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