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次第花开这本书讲述的是什么 > 第35章(第1页)

第35章(第1页)

上师是藏语&ldo;喇嘛&rdo;的意译,指佛法上的老师,或称师父。

从向外驰求转向回归自性,在这个转变发生的那一刻,我们便开始准备与上师相逢了。

因为习惯于按自己的偏好解释文字背后的含义,思维也总是跳不出&ldo;自我&rdo;的窠臼,如果没有上师的协助,我们自行阅读、思考或按图索骥地修炼,很难圆满证悟本性。

能准确阐述经论意旨、启发思考并应机给予点拨的上师,是我们学佛路上必不可少的道友。在此基础上,上师本人若有证悟成就则能指导弟子更加迅速、直接而贴切地获得修证体验。

释迦牟尼佛曾说:&ldo;过去诸佛没有一位不是依靠上师而成佛的,贤劫千佛也都依靠上师获得究竟证悟。&rdo;如果我们有佛菩萨的智慧洞见,就会看到今生今世与上师的相逢,是我们在轮回中最圆满、最温馨的经历。

无垢光尊者在《如意宝藏论》中写道:具德上师是弟子一切智慧功德的来源。世俗之事,一般人也能帮你解决,而成办死生大事,方法只有上师能教给你。

要解脱轮回的束缚,仅有心愿还不够,我们得在上师的引导下学习取舍因果,以上师为对境迅速有效地积累福慧资粮。救拔众生出轮回苦海最有力的是上师的加持,智慧、慈悲、信心等功德增长最快的方法也是依靠上师。

解脱之路上没有比上师更好的向导。

毫无疑问,我们都是真心想学佛、想解脱,否则在这样一个充满诱惑和不信任的年代里,我们不会选择修行这样一条难行之道,也不会心甘情愿接受上师的指导。问题是我们低估&ldo;我&rdo;的狡诈、顽强,以及为了自保而无所不用其极的能力。

&ldo;我&rdo;会随时跳出来,破坏我们跟随上师学习佛法的因缘。为什么他如此不喜欢上师呢?让我们先来看看按照藏族人的传统,一个人拜见上师时会做什么。通常他会献上供养并顶礼,这不仅是出于礼貌和恭敬,其背后另有深刻的含义。

供养包括法供养、承事供养和财物供养,其中以修法的功德供养上师最为殊胜。

法王如意宝以前不止一次强调过,与他结缘最主要是通过修持善法结缘,法供养最令他欢喜。

佛法修行的结果就是断除对&ldo;我&rdo;的执著。虽然真正的上师不会贪执钱财,但从弟子的角度来说,很多人在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执著莫过于钱财,见到上师而能把自己最执著的东西送出去,表示你愿意放下对物质的贪执,接受上师的教导。这不仅是削弱我执的有效方法,也是积累资粮的方便之道。无论对上师做何种供养都能迅速积累起巨大的修行资粮。

关于财物供养,一些人可能会有误解,认为谁供养的钱财多谁的功德就大,经济条件不太好的人即使勉强拿出一点钱财供养上师,也不会有多少功德。其实,供养上师主要看弟子的发心。如果你是为了做给别人看,那么供养上师很多财物,也不一定就有大功德。

当然法王如意宝也曾经说过:&ldo;供养财物的多少虽不重要,却不失为判断弟子信心大小的一个依据。&rdo;没有信心,虚荣心再强也不会轻易拿出钱财去供养上师三宝。

如果你对上师有坚定的信心,发愿也清净,供养财物不论多少都同样有大功德。

在佛陀时代,有一位老乞丐常常看见国王、王子和其他人供养佛陀和他的弟子,也希望自己能像他们一样去供养。但她一天乞讨下来仅要到一枚铜板,她拿着这一枚铜板去买油,却发现那连点一盏灯的油钱都不够。油商出于怜悯,给了她一些油,她欢喜地来到寺庙点了灯,并且发愿说:&ldo;除了这盏灯,我没有什么好供养的。但通过此供养,希望我将来能获得智慧,愿我能帮助众生驱散心中的黑暗,引导他们开悟。&rdo;

当天晚上,其他灯的油都烧光了,只有这位乞丐供养的灯一直烧到天亮,不但灯油没减少,而且灯芯仍旧是新的。那天正好轮到佛陀弟子中&ldo;神通第一&rdo;的目犍连值班照应灯火,他见天色已亮,想把灯熄灭,留到晚上佛陀讲经时再点,可任凭他想尽办法也不能熄灭那盏灯。

佛陀知道后,过来对目犍连说:&ldo;这盏灯你是熄灭不了的,即使你把世上所有海洋、河流、湖泊里的水都浇在这盏灯上,它也不会熄灭,因为它是由清净的发心供养而来,是为一切众生究竟解脱而点燃的。&rdo;

这时,那位乞丐走到佛陀面前,佛陀授记她将来必定证悟无上正等正觉,号灯光佛。

可见,以清净发心在具德上师前哪怕做微不足道的供养,也有无量功德。经论中还说,凡是赏心悦意的事物,如路边潺潺的溪流、山野的花,都可以观想供养给上师,功德同样不可思议。

承事供养是指为上师做事或侍奉上师。

因上师的所作所为无不在饶益众生,无不住于正法中,我们通过自己的身语行为为上师创造便利,虽不是直接修法,却也是间接地利益了众生、护持了正法。并且,这种随喜的功德将汇入上师的功德海中,由圣者上师宏大的愿力而生出的一切善业资粮,我们也将同样获得。所以,无论为上师做什么都是在积累修行的资粮。福德、智慧两种资粮圆满之前,不可能完全证悟空性。即使已证悟了空性,在获得圆满正等觉果位前,仍需精勤积累两种资粮,使修道日益增上。

每当我有机会为上师法王如意宝做点事情,都会高兴不已。昨天破晓时分,在梦中,日夜思念的上师来到我修行的山洞外,我惊喜交加地奔出去。法王笑嘻嘻在洞口的一块藏毯上席地坐下,我担心后面的岩石会碰到法王的头和背部,忙又跑回洞里拿了一块大羊毛毯想为法王做一个靠垫。心里实在太高兴又太紧张,我怎么也没法把那毯子摆弄成靠垫,一直到醒来,我都处于喜悦的忙乱中。

人们也常把供养分为身口意三门供养,指在行动、言语、思想上修持佛法,以此作为对上师的法供养,以及在行动、言语上对上师作承事供养,以意念随喜上师的功德。不论哪种形式的供养都能帮助我们增进信心,减少我执。

五体投地的顶礼,一方面表示你决心放下傲慢和成见,把自己摆在最低的位置,坦然接受一切,不再担心摔跤和失去,另一方面也能积累巨大的福德资粮。

佛经中说:佛陀三十二种宝相之一的无见顶相,便是因恭敬顶礼具德上师而来。

拜见上师时供养和顶礼都有明确的象征意义,表示我们准备好放下我执,这是与上师相处时应有的心态,也是自我不喜欢上师的原因。在上师面前,没有自我的立足之地。

现实生活中,人们通常又是怀着怎样的心态面对上师?首先,在见到上师之前,已经有了很深的成见。上师应该仙风道骨,仪表堂堂,成熟又单纯,威严而慈祥;上师应该有求必应,在我们沮丧的时候给予安慰,困难的时候给予帮助;上师应该适时显露神通,以博弟子的欢心,使他们不至于因为修行枯燥无趣而退了道心……我们就是带着这么多的&ldo;应该&rdo;去见上师的。如果实际情况与预想的不同,我们便感到失望,甚至开始怀疑上师是否真有德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