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殡的人群与谢杳坐着的马车擦肩而过。谢杳直望到连哀乐声都听不太真切,才回过神来,手中那帘子的一角被紧攥在手心,松开时也皱皱巴巴地缩着。
她听见自己干涩开口问车夫道:“方才过去的,是谁家的?”
车夫加了一鞭,市井上的贩夫走卒向来是消息知道得最快的,谢杳这一问,他便陡然打开了话头似的,清了清嗓子,“小娘子怕是并非京城中人罢?小娘子方才是不是在琢磨着,这哀礼的仪仗看着不算小,却朴素得很,甚至连个随行的亲属都不曾有?”
谢杳没回他的话,他却也不以为意,只自顾自接着道:“死的这位可是京城里的大官老爷的小姐,也是出事儿的松山观的俗家弟子,正是师从最负盛名的净虚真人。近两年还颇受皇上青睐,封了官职。”
“只可惜,连同她那师父一同犯下死罪,不声不响就这么死了。当今圣上仁慈,念在她先前有功,特许了下葬,只是一应从简,不得大肆操办……”
车夫后面说了些什么谢杳便没听进去了。遇上了自己的哀仪,里头躺着的却是代她一死的谢盈。十五岁的小姑娘,如最娇嫩的花儿一般,正是好年岁,如今却面目全非葬在地下,默默腐朽在泥土里,就连碑石上刻着的名字,都不是她自个儿的。
谢杳紧紧按着心口,吐出一口浊气来。
迟舟一路快马加鞭,硬生生只用了一日便赶了回去。
夜色正浓,沈辞正收到了谢杳新来的信,在书案上点起一支烛来。拆开信前,他又瞥见案上摆着的伤药,明知道不过一封信而已,她又瞧不见,仍是有些心虚地将伤药放到了身后架子上。
前两日围剿时,匪寨中人作困兽之斗,破釜沉舟之际还当真激起了几分血性,他一时疏忽,受了一掌,却直等到将匪寨攻了下来,一应安排妥当,才叫了军医。
以他的身子底,这一掌不过将养上个五六日便能好全,是以等到他回京自然分毫也瞧不出来。
沈辞刚刚坐下,重拿起信来,便听外头一阵喧哗,隐约是迟舟的声音。
迟舟直直冲进来,风尘仆仆跪在他面前。沈辞见他这模样,直觉不好,却也未往太差里想,一面将信拆开,草草扫了两眼,一面问道:“她那边儿出了什么事?”
信里一如既往地先汇报了她这几日做了些什么,又问过他几句,最末写着“这几日京中闷热难当,我早膳用不好,午膳用不好,晚膳也用不好。思来想去,定然是思你成疾的缘故。”
迟舟嗫嚅着双唇,迟迟不敢开口,只颤颤巍巍地将什么握在手里举起。沈辞神色一冷,站起身走到他身前,将他紧握着的手掌打开。
看到那枚玉佩时,沈辞耳畔嗡鸣一声,费了好些力气,才听清迟舟伏在地上禀的话:“宁王奉命围了松山,谢小姐同松山观中人在讲经堂纵火自焚,属下赶到时,只在废墟里捡到了这块玉佩……”
沈辞登时只觉肺腑间气血翻涌,喉头腥甜,像是被谁一掌拍在命脉上,魂魄都震碎了一半,终是再压不下去,一口血吐了出来。
“世子!”迟舟慌忙去扶,却听得他家主子低哑道:“我没亲眼见着她的尸首,她就一定还好好活着。去传信,两日,两日后我要领兵入京。穆远倘若当真要了她的命,我要整个穆家去黄泉路上给她赔罪。”
“世子三思!这时候……”
沈辞抬眼,迟舟登时噤了声,只觉一背的冷汗。
谢杳这一路走了两日,好在沈辞在哪儿算不得什么机密,很容易便问了出来。
她在匪寨山门前时便发觉整个山寨安静得不似寻常,依稀望得见两眼里头的情形。靠近山门处的士兵闲闲散散,人数却极多,再往里,高处的寨子外将士来来往往,训练有素的模样叫她心惊——军中的气势往往只一眼便窥得出,这里外分明是两支队伍。里头那支的气势观之不像是隶属知州管辖的,是常年征战在外,军纪严明的将士才磨砺得出的。
守着山门的士兵□□往她身前一阻,赶着她走,“去去去,军营重地。”
谢杳抿了抿唇,掏出厚厚一荷包的银子来,“几位官爷,我是来投奔亲戚的,不知迟舟可在这儿?”
那士兵见着银子眼神亮了一亮,接过来在手上颠了颠,□□收了起来,“迟舟?这名字耳熟。”
“我是他家小妹,名唤李盈,官爷进去给说一声,他便知道了。”
沈辞正做着最后的清点。因着怕打草惊蛇,他不能明目张胆地将太多沈家军带进来,只能迂回一下,先把这儿打下来,占了这一州,再集结军队,一路攻向京城。
今夜便要动手,迟舟怕这回太仓促容易出岔子,凡事都要掌掌眼,正在四处查看寨子里的动态。忽的听到一阵喧哗,他皱了皱眉看向原本知州所辖的队伍——今夜过去便不会再有他们这般聒噪不休了,思及此,迟舟心情好了一点儿,正准备去看别处,却忽的听到里头有人高声道:“迟舟?那不是镇国公世子身边儿的近卫么?他的妹子怎么会在这儿?”
迟舟步子一顿,又依稀听到了“李盈”的名字,电光火石之间,像是想到了什么——谢盈早先那兄长,确是姓李,合该是叫李盈的。可谢盈断没有此时出现在这儿的道理。
迟舟一时顾不上旁的,往沈辞那儿狂奔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