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近代中国史纲郭廷以 > 第122章(第1页)

第122章(第1页)

奉命查验义和团的赵舒翘对慈禧极口夸说他们的神奇。刚毅回京后(六月十八日),更向她张大其词,并&ot;装出拳匪模样,道是两眼如何直视的,面目如何发赤的,手足如何抚弄的。……余外王公大臣们又都是一处儿敦迫着我(慈禧),要与洋人拼命的,教我一人如何拿得定主意呢?&ot;在十九日的会议中,慈禧表示她的最后决心,限各国公使于二十四小时内出京,命裕禄召集义和团,帮助官军,抵御洋兵,此于昨日联军受挫当有关系。二十日黎明,召见军机大臣,宣布开战。二十一日(五月二十五日)下宣战诏,痛斥三十年来,洋人的种种鸱张,&ot;欺凌我国家,侵犯我土地,蹂躏我民人,勒索我财物。朝廷稍加迁就,彼等负其凶横,日甚一日,无所不至。小则欺压平民,大则侮慢神圣。我国赤子,仇怒郁结,人人欲得而甘心。此义勇焚烧教堂、屠杀教民所由来也。朝廷仍不开衅,如前保护。……彼等不知感激,反肆要挟,……公然令我退出大沽炮台。……平日交邻之道,我未尝失礼于彼,彼自称教化之国,乃无礼横行,专恃兵坚器利。……朕今泣涕以告先庙,慷慨以誓师徒,与其苟且图存,贻羞万古,孰若大张挞伐,一决雌雄。连日召见臣工,询谋佥同;近畿山东等省,义兵同日不期而巢者,不下数十万人,下至五尺童子,亦能执戈以卫社稷。彼尚诈谋,我恃天理;彼凭悍力,我恃人心。无论我国忠信甲胄,礼义干橹,人人敢死,即土地广有二十二余省,人民多至四百余兆,何难剪彼凶焰,张国之威&ot;。

宣战书中所说多系事实,文字激昂悲壮,颇可同情。令人痛惜的为慈禧一任感情激动,罔顾时势,不惜孤注一掷,公然对所有的外国宣战,诚为古今中外绝无仅有之举。

三、战争期间的地方与中央

北京城内是主要战场。五月以后,外人纷集位于前门内的东交民巷使馆区。六月中旬,义和团与洋兵屡次冲突,德国公使克林德(vonketteler)指挥洋兵攻击。二十日上午,克林德被戕,下午四时董福祥军与义和团数千人进攻。使馆区的面积约四平方里,内有十一国公使,男女四百七十余人,防卫洋兵四百五十人,教民二千余人,担任修筑工事。董福祥以为五天内即可将其夷为平地。六月二十四日,附近的翰林院、海关总税务司署被焚。七月十三日,攻势尤猛,至二十四日,洋兵死伤百人。由于荣禄的暗中庇护,慈禧的心情变幻无常,时而猛攻,时而停止,时而谈判,时而馈赠食物。天主教教士、教民四千余人集中的城西北堂(西什库),防守的洋兵仅四十人,亦未能攻入。

另一战场为天津。大沽炮台失陷的同日(六月十七),清军及义和团围攻天津租界,六月十九日,西摩部在廊坊战败东退,遭聂士成军截击,得俄军援救,二十六日,返回天津,伤亡近十分之二。大沽方面的联军,先解天津租界之围,继占机器局,攻击天津城垣,武卫军拒战九日,聂士成壮烈身殉,马玉昆扑攻租界亦败。天津先遭义和团的焚劫,再经近月的剧战,残破不堪,七月十四日失陷。联军加倍凶残,死尸累累堆积,房屋十毁八九。此后各国划分占领地界,&ot;日、美兵最和平,英兵次之,惟德、法、俄三国兵钞民无虚日,妇女被污者无数&ot;。七月三十日,设置&ot;暂行管理郡城厢内外地方事务都统衙门&ot;,生杀予夺,任情而为。

宣战前北京、天津已成拳团的世界,宣战后直隶全境无处不在烧杀。洋人、教士大都逃避,教民多据寨以守,一被攻破,屠戮无遗。直隶之外,杀洋灭教暴动以奉天、山西、河南、湖南、浙江为著。六、七月之交,沈阳、辽阳教堂、铁路被毁,教士二十人被杀,延及其他州县与吉林长春。山西拳团为新任巡抚毓贤一手制造,北京宣战后,首焚外国医院教堂。毓贤佯称为便于保护,将教士男女老幼诱集太原,七月初,悉予处死。各州县教士被害者一百七十八人。河南南阳教堂被围,全省教堂大半被毁。湖南衡州有教士三人被杀。浙江衢州有十一人被杀。他如陕西、甘肃、云南、四川、湖北均有类似之事。统计全国丧命的洋人教士约二百五十人,以英国为多,次为美、法、比、荷各国。教民家破人亡者当以千万计。

慈禧宣战之日,通谕各省督抚&ot;保守疆土,接济京师,联合一气,共挽危局&ot;。重要督抚多为汉人,拒不受命,如两广总督李鸿章、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拳乱之初,李无何表示,刘首请速剿,张立即赞同。英国恐俄国乘机渔利,尤恐长江流域发生事端,不仅予俄国以干涉口实,更损害英国的利益,希望中国秩序及早恢复,不使事态扩大;刘、张的态度与英国的希望符合。上海士绅及督办铁路大臣盛宣怀亦恐各国兵船分驶沿海沿江口岸保侨,一有冲突,大局瓦解,谋有所补救。六月十四日,上海英领事建议伦敦协助刘、张,维持长江地区治安,立获批准,美、日同表支持。盛宣怀等所拟原则,为由刘、张与各国立互保之约,外国兵船不入长江,内地外侨由刘、张负责保护,上海租界归外人保护。宣战诏下,盛连电刘、张及李鸿章,请与各国订明&ot;剿拳匪,保教民,护商业,各不相犯&ot;,&ot;欲全东南以保宗社,须以权宜应之&ot;。上谕有&ot;各省抚联络一气,保守疆土&ot;之语,正可以之为据。刘、张初尚犹豫,恐朝廷不谅,经张謇、沈曾植分别解说,始毅然以行。请盛帮同上海道余联沅与各国领事妥议办法,并联衔入奏,以示非背叛朝廷。六月二十六日,余联沅与领事将《保护南省商教章程》及《保护上海租界城厢章程》草案商定。不久各领事得知有命各省诛杀洋人的上谕及德国公使遇害,发生异议。七月三日,刘、张声明诸事照所议办理。英国以刘、张既照规定履行,长江各省晏然无事,复以章程草案中对外国兵船停泊、水手行动有所限制,不愿定为条约。德、法持同一态度,甚至唯恐天下不乱,所以互保协定,终未签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