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一七年一月,段祺瑞已有参战之意,德使辛慈(pvonhtze)多方阻止。二月,美国对德绝交,劝中国采一致步骤,段祺瑞立表赞成。梁启超同此主张,希望乘机使中国跻于国际之林,既可蒙均势庇护,又可增加关税,缓付庚子赔款,美国又是中国最信赖的国家,定可相助。段内阁即以德潜艇袭击中立国船只为名,提出抗议,准备进而绝交,继之以宣战,黎元洪认为绝交并非其时,段以辞职要挟,黎为所屈,三月十四日,公布对德绝交。协约国公使劝段实行参战,孙中山激烈反对,国会议员亦多不谓然。辛慈允给孙以财力支持。各省督军应段召入京,号为&ot;督军团&ot;,要求国会同意对德宣战。五月十日,段重施袁世凯的故技,嘱使所谓公民请愿团包围国会,殴辱议员,迫令当天通过。舆论益愤,请严惩主使。段置之不理,仍促国会速议,国会要求改组内阁,督军团要求解散国会,二十三日.黎将段免职。优柔寡断的黎元洪之所以断然出此举动,一以不堪段的凌迫,无法再忍。二以段派督军不过四五,冯国璋及西南各省均不赞成参战,段决不敢反抗,三以事前曾向美公使芮恩施及美籍顾问韦洛贝(wwwilloughby)说明,可能已有谅解。事后芮恩施建议美国务院由列强调停,以免黎为段派推翻。日本指美国助黎制段,似非无因。
三、张勋复辟
一九一七年三月,清末曾官广西提督、现任广东督军的陆荣廷北上,路过徐州,与张勋会晤。到北京之后,特向宣统请安。复辟派兴奋欣喜不置,说是&ot;南陆北张&ot;确是两大忠臣,德国、日本亦有赞同之意,清朝的恢复大有可望。一九一二年,德国亨利亲王访宗社党恭亲王溥伟于青岛,劳乃宣与德人过从尤频。对德绝交后,德国鼓动张勋早日复辟,日本与大连的肃亲王善耆关系更密,同时联络张勋及天津、上海的前清遗老徐世昌等。
黎元洪、段祺瑞决裂后,张勋与督军团又举行徐州会议。段指更易内阁总理未经副署,将来地方与国家因此发生影响,概不负责,显系鼓动督军反抗中央。张勋责黎破坏法律,各省将自由行动。安徽省长倪嗣冲首先独立,继之为陕西、河南、浙江、奉天、黑龙江、山东、直隶、福建、山西、上海。梁启超拒绝黎的调解请求,研究系要人纷纷离京,对黎实行拆台。段与研究系拟在天津组织临时政府,张勋以与自己的企图不合,表示反对,公使团恐损及外人利益,声言不能承认,芮恩施阻挠特力。滇、川、粤、桂虽通电拥黎,讨伐叛逆,但一纸空文,无补实际。冯国璋采中立态度,欲取黎自代。安徽、奉天、山东督军准备进兵北京,以张勋为首的十三省区联合会请黎退职。黎束手无策,坐困愁城,召张勋来京,共商国是。
六月八日,张勋率辫子兵到天津,限黎元洪于三日内解散国会。段祺瑞对张勋示意,俟黎倒后,复辟事可以商量,日本公使林权助亦从旁鼓煽,张勋认为事必可成,黎声言&ot;不怕死、不违法、不盖印&ot;,及张军入京,卒于六月十三日下令解散国会。六月一日,张拥宣统&ot;御极听政,收回大权&ot;,以张勋及王士珍等为内阁议政大臣,梁敦彦等为各部尚书,徐世昌、康有为为弼德院正副院长,张勋兼直隶总督、北洋大臣,冯国璋为两江总督、南洋大臣。黎元洪逃入日本使馆。黎对袁世凯帝制的态度是消极的不合作,这次对宣统复辟,则取积极的进攻行动,电令各省出师讨伐张勋,复任段祺瑞为国务总理,请冯国璋代行总统职务。段原拟假张勋之手以去黎,张勋欲实行复辟,自握大权。复辟后的任官上谕,段的姓名独不在内,前此胁迫清室退位之事(见407页),将来可能重翻旧案,自身不保,目前张勋的地位未固,倒黎后继以倒张,不但唯我独尊,且可建立再造共和的殊勋。梁启超力说其举兵,因帝制案获罪的梁士诒为卷土重来计,代筹军费。日本以段的实力在张勋之上,更可利用,亦给以资助。七月三日,段驰赴马厂(天津南),誓师讨伐张勋,称讨逆军总司令。冯国璋以已取得代行总统职务的资格,如再将张勋芟除,自可顺理成章的继黎之位,因与段一致行动。
段祺瑞指挥的讨逆军约三万人,盘据北京的张勋仅五千人,自非其敌,宣布辞职,徐世昌见风转舵,通电反对复辟,宣统命会同王士珍与段祺瑞商办善后交接事宜。讨逆军进迫不已,张勋斥徐、段、冯背信卖友。七月十二日,讨逆军攻入北京,张勋逃入荷兰使馆,第二天,宣统第二次退位。徐世昌竭力维持优待清室条件,段棋瑞亦谓复辟非清室本愿,乃出于张勋矫挟,宣统照旧在宫中称帝。
第二节大混乱的开始
一、南北战争及北洋军阀的内在矛盾
复辟乱平,段祺瑞绝不许黎元洪再任总统,黎亦知复职为不可能,宣布去位。段自行任命阁员,人选尽属于以梁启超为首的研究系与段派,人称段、梁内阁,1冯国璋对于总统志在必得,于法于势,亦非他莫属。冯所兼的江苏督军由直系的李纯继任,皖系得了湖南。冯继承的法统系以约法为根据,段与研究系的梁启超、汤化龙拒绝恢复约法命脉所系的国会,所持理由:一为民国已因复辟而亡,应照一九一二年的办法,成立临时参议院,重订国会组织法与选举法,召开新国会;二为督军团既以全力打破国会,今再恢复,将生莫大反动;三为国会两度试验失败,不尽职守,惟以查办质询为事,毫无成就,威信已丧,嚣张恶习难改。真正原因是不愿国民党控制的国会存在,结果召来了南北正式对立。临时参议院于一九一七年十一月集会,段派议员占三分之二,研究系占三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