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可奈何之下,罗斯福只好同意这个日期。他又提出,因为健康原因他只能坐船去开会,这样旅途要花很长的时间,所以他希望会谈地点不要选得太远。另外,最好开会的地点和气候能温暖一些,对身体有利。
斯大林则拒绝去任何苏联控制以外的地方,而坚持会议必须在黑海地区举行。并且具体提出在黑海边上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小城镇举行。这样,斯大林可以逸待劳,并可随时与莫斯科保持联系。
罗斯福再没办法讨价还价,他只好拖着病躯,硬着头皮,前往冰天雪地的雅尔塔。当罗斯福经过十几天艰辛跋涉到达雅尔塔的时候,人们发现这位总统面色憔悴、几乎精疲力竭。
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到达雅尔塔后,无休无止的会晤、谈判开始了。日程安排得极为紧张,首脑会谈多达20次。每次罗斯福都得参加。另外还有大量的宴会、酒会、晚会。这一切使罗斯福疲劳不堪。在谈判中,罗斯福强自打起精神,与斯大林讨价还价,但终因体力不支,注意力分散,争辩不过斯大林,最后不得不草草结束会谈,按苏联的意思签订了协议。
罗斯福回到美国后几周,就逝世了。美国人强烈批评罗斯福与斯大林签订的《雅尔塔协定》,认为它对苏联做了大幅度的妥协,是对美国与西方利益的&ldo;背叛&rdo;。
一位著名的政治家说过,政治的较量到了最后就是身体的较量、意志的较量。优秀的政治家善于充分利用和强化对手在身体上、意志上的劣势,从而使自己在政治较量中较容易地击败对手。
以逸待劳之例说‐‐半月的谈判游戏
在纽约‐‐东京的日航班机上,坐着一位美国商人,他虽然第一次去日本。但由于事先作了充分的准备,对面临的谈判充满了信心。飞机就要在羽田机场降落了。
漂亮的日本空中小姐过来热情地打着招呼:&ldo;先生,您真用功,还在看书学习,准备下机吧!&rdo;
美国商人收拾起有关研究日本人精神及心理的书籍。飞机已平稳地落在跑道上。这时两名日本公司的职员已彬彬有礼地在机场上等候了。他们帮美国商人办好一切手续,轿车开到东京的一家高级宾馆。
进入陈设考究的客房后,日本职员问道:&ldo;先生会日语吗?&rdo;
&ldo;略会一些,不过我带着字典,很想学学日语。&rdo;美国商人回答说。
&ldo;日语很容易学,凭先生的才能,用不了多少时间就能掌握的。喂,先生您非得准时回国吗?&rdo;日本职员显得很关切的样子。
&ldo;时间够长的了。我得准时回国,喏‐‐&rdo;美国商人递过了回程机票。
&ldo;晤,有15天时间,来得及。&rdo;
第二天,日本公司派来了一位娟秀迷人的姑娘,说是帮助美国商人学习日语。学习两小时后,姑娘就作为导游,陪伴他去观光游览。以后每天如此,从皇宫游到神社,从城里玩到乡村,每天晚上还要参加日本公司董事的分别宴请的家庭酒会。美国人按照日本习俗,半跪在硬木地板上,往往一顿饭要吃三四个小时,使他感到苦不堪言,但出于礼貌,他还是硬挺了过来。
当美国商人谈起商务谈判,日本人总是说:&ldo;有时间,来得及。&rdo;于是今天看精彩的相扑比赛,明天看古老的歌舞表演,后天听讲&ldo;禅机&rdo;。这些都使美国人大开眼界,了解了许多日本的风俗习惯。时间一天天过去了,美国商人的自尊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他感到真是不虚此行。
到了第13天,谈判终于开始了,然而下午安排了高尔夫球。第14天,谈判再度开始。但为了出席盛大的欢送宴会,不得不提前结束。晚上,美国人才感到时间紧迫了,急了起来。
第15天早上,谈判继续进行。正谈到紧急关头时,轿车开来了。这时,主人和客人只得在开往机场的途中谈到关键的条件,在到达机场之前,交易达成了协议。
东京‐‐纽约的日航班机上,美国商人又拿出了书籍学习,不过他这次看的是日文版的中国兵学经典‐‐《孙子兵法》。还是那位漂亮的空中小姐,她热情地打着招呼:&ldo;先生,您真用功。&rdo;
美国人沾沾自喜地指着日文用日语读着一个条目&ldo;知己知彼,百战不殆!&rdo;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日本公司的董事们此刻正在庆贺他们谈判的胜利!
摘自《三国智谋应用500例》
二六疑兵之计‐‐孔明设疑胜曹操
这个智谋见于《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谙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rdo;。四出祁山,孔明本来已经大获全胜,司马懿用了一个反间计,后主刘禅相信谗言,下诏命令孔明班师,孔明接受诏书以后,仰天长叹道:&ldo;主上年幼,身边必有奸臣。我正要建立大功,为什么让我还朝?我如果不回,便是轻视幼主;若是奉命退兵,日后再也难以得到这样的好机会了。&rdo;姜维问:&ldo;如果大军撤退,司马懿乘势追杀上来,该怎么办才好?&rdo;孔明说:&ldo;我们这次撤军,可分五路而退。今日先退这座大营。假设说营内只有一千士兵,却要掘两千人的灶;今天要是掘了三千人的灶,明日就掘四千人的。每天退军,都要添灶之后再出发。&rdo;杨仪问:&ldo;当年孙膑擒庞涓,用添兵减灶的办法,现在丞相退兵,为什么要增灶?&rdo;孔明说:&ldo;司马懿善于用兵,他知道我们撤退,必然追赶,可他又必然会怀疑我们有埋伏,一定会在旧的军营内数一数灶的多少,看到咱们每天增灶,又不知道兵到底是退还是没退,便存有疑惧,不敢追赶,我们便不会因退兵而遭受损失了。&rdo;于是传令退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