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凶完毕,几个人赶紧放声大哭,同时宣布,敬宗皇帝饮酒过量,暴病而卒,死前有旨,拜皇叔李悟为监国,命百官俯首听命。
李悟,大模大样的,上台了。
这可恼了两位实力派人物,那就是王守澄、梁守谦,唐后期,宦官为贵,而宦官中又有&ldo;四贵&rdo;,那就是左右枢密使、左右神策军中尉,刘克明等一家伙,就把&ldo;四贵&rdo;惹恼了&ldo;两贵&rdo;,这是不想混了。
自打马存亮走了,王守澄昔日的哥们就剩了梁守谦,不过不碍事,只要姓梁的手里还有兵,就不怕什么风吹草动,敬宗一死,刘克明他们掌了权,王守澄勃然大怒,他虽然不知道怎么回事,但也猜了个八九不离十,明摆着,这是要夺咱哥们的权啊,梁兄,你看怎么办?
梁守谦更不含糊,怕什么,部队还在俺们手里,惹急了看看谁灭谁。
果然,没过几天,刘克明等拉大旗作虎皮,拥着李悟下了道令:神策军中尉应该轮值,原中尉调班。
王、梁大惊,怎么着?要下家伙?!
王守澄他们赶紧找到李湛的弟弟李昂(李湛之子太幼,无法利用):您都看到了吧?您哥哥怎么死的,您也猜得到吧?您就眼看着他们如此嚣张么?您就眼看着自己的兄弟白死了么?
李昂对宫内的事儿,心知肚明,他虽然很生气,但嘴里却说:&ldo;李悟等有矫诏在手,若文武被其蒙蔽,我将如何是好?&rdo;
王守澄眼睛一瞪:&ldo;咱家手握重兵,谁敢不服!&rdo;
李昂一惊,不当家不知柴米贵,想不到宦官猖狂到如此程度。
王守澄也不愿意继续废话,你干不干吧,不干,反正我有兵,咱再找其他人干,无论找谁做皇上,都是咱立的,咱都是辅政功臣,你自己想。
李昂也明白这个道理,既然谁做都是做,我干吗不做?
还是十二月的某一天,当刘克明等人正在商议如何全面夺权的时候,一声呐喊,神策军冲入宫中,他们并不搭话,舞刀仗剑,大开杀戒,刘克明等万没料到王守澄等竟如此不按规矩出牌,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刘、田、许以及身边的所有宦官,均被杀光,参与谋杀皇帝的力士们也没跑掉,苏佐明等被斩首示众,就连那位皇叔李悟也被一刀挥做两段。
想和实力派掰腕子?这就是下场。
该杀的杀了,该死的也死了,李昂登基坐殿,他是王守澄等扶植的第三个皇帝,史称唐文宗。
文宗皇帝并不高兴。
因为他害怕,实在太害怕了,当皇帝的喜悦远远不能与他心里的那一份惊怵相比,多么可怕,李湛,说杀就给杀了,刘克明,说杀就给杀了,李悟,说杀就给杀了,阉祸横行,阉祸横行,皇帝权威在何处?皇家威严在何方?神策军究竟是谁的人马?朕,今后将如何是好?
李昂和李湛虽是同门兄弟,为人竟有天壤之别,李昂的爱好,首先就是读书,夜以继日的读,手不释卷,往往是晚上九点还在处理政务,半夜十二点,却又在博览群书;另一个爱好,就是简朴,一登基就宣布,各地进贡的珍宝,免了,五坊养的老鹰,放了,多余的宫女,放了,动辄大排筵宴的陋俗,除了,遇天灾,要减膳,遇宴会,衣着不能奢华,超过标准者,罚款。
其实这些都是小事,但往往细微处才见人品,文宗,是个对国家负责任的皇帝。
既是负责任的皇帝,就不可能容忍宦官专权。
但如何根除呢?文宗遍观史籍两年,觅不到任何办法,太和四年,也就是文宗执政的第四个年头,终于,一个叫宋申锡的人出现了。
宋申锡,字庆臣,翰林学士,敬宗在时,此人就一直憋着劲,要除宦官,只可惜英雄无用武之地,好不容易敬宗死了,经过两年的观察,宋翰林认定,文宗,是个值得为其卖命的皇帝,水浒里阮小二说过,咱这一腔血,要卖与识货的,既然认定了,那就行动吧,太和四年,宋申锡主动联系皇帝,要一陈己见,为什么不上疏呢?不敢上,因为管百官上疏的枢密使就是王守澄。
他怎么联系的,我们不得而知,反正最后文宗将其招入宫中秘议,能闪过宦官的耳目来到皇帝身边,可见宋大人还是很有几把刷子的。
宋申锡说,要我根除宦官,首先得给我权。
文宗说好,你当宰相。
宋申锡又说,要我根除宦官,还得给我人。
文宗说行,你要谁?
宋申锡说:王番。
王番,吏部侍郎,为什么挑他,史书上没说,大概和宋大人关系好的缘故吧,毕竟那年月宦官横行,文武百官大多站在宦官这边,能找到个知根知底的不容易,就选了他。
文宗不含糊,立马封王番为京兆尹,以辅助宋申锡拔除阉者势力。
京兆尹,长安市市长。
有权、有人,宋申锡开始行动。
他找到王番,问他,知不知道为啥当市长?
回答:不知道。
于是宋大人告诉他:当了市长,好帮我忙啊。
问:帮什么忙?
答:除宦官。
王番顿时手脚冰凉,心里默念:完了。
有些人,当朋友可以,共患难则不可,谓之&ldo;狗肉朋友&rdo;,王番就是这么一块&ldo;狗肉&rdo;,宋申锡前脚一走,他后脚就出了门,直奔他的一个朋友的住处,那个人叫郑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