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就仗毙。崔胤笑了:可寻常那一通棒子,也太便宜他们了,不够壮观。
昭宗问那你有什么好建议?
崔胤说我啊,有个想法,特解气,咱来个&ldo;万梃皆进&rdo;,好玩不?
昭宗没话了,随你吧。
到了行刑那刻,人山人海,还定了仪式,首先,皇帝致词,昭宗登台演讲,慷慨激昂,没别的,就是个骂,什么难听骂什么,大概意思是吃我的喝我的,当我家的官还害我,该死该死真该死。
骂完了,请百官参观刘季述的表情,主要用意在于羞臊他,生理攻击之前先心理攻击一番,全部参观完毕,行刑。
大棒子,数不清,所谓万梃,是不是真的有一万杆棒子?也许是。
古人喜欢用虚数,一般说到万,也许没那么多,但这次,我相信是实数,因为,所有围观的人,包括文武大臣以及无边无沿人民群众,人手一根棒子。
一声令下,当真是&ldo;万梃皆进&rdo;,刘季述等顿成肉泥。
平阉乱后,有这么几股势力左右着摇摇欲坠的唐廷。
崔胤,背后支持者:朱温。
残余的神策军,领头人:孙德昭。
孙德昭便是当日里因偷钱被宦官殴打的几位武官之首,杀刘季述,此人出力颇多,便也成了朝廷上一号人物。
表面上看,孙德昭和崔胤是一伙的,实则非也。
孙德昭和崔胤,在杀刘季述这件事上,是一伙的,但除此之外,再无任何利益共同处。
孙德昭,本属于北司,直到杀了刘季述,他也还属于北司编制,此人杀宦官,和崔胤杀宦官的目的完全不同,崔胤杀宦官,是为了夺权,将权力从北司手中夺回,他代表的是官僚阶层,代表的是南司的利益;而孙德昭杀宦官,其原因再简单不过‐‐报私仇。
所以平阉乱以后,孙德昭和崔胤还是形同陌路,在北司呆惯了的孙大将军仍旧不买崔胤的账,说起来也不怪孙德昭,人家毕竟是神策军将领,本来就不归你崔胤管,而且孙德昭打骨子里,根本瞧不起崔胤这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官。
崔胤却很想掌握实权,否则他辛苦半天为谁忙呢?眼下唐政权半垮不垮的,实权的标志自然是兵权,所以崔大人很不客气地,以功臣自居,向昭宗要兵权,可昭宗经历了这次变故后,却谁都不敢信任,他看崔胤上蹿下跳的如此积极,且听说他的后台老板朱温正在赶往京师,不免疑窦丛生,但身边又没个可信任者商议,于是竟找到了孙德昭,问:崔胤想掌神策军,你看如何?
孙德昭当然不想崔胤压自己一头,究其根本原因,一个是南北司斗惯了,孙大将军一是头脑还转不过来弯,另一个,崔胤的后台老板是朱温,而北司诸阉的后台老板,却是李茂贞,所以孙德昭肯定不会让崔胤掌神策军。
&ldo;臣世世在军,没听说过书生主卫兵,况且罪人已伏诛,还是让北司继续执掌禁军吧。&rdo;
军方不同意就难办了,昭宗皇帝如今是谁也不敢得罪,且也不完全信任崔胤,便回复说:神策军不同意,还是继续让宦官典兵吧。
北司毕竟经营神策军多年,打碎骨头连着筋,千丝万缕的关系不是一日就能割断的,神策军众将领有多少利益与之挂钩根本就说不清,所以想排斥掉宦官,基本不大可能。那么让谁做左右中尉呢?
韩全诲、张彦弘。
这两个,本是无名小阉,身世来历,根本无据可查,之所以让他们做了中尉,主要是宦官死得也不少,矬子里面挑大的,这两个算运气好。
崔胤一听怎么,又让宦官掌兵了?当时气疯了,辛苦为谁来?一怒之下,写信给朱温,速速派兵支援,宦官又掌兵了。
朱温本要到京师救驾,实则扩张地盘,他一路走一路打,很是热闹,突然接到崔胤的来信,得知宦官再次掌兵,且后台是李茂贞,怒不可遏,马上派三千人马奔赴京城,镇场子。
韩全诲、张彦弘也不是吃素的,你请朱温,我就请李茂贞,你三千,我四千!同样一封信,李茂贞也调兵四千来京。
剑拔弩张。
惊魂未定的昭宗吓坏了,你们要干什么?
崔胤是虎,宦官是狼,皇帝是谁也不敢碰,偏这崔胤气量窄,事到如今,也顾不得皇帝了,他是胜利者,根本无法容忍刚刚失败的宦阉群体再次向他叫号,于是一咬牙‐‐拟伪诏,招朱温入京灭阉。
动真格的。
韩全诲等一听朱温要来,赶紧去找皇帝,说崔胤造反,他伪诏欺君,招外兵入京!
无论哪个朝代,都不允许朝臣结交外将,否则便是谋逆,韩宦官这一状告得很对,但是没用。
因为皇帝只是个摆设。
其实昭宗也吓得不轻,可他能怎么办呢?不让朱温来?这他可说了不算,不过昭宗毕竟是昭宗,待宦官们一走,自己寻思一阵,随即下令:招李茂贞也来京师,与朱温共灭宦官。
表面上看,这又是在搞实力制衡,但实际上,此招数已经没什么用了,因为搞实力制衡的前提是,你自己必须有实力,否则自身难保,还谈什么制衡?
就如坐山观虎斗,观虎斗的人必须得坐在山上,有山为屏障方可好整以暇的看老虎打架,若连山都没有,只怕第一时间便被虎吃了,而昭宗非但没山可坐,居然还一举招来两只老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