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法定下了,执行。
宋徽宗对儿子说:金人来了,我要烧香,祈求国势昌盛。
钦宗想想也对,去吧。
徽宗走了,有道是风萧萧兮易水寒,他一去兮不复还,走了就没回来,早带着人往南跑了,一口气逃到安徽亳州,再跑到泗州,童贯在后面领着一群西北军紧赶慢赶的,终于追上了太上皇兔子似的脚步,等追上一瞧,童阉帅十分不满,因为他看到了高俅。
高俅可是大名鼎鼎,看过水浒传的,没有不知道高太尉的,此人是个什么角色呢?他原本是苏东坡先生的小吏,后来苏东坡在党争中倒台了,念及交情,便把他推荐给其他京官,一来二去的,认识了当时的端王赵佶,也就是后来的宋徽宗,徽宗是个风流人物,高俅恰恰也会吟诗作对(在苏轼身边久了),二人倒是意气相投,成了朋友,后来赵佶做了皇帝,便提拔他当了禁军司令。
发家容易,收尾却难。
好端端的金兵来了,太上皇要跑,高俅身为禁军首领,只有跟着,他带着三千禁军颠三倒四的,好不容易追上徽宗,却不料童贯也到了。
高俅和童贯是龟兔相见,分外眼红,本来宋徽宗怕路上闪失,已经安排了高俅护驾,但心里不安,又让童贯也参与,偏这次童贯带的人特别多,有好几万,高俅人马才三千,心里能好受么?功劳就一份,两个便争起来。
高俅虽然也很牛,但牛不过童贯,童大帅那是见过世面的,西夏、青唐、辽国、女真,什么没经历过?高俅再灵,也是个笼中鸟,乍一飞出东京,有些晕头转向,两个虽然争着护驾,但还是童贯的兵霸道一筹,晃着膀子往徽宗旁边挤,高俅的禁军基本上靠边站。
走着走着,前面有条河,河上有座浮桥,浮桥,就一座,毋庸置疑的,徽宗先走,但接下来谁走?
童贯。
这下,高俅可真火了,你也太欺负人了吧?大小我是禁军统领,禁军是专门保护皇帝的,轮也轮不到你,于是高俅下令,争过浮桥!
看看谁行谁不行,不就是比比谁能挤么?
挤!
禁军们吵吵把火的也往桥上拥,还真不含糊,几下子扑通扑通的,把童贯的西北军挤下去好几个。
童贯也火了:高俅我要你好看。
立马下令:杀!
了不得了,西北军个个弯弓搭箭,照着禁军就射,高俅虽说也是一老流氓,但级数还没童贯混得高,做梦也想不到童贯如此无情,登时傻了,眼看着禁军们下饺子似的往水里摔,死伤上百人,童贯则悠悠然领军过了浮桥。
高俅大怒:老子不干了!
一封上疏到了徽宗面前:高俅急病,滞留泗州。
实在是跑懵了,顾不得许多,愿留就留吧,准了。
再往前跑一阵,蔡京也跟了上来,一把年岁不容易,八十了,一路跑一路骂儿子蔡攸不孝,跑了也不叫他,可怜天下父母心。
这几位跑得欢,东京汴梁那里骂得欢,没有不透风的墙,全京城的人都知道,共赴国难之际,太上皇跑了。
大臣们哗然一片,甭管哪个党,就是个骂,上下取得空前一致,谏官、御史、百姓蜂拥而上,杀声一片,偏此时高俅又回来了,把过浮桥的情形一讲,连钦宗也怒不可遏,一连气奸贼奸贼的骂个不了,骂够了下旨:将随着徽宗跑的,尽皆罢官,该流的流,该杀的杀。
要惩罚的人,早被列成一纸名单,上面六人:蔡京、王黼、童贯、梁师成、朱勔、李彦。
梁师成、李彦算是童贯的小师弟,三个都是从净身房出来的,一道拼过,如今也死罪难逃,王黼是徽宗的宰相,当时许多混账政策都出自他手,朱勔不用说了,逼反方腊的罪魁祸首,蔡京活了八十,基本上是个顺风倒,军政制度的败坏,他也出了不少力,虽说与童贯关系不大好,可到底也混了个殊途同归。
此六人,便是北宋末年有名的&ldo;六贼&rdo;。
诏令一出,举国欢腾,王黼被开封府派出武士追杀,上演了一出亡命天涯,可惜民愤太大,各路侠士都袖手旁观,眼瞅着被大内高手追上杀死,将首级捎走。
李彦、梁师成乃宫内宦官,跑到社会上,既没体力,又没人缘,很轻易的被政府官员拿住赐死。
八十岁的寿星蔡京被流放,老小子眼都盲了,身子骨如何禁得起折腾,于路上薨了。
朱勔、蔡攸、蔡翛三人被流放,可怜蔡攸、蔡翛二人一乃同胞,当初为了那点权力与蔡京一起,父子三人打破了头,如今都归了一路,朱勔罪有应得,只是惩罚来得太晚。三人先被流,后被斩。
童贯如何?
死罪难免。
取燕京败了,此罪一也,守太原,逃了,此罪二也,留守东京又逃了,此罪三也,过浮桥杀禁军,此罪四也,四罪合一,断无活命之理,大臣们也乐得痛打落水狗,纷纷落井下石,把什么责任都往他身上推,最后连惹怒金国、纳降张彀这笔帐都算在他头上,反正已经是死老虎,他不背黑锅谁背?
尤其是高俅,骂得可欢,真说起来,他实际上还要感谢童贯,若不是童贯把他给撵回来,估计六贼就得变成七贼,他难逃一刀,所以高俅特紧张,生怕别人追问,索性卖力栽赃,以表忠心。
所以这童阉人还真有些冤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