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奇洛并不后悔,她只是一个被自己的国家用作纳贡的女人,她知道爱家,她知道爱丈夫,她也知道爱朋友,但就是不知道爱国,因为国不是她的。
捞钱的日子巨爽,朴不花在脑满肠肥的同时,也不忘分一大块给奇洛,而奇洛身为国母,竟也怡然自乐的作践着本就属于自己的财富,朴不花很聪明,他一边打点着奇洛,一边巧妙地躲过各类审查,一边又拿出一杯羹给相关大臣,一时间,&ldo;朴不花是个好人&rdo;这句话,传遍了宫廷。
看来&ldo;好人&rdo;这个词儿,有时候也挺廉价。
钱和权是一对孪生兄弟,钱既然已经诞生了,权便不可能依旧在母体中睡觉,于是它也慢吞吞的钻了出来,野心膨胀的奇洛,想做一把吕太后。
奇洛没有大学文凭,也没受过什么高等教育,自幼寄人篱下的生活使她一度习惯了逆来顺受,因此,虽然三十多岁上膨胀了一把,但她并不知道该如何实现自己的野心,于是,她一开始就走错了路。
这美人竟打算一步到位,将善良的元顺帝拉下马,立自己的儿子爱猷识理达腊为帝,那么受人恩惠的朴不花公公自然就成了这件事的马前卒,朴不花的思路是,先取得丞相的支持,再集合大臣一起发作,拥戴太子上台。
这个思路,实在没什么高明之处,当然,也并非愚蠢,只能说这是个正常路径,史书上说朴不花奸邪,我看,他的心眼距离汉族王朝的那些公公们,实在是差得远。
想好了就开始行动,朴公公首先找到了左丞相太平,太平不干,他也不说支持,也不说不支持,一见面,就客客气气,一谈正事,就嗯嗯啊啊,左右说不出个所以然,于是朴公公生气了,他撇开太平,又找了另一路关系‐‐搠思监。
搠思监这家伙,在史书上,与关汉卿痛骂的那位阿合马先生同一房间,可想而知人品怎样,他乃权贵之后,性格慷慨,治理地方十分有手段,镇压农民起义时身先士卒,曾面中流失,死战不退,深得元顺帝赏识。
胆子大、不怕死、好交友、一掷千金,搠思监便是此类人,性格中任侠的成分很多,但就一缺点‐‐贪婪。如此,前面的那些好特性与后面这个坏特性一结合,他就成了教父一类的人物。
三十年代美国黑帮敢和政府叫板,因此教父们可都是滚刀肉,搠思监也不例外。
他主要做两件事:贪污受贿(蒙古人的特性)、镇压农民军,前一件事非常成功,后一件事很不成功,打一波又起一波,压一方又反一方,所以时间久了他也想开了,人这一辈子,不就图个乐儿?老子不干了。
既然撂挑子,那就只有一件事可干‐‐贪污受贿,蒙古人的思维方式很奇特,这国家仿佛不是他们的,百十年前当他们入主中原时,当这里只是一块掠夺地而已,但百十年后,他们已经成为这片土地的主人,却还当这里只是一块掠夺地,因此元代贪污行为特别严重,对农民的压榨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
搠思监便是这类人的代表。
钱是赚不完的,所以赚了还想赚,正赚得不亦乐乎,朴不花来了,他告诉搠思监,如果拥戴皇后和太子,你将得到更多的钱和更大的官。
搠思监于是很高兴,如今生命的意义只剩了这个,索性爽快的干他一把。
皇后的目的,是废掉元顺帝,但搠思监认为,元顺帝自即位以来,没什么错,找不到借口废他。
确实如此。
元顺帝心地善良,还会做手工活,是个能工巧匠,即位以来,扫平了叛乱,罢黜了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丞相伯颜,改命脱脱为相,还是做了些许利国利民的事情的,严格来讲,在人品上,他比那位朱重八贤弟要好得多,那么找个什么借口废掉他呢?
只有一个借口,那就是&ldo;不作为&rdo;。
如果身为一个皇帝,面对一个烂摊子什么都不干,他就有理由被废。
如何能让皇帝不作为呢?
只有一个办法:什么事儿也不告诉他。
于是,无论外面发生了什么,在皇后、太子、朴不花、搠思监的努力下,最终都成功的把告急文书压了下来,元顺帝窝在宫殿里果真什么都不知道,真正做到了&ldo;清静无为&rdo;。
外面究竟发生了什么?
其实也没发生什么意外之事,无非就是闹了个刘福通,出了个小明王,蹦起个郭子兴,浮起个朱元璋,随之而来的就是方国珍、张士诚、陈友谅等等等等,这些人有个统一的名称:红巾军。
红巾军的对头,就是丞相脱脱,双方一不小心干了二十多年,在这二十多年里,元顺帝对外面的形式发展知之甚少。
渐渐的,刘福通死了,方国珍死了,陈友谅死了,张士诚死了,小明王死了,还剩下一个朱元璋,这位朱元璋先生无敌生猛,前几位的死,几乎都和他有关,在一口气统一了南方之后,此公太太平平做起了皇帝梦,他想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朝代,叫明朝。
当朱元璋先生在南方做太平梦的时候,元顺帝在北方越来越不安生,由于一直很&ldo;无为&rdo;,所以大臣们很不满,奇洛和太子爱猷识理达腊趁机逼宫。
顺帝脾气再好,也开不得这个玩笑,亲儿子要闹事,无论如何使不得,赶紧笼络心向自己的大臣,和媳妇、儿子斗,明也斗暗也斗的,这朝政就开始乱了,蒙古人的忠君思想相对来说还是淡薄些,有人支持皇帝,有人支持太子,分成两派,由中央分裂到地方,地方也分成好几派,中央还算好,两派也就打打嘴仗,地方上却不得了,动起刀兵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