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战地记者汤姆森在自己的战地日记中写道:那些被驱赶的中国人像牲口一样被宪兵塞上闷罐火车或集装箱卡车拉走,在十几个小时的苦难旅程中,他们得不到食品、得不到饮用水,甚至连一条御寒的毯子都没有。在寒冷的冬夜,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透过车厢的缝隙仰望明亮的星空,乞求初升的太阳早日到来,因为那样他们会感到暖和一些。当他们到达集中营或隔离地区时,多数已经是半死之人,这时候人们才能分到可怜的一点饮用水,食物是没有的,完全要靠自己解决。其现状惨不忍睹,不由得令人想起当年犹太人在纳粹德国集中营的情景。
在日军有计划高效率的清洗下,首先是沿海被占领城市中没有日本国籍又不愿自动离开家园的中国人被迅速清洗一空,他们或是被运往集中营,或是直接被投入隔离区不闻不问。他们的住房和财产立刻被来自日本的移民接受,紧接着清洗范围不断向内地扩大,大批的中国人不得不开始逃离被占领区沦为难民,对于那些自愿离开占领区的难民日军也不刁难,相反还提供种种交通便利,一开始人们还以为日本人是良心发现,但当他们进入隔离区时才知道自己是大错特错了。在绵延数百里的隔离区内密集的挤满了百万计的难民,无数缺衣少食的难民们在旷野瑟瑟的寒风中木然呆坐饥寒交迫。
中国政府对日本这种大规模清洗行为表示了极大的愤慨,在联合国大会上指责日本是在制造人道主义灾难,日本代表则反唇相稽指责是中国首先对日威胁使用核武器,制造了日本的人道主义灾难,迫使大批日本人不得不背井离乡逃避战乱。两国代表说到伤心激愤之处最后竟大打出手,把联合国大会听证会便成了一场东方功夫对抗赛,最后还是在各国代表的拉扯下才结束了这场激烈的外交之战。
对于汹涌而来的难民大潮,中国政府事先并没有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刚开始对于那些逃难过来的被占领区居民各级地方政府还能够提供妥善的安置,但很快就发现力不从心了,一开始难民人数每天只有几万人,后来迅速激增到几十万,很快又突破了一天百万难民入境的记录,到这时候中国政府才开始警觉日本方面这是在有意识把被占领区的人口包袱转嫁给中国,但这已经为时已晚,短短十天内超过700万的难民涌入了大后方。
这些难民的到来打乱了中国政府原定的反击计划,为安置他们的食宿和取暖问题,军方不得不动用军用物资储备救济难民,但即使这样也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每天仍有数以百万计的难民汹涌而至,他们要吃饭、要穿衣、要治病、要住宿,这些在往常看来非常简单的问题今天却让所有的地方官员头痛不已。人以食为天,当几百万吃不饱穿不暖的人聚集在一起,那如同是一座将要爆发的火山,各种刑事案件偷盗抢劫案件层出不穷,好在绝大多数人能够向以政府的号召,有秩序的向内陆转移,但即使这样,有限的火车汽车交通运输能力也无法在短时间内将所有的难民运往内地,许多人因此不得不仍待在隔离区苦受煎熬。
截止到1月20日共计有约五千万的难民被日军驱逐出被占领区,这几乎相当于整个法国的总人口,日本总人口的三分之一,美国总人口的六分之一。为接纳这些被占领区的同胞,中国政府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在甘肃、新疆、西藏、内蒙古兴建了大批临时居民区,为了使难民早日得到安置,中国政府还铺设抢修了几条快速通道,火车、军车、民用汽车昼夜不停的奔波于内地和前线之间抢运难民,支撑如此庞大的运输行动仅靠民间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为此国家不得不动用战略石油储备和粮食物资储备。
在运送难民的同时,中国方面也相应的作了一些战略部署调整,把大西北的开发建设提高的大战略后方的高度,在以往的西北开发的基础上又按照&ldo;战时需要,百年大计&rdo;的标准抢建了大量军事基地、兵工企业、新兴城市,全国各地大批军事科技人员、物资、机器也开始向西北方面疏散。
在此期间日军利用其空中优势经常对内地进行骚扰,但没有再发动什么大规模的进攻,因为日本方面也在抓紧时间向占领区抢送军用物资,同时向海外转移国民。中国方面尽管无力展开大反攻但还是派遣了大批小部队渗透入日军占领区进行游击作战,千方百计破环日军在占领区的统治。就总体战局而言,中日两国在这一阶段都在谨慎地积蓄力量,积极备战,把主要精力放在整顿后方的基础工作上。
因此,也有人说中日之战的第二阶段打的是一场运输能力战,在这一局中双方打了个平手。
第四十八章孤城?危城!
上海,素有东方明珠的美誉,然而自日军对中国发动大规模入侵以来,上海这颗明珠便坠入了苦难的深渊。
从军事方面来看,上海的守备力量不可谓不强,多年的战略经营使上海具有远胜于其他城市的空中防御体系和地面防御体系,当日军对上海地区形成合围之势后,驻上海守军司令谭成还是满怀信心让上海成为第二个斯大林格勒,打一场惊天动地的上海保卫战,挫日军于坚城之下。中央军委给他的命令也是死守上海,宁可打烂也不能让日军得到上海。
五十多岁的谭成是一个用兵厚重的高级将领,虽然有些古板,但在防守方面的确无懈可击,在接到军委命令后他便开始了大规模的城市改造工程,按片划区修建了无数的路障、街道堡垒、屯兵营、狙击点,同时他还组建了100万的民兵后备役部队。当然他也不是一个只知道被动挨打的军人,&ldo;无攻不守&rdo;的道理他也很清楚,因此,他在上海市郊构筑了了三道野战防线,为自己建立了宽大的缓冲区,准备充分发挥自己的火炮和导弹力量,在郊区大量杀伤敌人,力争在城外消耗掉日军的大部分攻城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