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o;刘三爷,共产党的理论对于农民归根到底就一句话,&rdo;李天倚呵呵一笑,&ldo;那就是打土豪,分田地。&rdo;
&ldo;共产,共产‐‐&rdo;刘三爷慢慢陷入沉思,良久才说道,&ldo;我觉得共产这两字就是所有的东西都归大家所有,人人都能用。&rdo;
&ldo;打土豪,分田地‐‐&rdo;刘三爷继续沉思,半晌后道,&ldo;我觉得这跟当年太平天国起事时的口号&lso;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rso;差不多,可是太平天国最后还是失败了。&rdo;
&ldo;刘三爷,共产党跟太平天国是不一样的,&rdo;李天倚说道,&ldo;太平天国归根到底就是还是封建王朝内部的一次不成功的农民起义,洪秀全本是一个屡次科举不中的读书人,因不满满清政权的沉重剥削,才吸取基督教义中的平等思想,创立了&lso;拜上帝教&rso;,才起兵反清。但凡农民起义,必定拿出土地来分给没有土地的农民,才能拉起一只队伍。洪秀全攻入南京后便开始大肆享乐,众王爷也开始争权夺利,归根到底还是他们思想的局限性,因为他们基本都是农民出身,政治理念本就不成熟,所谓的&lso;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rso;也就变成了一个口号。从古至今,农民起义莫不如此。这样的农民领袖很多,洪秀全如此,李自成同样如此。&rdo;
&ldo;那共产党便不会如此吗?&rdo;刘杞插口问道。
&ldo;会,&rdo;李天倚不假思索的回道,&ldo;但这只是少数现象,真正的共产党人都是大公无私的,即使有少部分人鱼肉百姓,但是他们很快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说到底这个国家就是人民自己的,人民才是这个国家真正的主人。而官员是服务于人民的,官员鱼肉百姓就相当于家里的佣人欺压起了主人,这种状况不可能持久,主人很快就回将佣人打倒,换一个新的佣人。&rdo;
刘三爷与刘杞父子两齐声较好。
ps:这几章理论较多,有点枯燥,也有点难写,更新断了几天。
第五章逼迫
时光飞逝,李天倚来到这个年代已经有六个月了。
光绪二十七年,七月二十五日(阳历1901年9月7日),奕劻、李鸿章代表满清朝廷与德国、奥地利、比利时、日本、美国、法国、英国、意大利、俄国、西班牙和荷兰11国代表在北京签订了《辛丑条约》,这个条约的签订进一步加强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全面控制和掠夺,标志着中国已经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李天倚对于这个条约已经没有什么想法了,这半年时间内他一直在宣扬共产主义,也秘密发展了几个党员。太平天国的后代刘三爷对于共产主义十分理解并积极的向李天倚申请了入党,李天倚仔细思考后同意了申请。就此刘三爷成为了满清时代的第一个党员(李天倚来自未来,不属于满清时代的党员),刘杞由于年纪还小只能成为预备党员等满18周岁自动晋升为正式党员。除了刘三爷父子外,还有几个热血少年也成为了预备党员。
在这半年里,李天倚除了宣传革命,还在思考着怎么去革命,怎么去推翻腐朽的满清朝廷,思考着如何在各个资产阶级革命党中争得国家的控制权。
当然经过半年的思索,李天倚已经想好在他认为最合适的时间起义,那就是1904发生在中国东北的日俄战争。这是一场列强为了争夺在中国的地盘而发生在中国国土上的战争,而腐朽的满清朝廷居然无耻的宣布中立。
李天倚准备先让几个预备党员打入满清新军内部,秘密宣传革命,并通过贿赂新军高级将领获得营长连长级别的军官,到1904年起事时能有几只军队为基础成立一只人民的军队。
西安,抚台北院,慈禧行宫。
&ldo;启禀老佛爷、圣上,总理大臣、庆亲王奕劻和直隶总督、北洋大臣、肃毅伯李鸿章已正式在一十一国列强的条约上签字了。&rdo;户部尚书荣禄拜道。
&ldo;签了,签了,&rdo;慈禧喜极而泣道,&ldo;终于可以回京了,可以回京了。&rdo;
光绪坐在主位上一言不发,自戊戌政变失败后被软禁在瀛台以来,他已经很少说话了。
&ldo;皇上,定一下回京的日子吧。&rdo;慈禧微微扭头对光绪说道。
&ldo;一切仅凭亲爸爸做主。&rdo;光绪面无表情的用着机械般的声音说道。
&ldo;嗯,那就下个月二十四日启程回京吧。&rdo;慈禧满意的点点头,&ldo;两宫回京是一件大事情,不能马虎。&rdo;
&ldo;老佛爷圣明。&rdo;众大臣齐齐拜喝。
&ldo;你们听说了吗,赵剥皮花了两千两买了顶候补知县的帽子。&rdo;
&ldo;听说了,听说了。&rdo;
&ldo;据说赵剥皮的堂兄是进士出身,是我们安塞县的青天大老爷啊。&rdo;
&ldo;就他,还青天大老爷?我们安塞县的知县可是个贪得无厌的大贪官啊,剥皮可比他弟弟赵剥皮狠多了。&rdo;
&ldo;赵剥皮可是仗着他堂兄是我们知县大老爷,已经狠狠的欺凌我们了,现在他身上披着一张官皮还不更加的欺凌我们?&rdo;
&ldo;就是就是。&rdo;
&ldo;哼‐‐&rdo;一声冷哼打断了小酒馆里众人的讨论。
&ldo;是找老爷府上的李管事。&rdo;一名眼尖的酒客见是李管事,连忙低声提醒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