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立太仓刘家港天妃宫石刻&ldo;通番事迹碑&rdo;及长乐南山寺&ldo;天妃之神灵应碑&rdo;‐‐宣德五年闰十二月六日,郑和等从南京龙湾开船,二十一日到太仓刘家港(按:每次皆自刘家港出发),停留一月余修建天妃宫。六年春,宫成,郑和立石刻&ldo;通番事迹记&rdo;以为纪念。至二月始从刘家港出发,到达福建闽江口长乐港后,在此停留八、九月(按:每次在此停泊),既为修建南山寺天妃宫,并在此添招水手,修造船舶,也为等候风信开洋。十一月立石刻&ldo;天妃灵应记&rdo;以留纪念,然后扬帆远行。&ldo;通番事迹记&rdo;及&ldo;天妃灵应记&rdo;为后世留下了郑和下西洋的珍贵资料。此两&ldo;记&rdo;,与远航随行人员马欢所著《瀛涯胜览》,费信所著《星槎胜览》、巩珍所著《西洋蕃国志》并为世人所珍视的第一手资料。
△在福建出航前铸造铜钟一口‐‐第七次远航主要任务为遍访&ldo;诸番国远者&rdo;。远涉重洋,惊涛骇浪,路途多艰,将有过于以往,为祈保往返安全,郑和等又在福建铸铜钟一口。钟高84厘米,口径50厘米,重77公斤,钟面铸有铭文54字&ldo;永远长生供养,祈保西洋往回平安,吉祥如意者,大明宣德六年岁次辛亥仲夏吉日,太监郑和、王景弘等同官军人等,发心铸造铜钟一口。&rdo;
△在天方国贸易珍宝‐‐宣德五年(1430),郑和使团副使洪保分艨到古里国,适默伽国(麦加)有使者来,遂派通事等七人同往,来去一年。买到各色奇货异宝及麒麟、狮子、驼鸟等物,并画天堂(天方国之别称)图一幅,回京奏报。其国王亦采方物,遣使随七人进贡中国。
△在满刺加会齐分(94页)‐‐宣德八年四月二十日到达满刺加,在此停留20多天,会聚分艨,等候南风,于五月中旬开洋回还。(按:满刺加为往来要道。郑和在其地建有排栅城垣,设四门更鼓楼,内又立重栅小城,盖造仓库。去时在此分使通往各国,返则亦在此会齐,准备回国,实为一中间转运站。)
△各国使节来京朝贡‐‐宣德八年(1433)八月,郑和使团刚由西洋诸国返回北京,各国使节皆随同而到,计有:苏门答剌、古里、柯枝、锡兰山、祖法儿、阿丹、甘巴里、忽鲁谟斯、加异勒、天方等国来贡麒麟、象、马等物。
郑和七次下西洋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航海技术之高均属空前。不仅在航海活动上达到当时世界上航海事业的颠峰,而且对扫除海上交通障碍,畅通海上丝绸之路,发展亚非国家海上贸易,以及创建亚非国家间和平相处关系作出巨大贡献。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间政治、经济、文化上友好交流,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政府问及人民间的友谊。郑和是我国、以至世界上伟大的航海家,在15世纪初期的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写下光辉篇章。
注释1《西洋朝贡典录》卷上《三佛齐国》。
2张燮《东西洋考》卷五&iddot;《文莱》。
3《瀛海胜览&iddot;古里国》。
4郑和二次远航事见郑和《天妃灵应之记》碑。而《明史&iddot;郑和传》、《明史&iddot;成祖本纪》及《明实录》俱失载。
5《明史》卷三二六《锡兰山传》。
6十六国:忽鲁谟斯、阿丹、祖法儿、刺撒、不刺哇、木骨都束、己里、柯枝、加异勒、锡兰山、熘山、南浮利、苏门答剌、阿鲁、满刺加、甘巴里。
7《瀛涯胜览&iddot;阿丹国》。
8《瀛涯胜览&iddot;祖法儿国》。
9《明仁宗实录》卷一上,永乐二十二年八月丁巳诏。
10《明史》卷三。四《郑和传》。
1981年发现于福建南平市,现存南平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仁宣之治明成祖朱棣于永乐二十二年(1424)七月病死后,皇太子朱高炽即位,改元洪熙,是为仁宗。仁宗只做了10个月的皇帝就病死了,他在位时间虽短,但在永乐时代,成祖多次巡幸北京和亲征漠北,他以太子的身份长年在南京监国,主持朝政,因此,他在明史上还是有影响的。仁宗死后,朱瞻基继位,改元宣德,是为宣宗。仁、宣统治期间,是明王朝的鼎盛时期。在朱元璋创业的基础上,从政治到经济等各方面来求得社会的安定与统治的稳固。在皇室内部虽然爆发了争夺皇位的&ldo;高煦之叛&rdo;,但很快被平息。政治清明、周边形势安宁、内阁制度确立、百姓得到休养生息。史学家因此称这一时期为&ldo;仁宣之治&rdo;。谷应泰说:&ldo;明有仁、宣,犹周有成、康,汉有文、景。&rdo;1仁、宣时期,明朝的内阁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阁权已重于六部之权。史载:&ldo;仁宗而后,诸大学士历晋尚书、保、傅,品位尊崇,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阁权之重,偃然汉唐宰辅,特不居丞相名耳。&rdo;2又称:&ldo;迨仁、宣朝,大学士以太子经师恩,累加至三孤(少师、少傅、少保),望益尊。而宣宗内柄无大小,悉下大学士杨士奇等参可否,虽吏部蹇义、户部夏原吉时召见,得预各部事,然希阔不敌士奇等亲。自是内阁权日重,即有一二吏兵之长,与执持是非,辄以败。&rdo;3仁、宣时期阁权之重,可见一斑。它之所以如此,与当时的阁臣&ldo;三杨&rdo;(杨士奇、杨荣、杨溥)的特殊身份有关。他们都是仁宗居东宫时的旧臣,在朱棣在位时,为维护朱高炽皇太子的地位不被成祖子朱高煦所夺,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他们在内阁任职时间都很长。&ldo;杨士奇在内阁四十三年,虽其始不过为学士,然已预机务,后加至公孤,始终在枢地,不出内阁一步,古来所未有也。同时值内阁者,金幼孜三十年,杨荣三十七年,杨溥二十二年&rdo;4。在朝臣中享有很高的威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