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浸《康熙字典》
但凡大部头的书,都会牵连一些士人因字获祸,《四库全书》有,《康熙字典》也有。乾隆时期,江西的举人王锡侯就因为改编《康熙字典》,编写《字贯》,遭遇了杀身之祸。
《康熙字典》于1716年(康熙五十五年)一月十三出版,总纂官是陈廷敬,此人颇得康熙皇帝的赏识。康熙曾经给他写过&ot;春归乔木浓阴茂,秋到黄花晚节香&ot;的楹联。
陈廷敬原来的名字是陈敬,中间一个&ot;廷&ot;是因为&ot;才高一筹&ot;,殿试第一名,顺治皇帝特别赐予的。因为才华横溢,为官正直,陈廷敬从廷试那一刻开始就步步高升。康熙四十二年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1710年,康熙皇帝命他与张玉书一起主持编纂一部字典,本来张玉书担任总纂官,陈廷敬辅助,第二年,张玉书病逝,陈廷敬继任总纂官。
王锡侯因善于考证字音字义,所以对《康熙字典》做了精深的研究,看多了,就发现《康熙字典》收字很多,但按照笔画查字,使用者总是会查到字却不能知其所有组词用法,而且字与字之间没有联系。于是他就想把读音或意义相同、相近的字,汇集到一处编写一部名为《字贯》的新字典,并很快出版了。
因仇家寻衅告发,江西巡抚海成上奏乾隆皇帝,建议革去王锡侯&ot;举人&ot;头衔作为惩罚。乾隆看到奏折,初定为是妄行著书立说。然而待他翻看《字贯》后发现,王锡侯竟然把康熙、雍正、乾隆的名讳直书无所避讳,不禁勃然大怒,下谕说王锡侯罪不容诛,应该按照大逆不道的条例定罪。斩了王锡侯,就连王锡侯的儿子、孙子也一起被处决;江西巡抚海成,因上奏所拟刑罚太轻,替罪人说好话,也被治罪,判为斩监候,秋后处决;原江西布政使周克开、按察史冯廷丞等人因为看过《字贯》一书,却没能检查出其中悖逆而被革职……上上下下牵连近百人。
殿版换酒喝
康熙中期在武英殿设立了修书处,这儿成了当时世界最大的编辑出版印刷中心。武英殿图书不计成本只要精美,许多古籍乃至名著《红楼梦》等,都出版于此。此处所出书称作&ot;武英殿本&ot;,简称&ot;殿本&ot;。
那时木活字铜活字虽已普及,但是为了追求逼真的仿古效果,还是大量采用雕版技术,那版用枣木或梓木经蒸煮脱水工艺制成,造价非常昂贵。书出以后木版就收藏起来。年代多了,大殿周围房间层次分明地藏满了殿本版,皇帝常常派大员检查,库门封锁,十分严密。
咸丰以后,到处闹着盖园子、开洋务,武英殿渐渐破落下来。武英殿里有一个实录处,一群文人日夜轮流值班,随时记录朝廷大事。到了冬天,煤炭少,实录处的官员冻得浑身哆嗦。竟然撬开了库门,抽出殿版劈了烧炉子,还拿了殿版送给私营刻字店,换回来烧酒,大家围着炉子喝烧酒!
第15节:清圣祖康熙篇(5)
偶然一次,当时在翰林院任职的张之洞来到了武英殿,看到如此珍贵的殿版,忙忙地起草奏章请旨说殿版不应该废弃,应该量力再印古籍。有朋友听说他要奏请这件事就连夜过府劝他说:&ot;你想掀起大狱吗?那殿版早已星散零落,你这一奏,不知有多少顶带、人头要落地,这人你得罪得起吗?&ot;张之洞低头思索半天,又仰天长叹一声,只好作罢。
吓煞人香碧螺春
康熙南巡游玩时,每到一处名胜都见景题诗或题写唐人诗句。陪同游玩的江苏巡抚宋荦见他兴致颇高就请求说:&ot;臣家里在西陂有一处房产,想请皇上御笔题两个字。&ot;康熙笑着说:&ot;这两个字可不好写。&ot;但仍然书写了二字赐给他。
洞庭湖东山碧螺峰石壁生长着几棵茶树,当地人称其茶叶为&ot;吓煞人香&ot;。康熙游太湖,宋荦进贡此茶,康熙嫌其名不雅驯,赐名&ot;碧螺春&ot;。
宋荦任江苏巡抚长达十三年之久,三次南巡接驾。《清稗类钞》记载:康熙因他年老,特赐他御用豆腐的做法,传旨说:&ot;我平常食用的一品豆腐与寻常不同,因为巡抚是个有年纪的人了,就让御厨太监传授给巡抚厨子,好让他后半生享用。&ot;
梅珏成是大数学家梅文鼎之孙,自幼受到康熙帝的赏识,入值南书房,考订数学方面的书籍。乾隆年间,他官至左都御史,后退休家居。乾隆第三次南巡,他到清江浦(今江苏淮阴)接驾,乾隆念他家计清贫,几个儿子都未做官,特赐他的长子为举人。还赐诗曰:&ot;推恩缘念旧,皇祖内廷臣。&ot;钱陈群、沈德潜是乾隆所赏识的文学侍从,乾隆前几次南巡,他们都前来接驾,君臣之间诗酒唱和,乾隆多次给他们加官进爵。沈德潜是乾隆四年进士,中进士时年已67岁,乾隆称他为老名士。乾隆南巡时,他退休家居。传说他曾陪乾隆游览西湖,时值严冬大雪,乾隆戏吟诗曰:&ot;一片一片又一片,三片四片五六片,七片八片九十片。&ot;沈德潜请求接续此诗,吟出&ot;飞入梅花都不见&ot;的句子。乾隆击节赞赏,脱下所穿的貂裘赏赐给他。
康熙废太子
康熙四十七年,康熙帝出巡塞外。此次出巡,他带上了自己最喜爱的小儿子胤祄。没想到,由于一路风餐露宿,胤祄八月中旬竟得了重病。康熙帝焦虑万分,将小儿抱在怀中,不分昼夜,亲自照料,并急令御医赶来为胤祄疗治。胤祄的病一度曾有所好转,康熙帝欣喜若狂,说自己因此而获得新生。不料,九月初二早晨,胤祄病情急剧恶化,初四就夭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