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节:清高宗乾隆篇(9)
刘墉:祖传牛皮癣,专治老中医
刘墉刘石庵患有牛皮癣,每当发病的时候奇痒难耐,痛苦不堪。一些江湖术士知道这个情况后,经常打着名医的幌子上门骗取钱财。有一天又有这么一位,在刘府门前送帖子,上写:&ot;祖传老中医,专治牛皮癣&ot;。刘墉一见,心想就让他试试吧。于是接进府里好好招待。谁知这只是一个庸医,各种好药材都用遍了,钱花了不少,病却一点也不见好。刘墉一气之下把他赶出家门,并在自己门前贴一告示,上写:&ot;祖传牛皮癣,专治老中医!&ot;
张之洞在湖北开始创办洋学堂的时候,聘请了好多老师宿儒来当教习(等于现在的教授)。张之洞第一次对教习们讲话,说了句语重心长的笑话。他说:今天请到的老师们,都是&ot;袞袞诸公&ot;(衣服光鲜的样子,指做官),希望大家能够尽心尽力地教好学生。如果不能教好学生,便和开设这学堂的最初意愿相悖了,那么,只好是&ot;诸公滚滚&ot;了!
张之洞最讨厌人们用日本名词。有一次,他的一个幕僚草拟了一份文稿,他审阅的时候看到里面有&ot;健康&ot;一词,就批示说:&ot;健康乃是日本名词,写文章居然用这种字眼实在是可恨!&ot;这幕僚反唇相讥,在旁边标注说:&ot;&39;名词&39;一词也是日本传来的,用了岂不是更可恨?!&ot;
清代的年羹尧,原来秉赋非常恶劣,粗鲁愚钝。后来是靠一位明师教导出来,而文成武就的。因此日后他对请来教导子女的老师也就特别恭敬、重视,优待异常。优待归优待,在老师教书的地方,他却贴了这样一副对联:&ot;不敬师尊,天诛地灭;误人子弟,男盗女娼。&ot;倒是直白恳切。
1896年,李鸿章怀着&ot;联络西洋、牵制东洋&ot;的心理,带领四十五名随员从上海出发,乘法轮赴欧洲考察。先出席莫斯科沙皇的加冕礼,继而访问德国、荷兰、比利时、法国、英国,再渡海赴美,经加拿大、日本,于10月返抵天津。这趟欧美之行令这位在中国推行洋务改革已三十年之久的大臣大开眼界。不过在此期间李鸿章也出了不少洋相:
带上棺材一起走。出访期间,自然是各类物品、人员都准备齐全,出奇的是李鸿章竟然还带着一具棺材随行。他说:&ot;我已73岁,随时可能辞世,但中国人不能死在外国土地上,一旦死于外国,就把我安置在棺木中运回国去,也等于是死在了天朝故土。&ot;也算爱国吧。
大抽水烟袋。不管何时何地,只要烟瘾发作,李鸿章就会呼唤随从端来他的大水烟袋,侍候他吸烟。出访日本,在日本酒店住过以后,他的水烟蒂竟然把房间的地毯烧了几个洞,后来由中国使馆负责赔一笔钱给酒店才算了事。
烹吃宠物。在访问法国期间,法国的一名大臣赠送给李鸿章一条当地著名的宠物狗。过了几天,这个大臣回访李的时侯问他:&ot;您觉得那只小狗怎么样?您喜欢吗?&ot;李鸿章回答说:&ot;味道和中国的狗差不多,倒是非常的可口。&ot;
某一位学究,认为自己的书法独步海内,既有名家大师的传统又有独到的创新。一次有机会遇到曾国藩,就洋洋自得地请这位重臣点评。曾国藩早听说了有关他的事情,于是煞有介事地看着他写的条幅说:&ot;诸位看,这一笔自然是取自颜体,很有风范;这一笔一定是取自柳体,也颇得神髓;而这一笔则取自赵体……&ot;学究刚一听,自然非常得意,当他见在场的人都哈哈大笑的时候才回过味儿来:曾国藩这是在骂他写的字是四不像的杂拌字呀!
纪晓岚:钦赐翰林院吃烟
清代乾隆年间编修纪昀,字晓岚,一字春帆,自号石云,是清代著名学者和文学家,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太保,任《四库金书》馆总纂官,删定总目提要。性坦率、好滑稽。著有《纪文达公遗集》和《阅微草堂堂记》等。
纪昀嗜烟如命,乾隆皇帝得知他嗜烟如命,也&ot;赐斗一枚,准其在馆吸食。&ot;纪昀也由此自称是&ot;钦赐翰林院吃烟&ot;。
《清朝野史大观》记载:纪昀不慎丢了旱烟袋,着急之余,其仆人对他说:&ot;您别着急,明天到旧货市场上转转,肯定能找回来。&ot;纪昀半信半疑。但次日他还是按仆人说的,来到旧货市场,果然看见。一人正拿着他的烟袋在市场上等待买主。纪昀便急忙上前问道:
&ot;多少银两先生肯卖?&ot;卖者说:&ot;这个烟袋锅子太大,没人能用得了,客官若看得上,随便给几文就行。&ot;于是,纪昀只花了几文小钱,便使自己的大烟袋失而复得。
另有一则说和府新建花园,因为纪的才学过人,和珅就请他为花园题写亭额。纪昀爽快答应,给他送去了&ot;竹苞&ot;二字的横扁。和珅将纪昀的题字挂在自己新建花园的凉亭上,并向乾隆皇帝汇报了此事。乾隆一听,哈哈大笑起来,和珅被皇帝的大笑弄得莫明其妙,急忙向乾隆帝求教,乾隆帝这方边笑边说,&ot;你把那两字拆开来看看,岂不是&39;个个草包&39;吗?&ot;
乾隆怒斥纪晓岚
清朝各个皇帝都偏爱南巡。一百年来,曾十二次大规模南巡。光是乾隆皇帝一人,就曾经六下江南。各个皇帝在南巡途中虽然也做了一些兴修水利、修建海塘等利国利民之事,并减免沿途百姓的赋税,但是沿途修建行宫、御道、游玩景点,拆毁房庐屋舍,致使许多百姓流离失所,百业凋敝,给百姓带来的却是难以承受的苦难。朝中百官和各地的地方官自然知道其中的苦楚,可谁又敢扫皇上的兴致呢?但总有一些生性耿直、刚正不阿的人站出来进言。然而螳臂当车,常是招来祸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