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萨特传拒绝荣誉 > 第3章(第1页)

第3章(第1页)

萨特一生博览群书,勤奋写作。但他不是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埋头书斋的书呆子。他对这个世界充满兴趣,喜欢到处走走,到处看看。旅行是他特别喜欢的度假方式。

萨特自小就盼望着到世界各地旅行,那是受一种冒险精神的驱动。他认为人生就是一系列的冒险。他年轻时经济并不宽裕,仍然省吃俭用攒下钱来旅行。这时旅行对他主要有一种文化的意义。他可以了解不同国家和民族的风土人情习俗。二次大战后他已成名,他的旅行又多了一层政治色彩的含义。他一生去过世界上的许多地方,也到过中国。

萨特对于旅行的态度很有特点:他不是把许多时间花来到处走动,观看所有的景观,而是让自己沉浸在一种气氛中,比如说什么都不做,坐在广场上吸烟斗。在旅行中他想做的是对当地总体性的东西有所把握。

萨特给人的印象是很自负,很狂傲的。他从小就有一种天才感。年轻时在中学、在巴黎高师,他和好友尼赞以超人自居,不屑与众人往来。但萨特还有另外不太为人所知的一面,这就是一种充分的平等精神。这也是他从小就有的,源于外祖父共和主义政治态度的影响。这两种看似矛盾和对立的观念在萨特那里得到和谐的统一。他既以自身的独特价值而自豪,又承认大众平等,人人都有同样的价值。

他的优越感和自负精神使他在向文学巅峰攀登时没有心理障碍,敢于同任何名家一比高低。而他的平等精神又使这种优越感保持在民主的范围内,不致产生等级观念。实际上萨特一生对任何形式的等级制度(种族主义、法西斯主义、专制主义等)都是深恶痛绝的。他在实际与人相处时,从不认为自己高人一等。

萨特对于诺贝尔文学奖的拒绝曾经轰动一时。也许他是唯一的一个自愿拒绝诺贝尔奖金的人。萨特还有一些对于荣誉的拒绝不太为人所知,如二次大战后他对于政府授予的荣誉勋位的拒绝。萨特几乎对一切荣誉和名声都持厌恶的态度。战后他声名鹊起,在作《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的演讲时听众蜂拥如潮,女人们被挤昏在地,但他并不喜欢这种场面,他认为这些人并不真正理解他。

萨特是一个真正勘破了世俗荣誉和名声的人。他认为那些东西都是身外之物。他的天才感使他不屑于接受这种世俗的荣誉,他认为授奖者并无这种资格,接受了就是贬低了自己。他的平等观念也使他拒绝这种荣誉,因为这种奖励体现了一种等级制。作为一个写作者他看重读者对自己作品的反应,但这与某种奖励是两回事情。他认为给作家排名次、分等级是非常没有意义的作法。常有人说萨特总是意在博得公众的注意,甚至还有说他在拒绝诺贝尔奖多年以后,又想重新得到这一笔钱,这全都是无稽之谈。

&ldo;他人就是地狱&rdo;也许是萨特最为人熟知的一句话了。由于这句名言,

也由于他在《恶心》等作品中塑造的&ldo;孤独者&rdo;的形象,在人们的印象中,他应该是一个离群索居、郁郁寡欢、与他人老死不相往来的人。实际上的萨特并非如此。他的确很孤独,但那是指的精神生活。在实际生活中,他是很愿意与人交往的。

萨特与男人的关系和他与女人的关系有根本的不同。总的来说,他同男人的关系缺乏一种深层次的友谊。这种关系较为冷淡,大都不能持久,最后以疏远和绝交而告终。如对加缨、热内、贾科米泰等都是这样。

萨特在同男性交往时本能地感受到一种潜在的敌意。这也许与他童年时的经历有关。他自小就同女性接触得较多,根喜欢她们,交往起来轻松自如;而他几乎没有小男孩作为玩伴,也很讨厌成年男性,母亲的再婚和对继父的隔阂更加强了这一情结,他甚至不希望自己长大成男人。

基于这种感受,他在同男性打交道时很不喜欢求人帮助,哪怕是像问路这样的小事他也不愿求人。他觉得这样就使自己产生了一种依赖性。他不希望依赖于任何人。但是当有人求他帮忙时,他却一改这种生硬拒绝的态度,乐于助人,显得热情可亲。因为这时那种敌意感消除了,他觉得自己正在得到承认。

萨特不愿人们对他过于信任,把属于自己隐私的东西告诉他,这使他感到厌烦。他觉得自己在被迫扮演一个大师的角色,不得不对门徒提出忠告。这样就使得他们处在不平等的地位上。萨特从小不喜欢上流社会的交际,他也从未成为其中的一员,本来按其社会影响他是完全可以跻身其间的。

萨特同女人的关系要密切得多。他可以同一个他喜爱的女性闲话终日而毫无倦意,第二天还可以接着再谈。而他同男性朋友一淡完正经事就准备立即结束谈话,不可能有这种情绪和气氛。

在萨特看来,一种正常的生活就意味着同女人的连续不断的关系。他认为自己在抽象的理解力方面是发展了,但这是片面的,缺乏一个正常人应有的感受性,而女人正好可以给他这个,弥补他的不足,使他变得正常。

萨特一生中有过许多女人。他从小就立志当一个作家,而一个作家应该有许多恋爱事件,他就是这样来设计自己同女人的交往的。

萨特少年时曾被一个他喜欢的女孩骂为&ldo;丑八怪&rdo;,这显然给他很大的打击。尽管后来他知道他的&ldo;丑陋&rdo;不仅不会影响同女人的关系,似乎还变为一种特殊的吸引力,他还是只愿意同漂亮的女性或者至少具有一定魅力的女性交往。因为对方的美可以使他的丑得到某种平衡,不至于使他们成为太显眼的一对。

由于受到母亲和外祖父的过度宠爱、哄弄和亲吻,由此产生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同时作为对自己矮小身体的一种心理补偿,萨特从小就有一种倾向,那就是对于活动性的强调而忽略感受性和被动性。这对于他的性生活有根大影响。

萨特在同女人的性接触中从未意识到自己是爱抚和被动的对象,而只有活动性的感受。这样,他和对方的关系就不是相互的,从而导致一种带有虐待狂的接触。虽然实际上他认为男女之间是平等的,但在性活动中又取消了同女人平等的感觉,使自己处于支配的地位。

在了解萨特这一特性后,我们再去看他的哲学著作《存在与虚无》,就不会诧异他为什么会花一整卷的篇幅来探讨身体、性爱、情欲、受虐狂、虐待狂的问题。他的哲学本来就是来自他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

萨特的这种感受特性使他成为一个工作狂。他从来不会放松自己,甚至看到别人放松(如打哈欠、伸懒腰)也心里不舒服。工作时他总是坐在硬椅子上,从来不坐有扶手的安乐椅,也从不躺着看书。他平时走路做事总是快速有力的。为了提高写作速度,他大量服用兴奋剂,使自己不断处于紧张状态,毫不吝惜自己的身体。例如他在写《辩证理性批判》的整个期间都服用兴奋剂,每天要写十页左右。波伏瓦回忆说,那气势,那速度,使她觉得是在看一场运动会上的绝技表演。萨特写作时简直就是在玩命。当发现自己大脑空空,没有工作欲望时,他有一种十分焦虑甚至羞耻的强烈感受,他觉得自己的生命失去了意义。只有生病才给他一个休息和放松的机会。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