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三国机密之军师联盟 > 第141章(第1页)

第141章(第1页)

这哪里是在说周代,根本是在诽谤袁公。城门丞怒气冲冲地跳上台去,喝令书生住嘴。书生看了看他,轻蔑一笑:&ldo;这里既非国,也非郭。我与诸位讲故事,你是何人,敢来喧哗?&rdo;台下一阵喧哗,城门丞道:&ldo;你聚众闹事,论律当斩。&rdo;

书生又是一笑:&ldo;论律?汉律六十篇,先有《九章》、《傍章》,又有《越宫律》、《朝律》。你说的是哪一篇?&rdo;城门丞一愣,他是行伍里拔擢上来的,没当过刑吏,哪里知道这些,只得说道:&ldo;自然是杀你头的一篇!&rdo;书生又笑了:&ldo;律令合计三百五十九篇,其中有死罪六百一十条,赎罪以下二千六百八十一条,你又说的是哪一条?&rdo;

这一连串数字让城门丞张口结舌,一时说不出话来。书生面向百姓道:&ldo;地穴里的鼷鼠,也敢妄谈太阳光辉,岂不可笑?&rdo;那女子的笛声也恰到好处地吹出一个滑音,似是调笑,立刻惹来了一片哄笑。城门丞恼羞成怒,从腰间拔出佩刀朝书生砍去。书生身后的童子猛然睁眼,长剑递出。只听锵的一声,城门丞的刀顿时被磕飞,一把锋利的剑顶在了他的咽喉。台下百姓齐声惊呼,眼睛都瞪得大大。

&ldo;无知之徒,还不快下去,扰了我说史的雅兴。&rdo;书生挥挥袖子斥道。童子把剑一收,城门丞连滚带爬地下了台,背后一阵冷汗。那童子的剑法未免太快了,简直不像是人。他当即打消了召唤卫兵驱散人群的念头,这个书生的谈吐不俗,万一有什么来历,他这个小小的城门丞可得罪不起。

很快新邺城里许多人都听说了,说旧城有个书生善讲旧事,颇得民心,无论走到哪一门附近,都有大量听众。还有一些流氓闲汉主动维持秩序。这个书生既不煽动闹事,也不聚众诽谤,所言所讲都是三代春秋,卫兵们拿他没办法,只得任由他去。有些官员嗤笑他斯文扫地,可也忍不住派些仆役出去,听听他到底讲些什么,以作谈资。一来二去,这个消息传到了治中从事审配的耳朵里。

袁绍大军离开以后,审配就成了邺城最高的统治者。这位治中从事的地位比较古怪,虽然出身河北,但拥护袁尚继嗣,所以与逢纪为首的南阳派相善,是田丰、沮授等人的眼中钉。不过审配根本不在乎,他坚信一切都会按照他的轨道行进,任何阻挠的人都会被车轮碾碎。

审配正在给袁绍写信。在他看来,袁军势大,没有必要急着与曹军决一死战,慢慢耗死才是正略。近期袁军调整了策略,进攻放缓,审配认为这毫无疑问是自己的功劳。

他写到最后一笔,毛笔在信笺上漂亮地甩出一个大大的撇,墨迹几乎甩到纸外。审配欣赏了一番,心满意足地把信笺折好,这才望向下首。

&ldo;辛老弟,那个书生你如何看?&rdo;

跪坐在他下首的,是一个三十岁出头的儒雅之士,长脸细鼻,两只圆眼分得很开,像是一只惊讶的山羊。他叫辛毗,也是大将军幕府的幕僚。辛毗见审配把视线移向他,连忙道:&ldo;以卑职之见,这不过是一个想出名的儒生,故意举止狂狷,欲暴得大名,以获入城之资罢了。&rdo;

审配轻声&ldo;哦&rdo;了一下,又问道:&ldo;邺城一向欢迎儒士游学,优容以待,他何必多此一举呢?&rdo;辛毗恭敬道:&ldo;欲效冯谖而已。&rdo;

冯谖是战国时孟尝君门客,初时不受重视,故意三次弹剑抱怨,才被孟尝君以上客对待。这个书生,显然是不甘心于普通儒生,想获得更好的待遇。这些小心思,审配自然知道,他轻蔑一笑:&ldo;既然想当冯谖,不知道有何才能?&rdo;

辛毗道:&ldo;口才倒还不错,不然四野百姓也不会围着他转悠。&rdo;审配笃信君子讷言,对鼓舌摇唇之徒一向没什么好感,他有些厌恶地摆了摆手:&ldo;既然是儒士,就交给辛老弟你去处理吧。&rdo;

辛毗一愣,可这时候审配已经开始铺开另外一张信纸,这是下逐客令了,他只得起身告辞。等到离开了审配的府邸,辛毗才恨恨地低声骂了一句:&ldo;老狐狸!&rdo;

这书生在城外隐然成势,若是直接下令抓起来,难免会搅动百姓不安,还会惹来士林物议;若是接入城中,以那书生的狂狷性格,惹出什么麻烦,也会怪罪到主事者头上。审配极度爱惜自己名声,这种左右都不落好的事,他毫不犹豫地抛给了辛毗,几乎不加掩饰。

辛毗和哥哥辛评、公则一样同属颍川派,在审配眼里,都属于沽名钓誉之党,派他们去交接沽名钓誉之徒,再合适没有。辛毗想到这里,无奈地叹了口气,登上马车返回自宅。他其实并不看好颍川人在袁营的未来,只不过哥哥辛评一心热衷于子嗣拥立,他也只能无可奈何地留下来。

幸亏他见审配时,也多留了一个心眼,没把情况说全,那个自称叫做刘和的书生,一直在公开宣扬是荀谌的弟子。

荀谌弟子这个名头,或许能唬住别人,但吓不到辛毗。&ldo;荀谌&rdo;究竟是谁,辛毗最清楚不过。按照蜚先生的谋划,这几年来,&ldo;荀谌&rdo;大部分书信都是由辛毗代笔而成。他和荀谌是同乡,对他的口气、笔迹乃至学见都模仿得惟妙惟肖。此时突然冒出一个荀谌的弟子,这在辛毗看来,与其说是破绽,倒不如说是个把柄。

&ldo;使功不如使过,待我戳穿了他的大话,再施恩于他,不怕他不心悦诚服。这人口才了得,或许能为我颍川所用。&rdo;辛毗想到这里,吩咐车夫停一下车,然后派了心腹出去办手续,安排&ldo;刘和&rdo;入城。

&ldo;您还要见见他吗?&rdo;心腹问。

&ldo;不必了,直接送到驿馆里……嗯,安排一间中房。&rdo;

辛毗淡淡道。这种貌似狂狷、实善钻营的家伙,不必太给面子,晾他一阵,收服的效果更好。自从孔融在许都放出风说要聚儒以后,许多河北士林之人都骚动起来,他们不便前往南方,就都聚在邺城,什么人都有,都等着统一南下。

&ldo;现在我把你搁进囊中了,锥子能不能冒头,就看你自己了。&rdo;辛毗心想。

就这样,书生刘平在众目睽睽之下,被大车以高规格接入新城,直入馆舍。其他儒生看他大摇大摆的模样,无不窃窃私语。他们被分配的那间屋子宽敞明亮,打扫得一尘不染,甚至在大榻旁还有一张小榻,显然是给小童准备的。无论袁氏行事如何,在优待士人这方面,确实是无可指摘。

他们进了屋子,掩起门窗,确定四周无人。刘平一屁股坐到榻上:&ldo;快取些水来。这些天来可把我渴坏了。&rdo;

刘平以前在河内时,就经常跟一些乡夫野老聊天,在他看来,这些人与自己并无差别,都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他乐于听他们讲话,还时常把书中看来的故事,化为粗鄙之言,讲给他们听。这次在邺城故伎重演,他感觉到很快乐。他的口才其实并没多好,受到如此欢迎,只不过是因为从来没有一个士子像他一样,纡尊降贵给这些百姓讲故事。

任红昌环顾小屋,看到屋角放着一口精致的水瓮,旁边搁着三个碗。她舀来一碗,刘平一饮而尽。这是上好的井水,清洌甘甜,和旧城那种土腥味的河水有霄壤之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