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亲征录》。《史集》作安忽一合忽出、忽里勒、忽都答儿;《秘史》作阿兀出把阿秃儿、豁团斡儿昌、忽都兀答儿;沆忽阿忽出,《太祖纪》作沆忽。另二人失载。
《史集》载,他们没有同意。&ldo;却从锅中舀出蒙古人用肠子和血熬成的一种沸羹,泼到使者的脸上&rdo;,此物是&ldo;蒙古人用动物内脏和血熬成的&rdo;,这里大概是指恩&iddot;姆&iddot;普尔热瓦尔斯基所描述的一种蒙古食物:挤出羊肠里的东西后,灌上血煮成的一种灌肠。
参见《史集》第一卷第一分册,普尔热瓦尔斯基《蒙古地区和唐古特人地区》,莫斯科,1946年。
据近人王国维考证,彻彻儿山即今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北230里的苏克苏尔山。参见《观堂集林.金界壕考》。
犍河,见《太祖纪》、《亲征录》。《元史&iddot;沼烈台抄兀儿传》作坚河;《秘史》作刊沐涟,即刊河,今额尔古纳河右岸支流根河。
古儿罕。又作局儿罕、菊儿罕、葛尔罕、阔儿罕、古儿合等。蒙古初兴时,各部以此称共同的盟主。即&ldo;诸汗之汗&rdo;或&ldo;大汗&rdo;之意。《秘史》释为&ldo;普皇帝&rdo;,《史集》释为&ldo;算端和诸国王们的主君&rdo;。
关于此次盟誓和推举札木合为&ldo;古儿罕&rdo;的地点,《太祖纪》、《亲征录》均称在秃律别儿河岸,《元朝秘史》说&ldo;至于刊沐涟河洲的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诸部行。将札木合立作皇帝。&rdo;《元史!召烈台抄兀儿传》称在&ldo;坚河之滨忽兰也儿吉之地,谋奉札木合为帝&rdo;。贾敬颜师在《亲征录》校勘中指出&ldo;忽兰应与此秃律别有关连,然何以彼此歧异,不得其故&rdo;。
也儿吉,又作额儿吉,《元朝秘史》释为&ldo;岸&rdo;。忽兰(又作乌兰)也儿吉即&ldo;红岸&rdo;之意。笔者认为忽兰也儿吉当在秃律别儿河(今得木布干河)南岸、坚河(刊河,今根河)北岸,且在两河流入额尔古纳河入口处附近的一处地方。《亲征录》、《元朝秘史》分别只记录了此&ldo;红岸&rdo;北、南的一条河流,故而产生了记载的歧异。如此解释,与其地望相合,且可使两书记载看来&ldo;彼此歧异&rdo;之处得以一致。
关于通报消息之人,《元朝秘史》记为豁罗刺思人豁里歹,《史集》称&ldo;有一个名叫火力台的人。听到了他们商议的事和这些话,……他到成吉思汗处报告了那些话后,成吉思汗马上带着他出征&rdo;。《太祖纪》则说:&ldo;塔海哈时在众中,与帝麾下抄兀儿联姻,抄兀儿偶往视之,具知其谋。即还至帝所,悉以其谋告之。&rdo;《元史&iddot;召烈台抄兀儿传》记&ldo;抄兀儿知其谋,驰以告太祖&rdo;。
据《亲征录》的记载,笔者认为至成吉思汗处通报札木合之谋者。实则抄兀儿与火力台二人。
亦剌合,又作桑昆、鲜昆、亦剌合鲜昆、你勒合桑昆。亦剌合、你勒合为名;桑昆、鲜昆即详稳,为官职。1196年,他随父王罕配合金朝击败塔塔儿部,被任为本部详稳。
阿兰塞,《史集》作&ldo;阿剌勒(意即岛)的边缘&rdo;。王国维认为此塞乃釜源界壕鹤五河堡子的一段。见《观堂集林&iddot;金界壕考》。又作阙奕坛、阔亦田,蒙古语音译,意为&ldo;寒冷&rdo;。洪钧认为阔亦苗位于今内蒙古苏尼特左旗东北40公里的寒山;王国维以今内蒙古札鲁特旗以南的灰腾岭或灰腾山当之。其地当在今哈拉哈河上源处。
者别,意为箭镞或枪剌。这里成吉思汗掩饰了自己颈部被射伤,而说是自己的马被射伤。
克烈,又作怯烈、客列亦惕、克哩叶特,是当时漠北最大最强的一部。其分布地域大抵东至怯绿连河上游之南,西至杭海岭(今杭爱山),北至土兀剌河和斡耳塞河(今鄂尔浑河)下游一带,南临大漠。
见《亲征录》。曲薛吾撒八剌,《太祖纪》作曲薛吾、撒八剌二人;《元朝秘史》作可克薛古一撒卜剌黑;《史集》作可克薛兀一撒卜剌黑。
(元朝秘史》作阿不只阿一阔迭格儿、阿卜只合一阔帖格儿;《亲征录》作阿不札阙忒哥儿。其地当在今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西北或蒙古苏赫巴托尔省南部。
1202年春,成吉思汗在出兵征伐塔塔儿前,颁布了一道命令(札撒):&ldo;若战胜时,不许贪财,既定之后均分。若军马退动至原排阵处,再要翻回力战,若至原排阵处不战回者,斩。&rdo;但忽图剌罕的儿子阿勒坛、捏坤太师的儿子忽察儿别乞、成吉思汗的叔父答里台斡惕赤斤等蒙古贵族居然不遵从法令,战时仍按旧习惯随意抢夺,违反了军令。成吉思汗遂命其那可儿忽必来、者别二人将他们抢来的牲畜、财物全部没收,分配给众军。
不兀勒札儿,《元朝秘史》译作&ldo;许婚筵席&rdo;。《太祖纪》称&ldo;布浑察儿,华言许亲酒也&rdo;。&ldo;不兀勒札儿&rdo;一语,意为吃羊颈喉肉。蒙古青年男女从结婚之日起,连吃三天羊颈喉肉的风俗,直到现在,蒙古地方还存在。羊颈喉的骨头很坚韧,用它祝贺夫妻百年好合。故&ldo;吃羊颈喉肉&rdo;,意为男女成婚喜宴。参见策&iddot;达木丁苏隆编译,谢再善译《蒙古秘史》,中华书局,上海,1956年。
参见《史集》第一卷第二分册、《秘史》、《亲征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