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李鸿章传记 > 第3章(第1页)

第3章(第1页)

李文安决定让鸿章随同哥哥瀚章一起接受启蒙教育。李鸿章本来名叫章铜,李文安给他改了新名字叫&ldo;鸿章&rdo;。意思是希望他&ldo;鸿图大展,文章经国。&rdo;后来,李鸿章真的实现了李文安的愿望。其实,在这之前,李鸿章就随父亲读书了。父亲的书房叫棣华书屋,是个环境优美的地方。李鸿章是从这里走上求学之路的。由于李文安对李鸿章的教育严格但不拘泥,所以李鸿章不仅能博览群书,而且善于思索,并显露出他性格中决断、刚猛的一面。

李文安在家里养了一缸漂亮的金鱼,全家人都很喜欢。有一天,李文安对家里人说,今年金鱼产子多,是个好兆头,今年家族里的孩子能考取秀才的肯定多,并点着名字说这个孩子可以进学,那个孩子也可以进学。第二天,李文安发现一缸鱼全死了,一追查得知是李鸿章干的。李文安生气地斥问:你为什么把鱼都弄死了?李鸿章很认真地回答说,这么多人都进学,怎么就没有我?这缸鱼不能留,该死。李文安说,你才11岁,还不到进学的年龄呢!

李鸿章小时候的学习,侧重于应付科举考试。他的义理、经济之学进步很快,制艺技巧也不错。虽然,李鸿章的父亲和后来李鸿章的三位老师都崇尚宋学,但是从李鸿章早年遗留下来的著作中,人们没有看出李鸿章对&ldo;宋学&rdo;或者&ldo;汉学&rdo;、&ldo;经世之学&rdo;有什么兴致。他写得一手好文章,早期主要作品是诗和赋,内容多反映友情和亲情,词句优美华丽。有研究者发现,李鸿章早期的诗词中有一种&ldo;雄健的风格&rdo;,是&ldo;一种不受任何迂腐思想干扰、技巧臻于完美的得心应手的大手笔。&rdo;

1840年,18岁的李鸿章考中秀才。那时候的李鸿章相貌堂堂、身材高大,十分出众。

1843年,李鸿章的父亲李文安从北京来函,叫李鸿章入都,准备来年的顺天府乡试。时年21岁的李鸿章看了父亲的信之后,心情特别兴奋。这是他一直企盼的,也是一直在为之努力奋斗的目标。于是,挥毫作《入都》10首。他的这些作品,当时曾广为流传。下面是其中之一:

一肩行李又吟囊,检点诗书喜欲狂。

帆影波痕淮浦月,马蹄草色蓟门霜。

故人共赠纯仁麦,荆妇同持陆贾装。

自愧长安居不易,翻教食指累高堂。

13节翰苑新英气自华

李鸿章来到京城之初,感叹京城车水马龙、商铺林立的繁华气派。对他更有吸引力的,是京城的诸多名士和像他一样来京应举的各地的莘莘学子。

入都未久,在京担任刑部郎中的父亲便命李鸿章进谒曾国藩。如前所述,他的父亲与曾氏系戊戍科同年。因有这层特殊关系,曾国藩名正言顺地成了李鸿章的老师,对他毕生的发展影响极大。当时齐集京城的各省学子们,无不热衷于交际攀附之道。因慕曾国藩之声名,他们还特别组织了文社,邀请曾国藩担任社长,定期举行活动。大家在一起谈文论道,指点江山。李鸿章在其中结识同好,交游学问,并经常向曾国藩请教诗文。

李鸿章在父亲的引领下,遍访了吕贤基、王茂荫等皖籍京官,并认识了不少与他后来同榜中第的举人、进士。后来他们之中有不少人担任了要职。李鸿章与这些同年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在北京的李鸿章经常给母亲写信,习称为《禀母》函。在家书里,李鸿章详细地向母亲介绍自己在京城的所见所闻,思想情感。以后多年,李鸿章坚持写《禀母》函。这些信函,蕴含真情真意,真实生动,可谓是李鸿章的一部心路成长史。

1844年,李鸿章在乡试中成绩优秀,考中举人,排名48位。1845年,李鸿章参加乙未恩科会试,恰逢曾国藩出任本科会试的同考官。虽然李鸿章这次会试落第未果,但其诗文却博得曾国藩的青睐。曾国藩对李鸿章的哥哥李瀚章说:&ldo;令弟少荃,乙未之际,仆即知其才可大用。&rdo;1847年,李鸿章再次参加会试,被点为二甲第十三名进士。朝考后改翰林院庶吉士(进修)。1850年,庶吉士散馆(毕业),因为成绩优秀,李鸿章改授翰林院编修。1851年,李鸿章任武英殿纂修,国史馆协修。

翰林院是当时清政府储备人才的基地,掌管朝廷制诰和文史修撰。按照清朝的规定,只有翰林出身的大臣,才能当大学士,死后才可以得到谥号。所以,能进入翰林是许多有志于仕途的学子的奋斗目标。

1846年,李鸿章的祖父李殿华去世,李文安回家丁忧。1849年,李文安返回京城做官,父子一同在京城生活了五年。父子二人经常在一起研究学问,结交朋友,一起吟诗作赋,喝酒赏花,不乏惬意。晚清翰林院的职任,使李鸿章有机会读到大量的宫廷藏书,丰富了他的学识。他开始潜心于经史研究,并写《通鉴》一书,书中有他不少心得和见识。

第二章词臣典戎浪战疆场

21节帮办团练的书生

1851年冬,洪秀全带领&ldo;拜上帝教&rdo;会众及广大乡民在广西金田发动起义,声称要建立有福同享、有田同分的&ldo;太平天国&rdo;。这次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农民运动。

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犹如一驾所向披靡的巨形战车,势如破竹,摧枯拉朽,在短短两年的时间内,他们就由广西进入两湖地区,进而沿长江顺流而下,并于1853年在南京建立了&ldo;天国&rdo;政权。由此而起,使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声势异常浩大的反清浪潮。刚刚登上龙位一年的咸丰帝,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巨大政治变乱,被骇得不知所措,一筹莫展。他急切希望大臣们能有切实可行的办法和对策,替自己解决这一巨大难题。其时,清廷所长期豢养并赖以支持的八旗和绿营,早已失去他们前辈的骁勇与善战,事实上他们的精神与意志已然彻底垮掉。他们的生活就是喝点小酒,弄点小钱,有的还热衷于吸食鸦片。对于江南愈演愈烈的战事,他们毫不在意,但求自保。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