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梯团长:刘云峰
第一支队长:邓泰中
第二支队长:杨蓁
第二梯团长:赵又新
第三支队长:董鸿勋
第四支队长:何海清
第三梯团长:顾品珍
第五支队长:禄国藩
第六支队长:朱德
蔡锷的第一军,基本上是步兵,加一个骑奇连,和若干重武器和轻重机枪,少量弹药,裹二月粮饷,于民四年底,民五月初,分批出发北上,人数虽少,倒也十分悲壮。
护国第二军由李烈钧统率,李之下有两个梯团,四个支队。两个梯团长分别是张开儒和方声涛。二军作战路线是东出两广,北上湘赣与一军会师长江。二军东出之时,曾沿途招兵买马,扩充实力,散兵游勇被裹胁一空。下级军官之中,后来扶摇直上,成为国民党军之中坚者,指不胜屈。李宗仁当时本已弃武从文,在一所中学之内,当个待遇优厚的体操教员,颇为满足。不意护国战起,他再度投笔从戎,在张开儒梯团中&lso;炒起排骨&rso;(当排长)来了。
我曾问过李德公,待遇优厚的中学教师,那里不如一个稍息立正的小排长呢?&lso;啊,&rso;他说,&lso;我是个职业军人,自当在军中求出路嘛。&rso;我又问他为何一定要反对袁世凯做皇帝?李公说,他们那批&lso;小排骨&rso;,还管什么&lso;皇帝不皇帝?共和不共和?&rso;,反正当军人就要打仗就是了。这是护国军中的&lso;小排骨&rso;当时对内战的观念。我想当时在袁军之中的&lso;小排骨们&rso;,思想也不会是两样的。&lso;排骨&rso;的思想尚且如此,则他们之下的&lso;两脚规&rso;(画圆圈用的小仪器通称圆规,或两脚规,因其造型颇像出操的小士兵。故被排骨们当作小兵的代名词)对内战的认识如何,就不需多加解释了。语云一将成功万骨枯,枯的都是这些&lso;小排骨&rso;、&lso;小两脚规&rso;;啥共和?啥帝制?他们死掉做鬼也不关心啊。当年我替李公写&lso;口述自传&rso;,我劝他对护国战争这段经历,团长以上的大战略,少谈不为过。&lso;炒排骨的故事&rso;则多多益善,因为那才是一般历史家所不知道的,也不屑知道的护国战争中真正的历史啊!【读者可参阅李宗仁回忆录的六、七两章。】
护国第三军也有四至六个支队,由唐继尧指挥,留守云南基地。
三军无主的护国战争
护国风气一出,兵来将挡,袁政府也立拨曹锟、张敬尧两军和冯玉祥一旅入川抵御。其实蔡锷这区区数千之众,间关千里,翻山越岭而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对付蔡锷,袁军毋须作战,只要据险防守数月,蔡军里无粮饷,外无救兵,饿也饿死了,会不战自溃也。
原来蔡锷犯蜀这个计画,是他们梁蔡师徒远在天津便已拟定了的。他们原意本是在控制云南之后,用云南全部军力民力,倾巢而出,一举占领四川全省。然后再发动四川全部军民力量,北出祈山,东下三峡,直入中原,北上幽燕,把老袁小袁一举打垮。他师徒这项战略,原甚周详,谁知它第一步(占领云南的计画),就未能实现。这计画只是一个湖南佬和一个广东佬,一厢情愿所拟订的。在这区域主义已迅速抬头的中华民国里,其难于执行,是不待蓍龟的(且看今日台湾)。如今蔡锷以数千羸卒,裹二月之粮,北犯巴蜀万重之山,意欲何为?蜀人纵开门揖盗,你数千烂兵,又能盗得几许?所以蔡锷伐蜀的关键便是唐继尧的大力后援,谁知唐氏把蔡送上征途之后,便再无一弹之增,一斗之济。他二人的关系何以一寒至此?卫唐卫蔡之士,一百年来就各为其主了。
吾人治史,笔则笔之,削则削之,不为两方师爷作注也。但我们大致可以说,两方皆在闹情绪;皆为情绪所累。也不会太错。君不见他们护国三军之中,竟然没个主帅。三军函电来往,悉用&lso;咨文&rso;。咨者,彼此不分上下,绝对平等之谓也。这在自号&lso;东大陆主人&rso;的唐氏看来,云南是吾土吾民,尔等远来就食,自当客随主便,反帝抗袁,总应以我为尊。衣我之衣,食我之食,还要骑我头上,未免太不自量力矣。要我接济,磕头来请。可是从蔡锷立场来看,哼,尔唐蓂赓之有今日,不知饮水思源,还要恩将仇报哉【见上节故事】?嗟来之食,丈夫不屑;反主为奴,焉有此理?何况反帝抗袁是为全民伸张正义,为此反要丧志辱身,服侍小人,情何以堪?朋友,读者,你说他二人都对?都不对?总之,他二人这样一闹情绪就三军无主了。在近现代中国的军事史上,哪一支军队,没个上级呢?有之,就是这三支护国大军了。虽然他们后来于民五五月初旬【见下表】也在肇庆组了一个&lso;两广都师令部&rso;,选岑春煊为都师令司梁启超为都参谋,企图先把两广的护国军统一起来。接着又设立了一个&lso;护国军军务院&rso;,选唐继尧为抚军长,这显然又是梁启超这个聪明人,亡羊补牢的办法,然为时已晚;这个新建制,徒徒把中华民国政府,一分为二,搞出个史无前例的&lso;一国两府&rso;来,它本身未发生任何作用,中国近代史就进入&lso;后袁世凯时代&rso;军阀乱政的阶段了。
以上所述,只是举一个当国者的情绪影响行为,行为又影响政治的小例子。更大的问题还多着呢。本篇限于篇幅,就不能继续追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