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o;我这就去写信。&rdo;袁绍收势,走去。
……
辽东。
辽东东临袁绍治地青州,又是少帝刘辨昔日在辽东的腹地。
从三年前,辽东公孙度和辽西公孙瓒相继覆灭后,四郡之民,尽收幽州治下,各郡汉人、乌丸、匈奴、鲜卑,等等少数之地的民众也开始渐渐习惯了在幽州的统治,尤其辽东太守国渊又是一方能吏。
三年的发展,足以支撑起一支军队,在昔日少帝刘辨安排下,建立水军的任务也再次踏上征程,太史慈同鲜于辅、鲜于银两兄弟在辽东挑选精锐之士,上万人,成功的建成了一支强大的水军。
&ldo;国渊大人。&rdo;太史慈一身甲胄鲜明的走到一旁国渊身旁。
&ldo;子义将军。&rdo;国渊似乎在观瞧着面前太史慈手下的船队,心中无数感慨的,颂道:&ldo;将军竟然真的能在半年之内建成规模如此强大的水军?&rdo;
&ldo;呵呵。&rdo;太史慈也很满意,盯着面前的船队,笑道:&ldo;呵呵。要不是陛下递给的草图,马均大人连番修改,我们又怎能成就这样的船只。&rdo;
&ldo;嗯。&rdo;国渊点点头,笑道:&ldo;陛下文采斐然,战功彪炳,就连用个计谋也是天下无双,能设计出这样庞大的船队一点都不奇怪。&rdo;
&ldo;也多亏国太守鼎立支持,我们才能在此地建立这样一支船队。&rdo;太史慈回身看了看国渊,国渊如今已经年过三旬,没有了当年的青涩和冲动,如今的国渊剩下的也只不过是岁月留给他的沧桑,谁也没有想到,辽东太守的担子竟然如此沉重,他们背负的不仅仅是当初的雄心壮志,更是来自身后胡人异族的压迫,对面袁绍的威逼,治下百姓的心声,做一个真正的好太守,真的很难。
这点太史慈也不过是今天突然有感而发。
国渊点点头,太史慈说的没错,事实上,这副担子,这点压力,究竟有多沉,只有国渊自己清楚。
扫除方才淡淡的忧伤,国渊转回身冲着太史慈,笑道:&ldo;不过,以后,也许我就没有了这么重的担子了。&rdo;
&ldo;嗯。&rdo;太史慈点点头,回应道:&ldo;也许大人这一生都不用如此了。&rdo;
&ldo;哈哈。&rdo;闻听太史慈此言,国渊开怀大笑道:&ldo;如果真有那么一天,这北地的一片天或许真的就不用我如此了。&rdo;
闻听国渊同太史慈的开怀大笑,在大船之上,跳下的两人,鲜于辅、鲜于银,开玩笑道:&ldo;国渊大人,此言差矣。&rdo;
&ldo;哦?&rdo;国渊蛮有趣味的看向两位将军。
&ldo;陛下一统大汉即日可待,但经过这一连番的征讨,国渊大人身子上的还会不轻,修生养息那是你们文人的事情,到时候休息的可就是我们这些武夫喽!&rdo;鲜于辅笑着打趣道。
本以为鲜于辅会说些什么,没想到在同自己打趣,随即笑笑道:&ldo;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天,我倒是累得其所,累得其所。&rdo;
&ldo;累得其所。累得其所。&rdo;身旁几人同时符合道。
&ldo;国渊大人,你不会就是来看这船队的吧?&rdo;玩笑过后,太史慈凝眉沉思的问道。
国渊扳了扳脸色,沉稳的点了点头。
&ldo;国渊大人,是不是陛下那边又有好消息了?&rdo;鲜于银是鲜于辅的小弟,年纪是几人之中较小的,所以性情也是最不沉稳的,闻听国渊开口,便想到这一年来,陛下在关中的动静。先在关中成功的复辟,之后又在荆襄、江东、益州,三地迅速的整合势力,俨然大汉的半壁江山又重新的回归汉祚,而辽东却在这三年内一战未战,就是袁绍也乖乖地的修生养息,似乎这些人都共同的达成了一个认识,都在等待天子刘辨重回辽东,一战定河北大地。
&ldo;嗯。&rdo;国渊回身看了眼,太史慈,低声道:&ldo;子义将军,恐怕这回你的水军就该要有用武之地了。&rdo;
&ldo;什么,陛下终于想起我们了。&rdo;鲜于银大幸。
身旁的鲜于辅点点头,微笑道:&ldo;终于可以发兵辽东了。&rdo;
&ldo;陛下要取青州?&rdo;太史慈摇摇头,虽然青州守将是袁绍的长子袁谭,此人无德无才,可是手下却兵精粮足,如果贸然登陆,在青州免不了要有一场持久仗。
&ldo;嗯。&rdo;国渊点点头。
&ldo;大人,辽东能支撑得了我们南下青州吗?&rdo;太史慈回问道,他担心,前线可有黄忠、魏延、文聘三路大军需要辽东腹地的支持。
&ldo;能。&rdo;国渊虽然觉得为难,但是眼下局势是,如果能够成功的登陆青州,那么也许袁绍的势力,转瞬甩落,到那时天下就只剩下淮河一带未定了。更何况,三年内,卢植在松嫩平原上,开荒屯田之策已经越来越盛,支撑四路大军的供给,辽东十郡,可以应付的来。
&ldo;陛下说没说怎么取青州?&rdo;鲜于银此时已经跃跃欲试的跨步上前说道。
国渊笑笑,道:&ldo;几位将军,只需枕戈待旦,袁绍不知陛下在辽东练水军,我们偷袭就好。&rdo;
&ldo;这绝对不是陛下的主意,大人是否还有什么未说?&rdo;太史慈转问道。
&ldo;呵呵。&rdo;国渊笑指太史慈道:&ldo;没错,陛下这一次要来个声东击西,这一战就要攻破青州、冀州、并州三地。&rdo;